看了一個上了CCTV的魔術,留言上一片歡呼聲,多個留言說應該上春晚,比劉謙的魔術強多了。 先來看一下吧,原節目約10分鐘,我刪節了過渡環節和觀眾的鏡頭,留下了實際表演的5分鐘:
這是一個比較傳統的手法魔術,猛一看確實很神奇,無中生有變化多端。而且魔術主題結合山西陳醋,確實是一個比較好的創意魔術。
但是看了評語說能上春晚、還說比劉謙“強多了”,還真是過度吹捧了,因為我都能看出門道來,怎么可能跟劉謙相提并論。所以,試著第三次寫文章對魔術進行揭秘。
第一次是
第二次是
有人對魔術揭秘很反感,說這是對魔術師辛勤勞動成果的不尊重。其實,我想說的是,這個世界上如果沒有魔術揭秘,你可能一輩子就只能看那幾個反復炒剩飯的老掉牙的把戲。
魔術揭秘,能夠促進魔術師們更努力地去創作更新、更神奇、更不容易看出破綻的作品,更能繁榮魔術舞臺,有什么不好的呢?
1. 我們先來慢放第一次從左手拿走的那枚銅錢,為什么又出現在左手中了:
其實,魔術師并沒有真的從左手拿走,而是趁大家不注意,右手下垂摸出了第三枚銅錢藏在手中,然后假裝從左手拿出來。所以,打開左手的時候,當然還有兩枚銅錢了。
2. 再來看看第二次兩枚銅錢如何變成一枚的:
就這個翻手腕的動作,其中一枚銅錢就悄悄落到桌子下面早就準備好的收納袋中了。說真的,這個翻手腕的動作實在太過于別扭了
然后真的拿走剩下的一枚,最后搖鈴鐺后,張開左手,當然只能看見空手了。
3. 第三個項目是鈴鐺中的鈴芯不見了:
注意看魔術師把大家的注意力轉移到了那個黑袋子的時候,右手拿起鈴鐺在左手掌上用力頓了一下,此時作為道具的這個鈴鐺的鈴芯就落到了左手中,順勢下垂藏在了身上或者桌子下面。
4. 書中119頁哪里去了?首先,這本書本來就沒有這一頁,早就撕掉了藏在那個信封里面。所以,在交給嘉賓檢查的時候,他特別說了一句: 簡單地檢查一下:
也就是說,不希望男嘉賓認真檢查。他怕什么?當然是怕嘉賓發現已經撕掉的119頁啊!當女嘉賓拿去真的要認真檢查時,魔術師有點著急,補充了一句:這么仔細!
接著他讓嘉賓隨便指一頁,可并沒有讓嘉賓看自己指的具體是哪一頁?而是拿了一個信封去插入“所謂的那一頁”——其實,哪一頁無所謂,只要大致是中間就行了,反正嘉賓不知道。
重點就在信封背面。常理說魔術師拿出一個道具都要正面反面做“交待”,但是這個信封是不能交待的,因為背后藏著那個119頁的頁面。但這個119也并非后來展示的那個撕了一半的119頁,只不過是同樣的另一本書的119頁。
魔術師翻開信封只顯示了不足3/4的那個119頁面,原因就在于它本來就不是在書中的。 最后,再從信封里拿出提前撕下的真實的那個119頁。
也許有人會說,萬一嘉賓指的是開頭和結尾的那幾頁怎么辦?其實,魔術師都會采用“強選”手法來避開這種尷尬。所謂“強選”,是指魔術師通過語言、動作、暗示等方法,強迫觀眾按照他的意愿去操作。
5. 至于那個黑色乾坤袋里變出一小杯醋,很簡單,杯子原本就在袋子里,而且很可能是透明塑料的,上面有個封口的蓋子,摔打的時候用手指保護好蓋子,最后再用手指摳下蓋子,取出杯子。
6. 空蒸籠如何變出一籠蒸餃?
這個再簡單不過了,蒸籠是一個專門的魔術道具,注意上圖拿起上面的蒸籠蓋時的動作,非常的小心,也不敢把底下舉起來給觀眾交待。
然后放下蓋子,再次拿起來的時候,藏在蓋子夾層的餃子就自然落下了。而且注意上下兩個截圖,魔術師端蓋子的手法有明顯的不同,問題就在于那可能是蒸籠蓋子的夾層機關所在。
7. 一小把高粱如何變成滿碗高粱?其實,那個所謂的空碗,是裝滿了高粱的碗,只不過碗口上封了一個打印了空碗圖案的封口。注意拿起“空碗”的動作非常快而小心,更沒有按照常規給觀眾“交待”碗中情況:
然后向下扣的時候,設法推開封口一點點,高粱就落下來了。
注意看下面這個截圖,高粱并沒有落到下面的碗里,而是中間有一層間隔,這個間隔就是那個封口蓋子分開的。
9. 空碗如何變滿一碗醋的?這又是一個打印了空碗圖案的封口蓋子:
當然,碗里面醋已經裝滿了,然后,用布遮住之后,大拇指摳下封口蓋:
說實話,雖然他的9個魔術我都揭秘了,但是,我只是通過猜測,然后再借助視頻慢放回放去驗證的。如果讓我在現場觀看,估計也是很難完全看出來。
魔術揭秘有什么好處?首先是樂趣。其次是鍛煉自己眼見不一定為實的判斷力,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少被社會上形形色色的各種騙術蒙蔽了眼睛。
最后我想說,反對魔術揭秘的朋友,你喜歡對魔術保留神秘感是你自己的事,你可以選擇不看魔術揭秘啊!不看,你永遠都有神秘感。但你無權干涉別人有這個興趣、愛好去探索魔術背后的秘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