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是個寶
數據寶
投資少煩惱
農產品消費迎來利好政策。
今日,農業農村部等十部門發布 《促進農產品消費實施方案》,從九個方面部署了23條具體舉措提振農產品消費。其中提出,挖掘網絡銷售潛力,深入實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提升直播電商水平。
有分析指出,隨著居民收入的增加和消費環境的改善,消費市場將持續擴容提質。服務消費占比有望進一步提升,旅游、文化、體育等相關領域將迎來更多發展契機。升級類消費將繼續保持增長態勢,消費者對于高品質、智能化、綠色環保產品的需求將推動相關產業升級。
周末重磅發布
7月27日,據農業農村部網站消息,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文化和旅游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市場監管總局、體育總局、國家知識產權局聯合印發《促進農產品消費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部署了九方面舉措,提出優化供給端、創新流通端、激活市場端,釋放多樣化、品質化、差異化消費潛力,引領供需結構升級,有力有效擴大農產品消費。
券商中國記者梳理了《實施方案》的十大要點:
1.提升直播電商水平。指導電商平臺以公益方式扶持一批有特色有潛力的鄉村,培育一批扎根鄉土的農民主播。引導電商平臺開展鄉村鄉味等主題直播活動,豐富短視頻創作,打造有影響力的農產品直播專區。引導電商平臺提供常態化、成體系的扶農措施,匹配運營輔導、流量扶持等專項資源包,對集中上市的生鮮農產品給予特別扶持。鼓勵電商平臺優化算法推薦權重,促進優質優價,避免不正當競爭行為。
2.挖掘網絡銷售潛力。深入實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深化拓展“數商興農”,組織各地圍繞興農主題,因地制宜開展網絡擴消費活動,引導電商平臺升級服務,全面提升用戶消費體驗。引導電商平臺結合縣域消費需求,發展即時零售、社區電商等業態,拓展生鮮超市、便利店等本地零售供給。
3.開發新型加工產品。支持食品企業與科研院所合作,推動人工淀粉、菌體蛋白、功能糖、益生菌等新食品配料研發。開展氣調保鮮、精準保鮮、品質調控等關鍵共性技術研究,鼓勵開發營養健康方便的即配、即烹、即熱產品。
4.推動牛肉主產省開展品質評價,建立指標體系,促進優質牛肉消費。制定一批地理標志水果質量分級標準。大力推廣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等質量標準,推動實現優質優價。
5.提升營養健康公共服務。科學確定學生餐計劃,優化營養搭配。推動豆制品、優質豆奶等進養老機構、兒童福利機構。鼓勵各地擴大學生飲用奶推廣。實施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推動食品營養與健康相關知識納入健康教育教學內容。
6.促進內外貿規則機制對接。推動出口農產品質量標準與國內“三品一標”體系銜接,支持企業通過“同線同標同質”認證,實現內外貿產品雙向流通。發揮農業對外開放合作試驗區的示范引領作用,探索建設內外貿融合發展制度高地。
7.強化財政金融支持。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開展訂單、應收賬款等質押貸款業務,加大農產品營銷促銷支持力度。推動農產品消費與餐飲消費、文旅消費、體育消費、健康消費等消費措施統籌設計,提升融合消費政策水平。
8.推進全鏈條協同監管。加強食用農產品生產過程監管,重點做好保鮮、儲運、運輸中的防腐劑、被膜劑、著色劑等食品添加劑監管。試行產地準出分類監管制度,推進產地準出與市場準入銜接,部省統籌開展風險監測。深化重點問題農產品藥物殘留攻堅治理,推行重點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
9.提升城鄉消費設施水平。在產地,重點支持完善農產品市場、冷鏈集配中心等現代流通網絡,提升區域性預冷烘干、貯藏保鮮、分等分級等產后商品化處理能力,完善縣鄉村物流配送體系,打通生鮮農產品進城下鄉雙通道。
10.辦好鄉村特色文體活動。支持各地舉辦村跑、村舞、村BA、村歌等富有鄉情鄉韻的“村字號”活動,組織美食品鑒、非遺大集、農事體驗,全方位展示鄉村美景、文化底蘊,豐富鄉村消費場景。
大消費持續迎來利好政策
提振消費是今年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大消費領域持續迎來利好政策。商務部近日透露,全年社零總額將超過50萬億元。專家分析稱,消費場景創新、補貼政策落地、入境消費增長、居民消費意愿企穩等因素將助力下半年消費“穩中有增”。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表示,從結構上來看,今年上半年在一系列增量政策落地生效以及財政前置發力下,內需尤其是消費成為了促進經濟增長的主動力,以穩就業、促收入為核心的政策正在逐步傳導至終端需求的回升。
展望下半年,明明表示,居民消費還有進一步提升空間,可以通過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和結構性貨幣工具的協同配合,除延續對傳統基礎設施領域的支持外,還會將資金精準導向服務消費等領域。此外還可以通過發放育兒補貼、失業補貼、消費券以及推動新基建建設等方式進一步擴大內需。
中泰國際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表示,展望下半年經濟趨勢,消費政策方面,上半年“以舊換新”成效顯著,但“以舊換新”的產品主要是耐用消費品,邊際效應也會隨之遞減。建議可以考慮擴大政策范圍:從商品消費延伸到服務消費,從耐用消費品擴展到必需品,從主要讓中高收入階層受益轉移到讓中低收入階層受益,如果有這樣的增量政策出臺,相信會拉動消費新一輪增長。
申萬宏源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趙偉認為,無論是提振商品消費還是服務消費,為居民持續“增收”“減負”或是提振邊際消費傾向的根本。當前居民“減負”已在進行,例如存量房貸利率下降,部分城市推出新居民、青年人租房補貼政策,后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也有助于降低消費信貸的門檻和利率水平。
與此同時,外資機構也看好中國消費和科技賽道的投資機會。富達國際亞太區投資總監斯圖爾特·朗布爾(Stuart Rumble)日前表示,當前投資者在投資組合中逐步降低對美國大型科技股的超配程度,并且在具備類似成長潛力和質量但估值更具吸引力的中國股票上增加多元化配置的力度,如與AI、能源轉型、先進制造業,以及內需消費等策略性趨勢相契合的產業。
來源:券商中國
聲明:數據寶所有資訊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責編:林麗峰
校對:李凌鋒
數據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