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塵谷行知
天下間的萬事萬物都有兩個面,那么事物的本體和運用之間存在怎樣的一種關系呢?
物極必反,任何事物發展到了一定的階段,就會反方向發展,無一例外。天道運行的規律本來就是如此,任誰也沒辦法干預得了。
就像天上的太陽一樣,早晨從東方升起,到了中午的時候,便會開始慢慢向西下落,直到我們再也看不見陽光的時候,夜幕垂簾,眼前一片漆黑,我們什么都看不到。
然而,我們不能因為自己看不見太陽,就認為太陽已經消失無影,就說宇宙中再也不存在太陽了。
實際上太陽一直都在自己的軌道上運行,夜空中所掛著的月亮就是最好的證明,月亮沒有陽光的照射是根本不會發光,也就不會被我們的眼睛所看到的。
太陽始終都是一個太陽,但是它運用出來的時候就形成了兩種狀態:一種是白天的烈日當空,為萬物提供生長能源;另外一種運用方式則是夜晚的月色撩人,向萬物提供精氣精華。
這,就是同一事物的本體和運用關系。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事物的本體并不存在所謂的“兩面”,而只有事物在運用的過程中才會體現出兩個面。
這一點很難理解。換句話說,當我們通過凡夫的思想意識去參與這個世界的時候,那么這個世界所呈現出來的一切都存在著兩個面。
而當一個人擁有了像圣人那樣的智慧,那么他所處的時空只是一種單純的“本體”,因此,從他的視角去觀看這個世界,會發現所有的一切都融合在一了起,只要試著從“兩面”的角度來看萬物,就會瞬間落入凡夫的世界,等于說你的智慧發生了退轉。
這,便是處于圣人境界時的“萬物一體”狀態,我們苦苦踐行的心靈修行,其目的就是為了回到萬物的本體之中,繼而體驗到“吾心即是宇宙”的狀態。
然而,回歸到本源,并不意味著放棄“運用”,事物的本體如果沒有借助自己的“運用”功能,那么這個事物根本沒有任何存在的價值。
- 《易經》里提到:“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化而裁之謂之變;推而行之謂之通,舉而措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
天道,只有通過形而下的“道器”才能真正發揮它的價值,此處所指的“道器”便是道的運用。
可能有些朋友會留意到我很喜歡提及“孔子和農夫”的例子:農夫問孔子問題,但是孔子事先并不知道這個問題的解決答案,卻能完美的解答農夫所問的問題。
這是因為孔子懂得心靈的“執中”運用,他的心境一直持守于德性的本體狀態,而當這個本體之心被外界觸發的時候,會很自然地開啟心靈的妙用。
- 因此,知行合一,不是先知后行,也不是先行后知,知行不兩列,知和行是事物的兩個面,然而這兩面同歸于“一”,這個“一”即是事物的本體,也即是“天理”。
圣人能夠做到依循天理,自然也就能時時做到知行合一。
生活中我們所能直觀看到的一切東西都存在兩個面,這個毋庸置疑,幾乎每個人都理解。但是對于一些無法通過眼耳鼻身口五官直接感受到的東西,比如我們的思想和意識,這些東西同樣也存在兩個面。
世間所有問題的答案,其實就是這個問題本身,也就是它的反面。
這是一種思考的極致境界,也是常人所講的“逆向思維”。
簡單來說,就是回到問題的本體,或者本質狀態,而后再通過心氣的推行流通返回到問題的表象層,于是答案便會自然呈現。
明白了這些,也就會明白宋明理學家們口口聲聲所倡導的“格物窮理”是什么意思了。
時間和精力所限,暫時說這么多,如果要講得非常細致入微,恐怕再寫上千字也講不清楚。
說多無益,自修自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