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祥前,中國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人,1967年出生,因為其自稱曾被外星人綁架到其他星球生活一個月,近些年來在網絡上的知名度越來越高。
一切的開始是他七、八歲在沙地上放鵝時,突然看到了幾團氣霧狀的東西在眼前快速地移動,接著眼前一黑,人不由自主地蹲下去失去了意識。
醒來后,氣霧已消失得干干凈凈。接著,張祥前就開始頻繁地夢到自己生活在其他星球。
直到1985年,張祥前19歲時,真的被外星人用飛碟接走,帶到外星生活了一個月之久。張祥前雖然感覺在外星度過了一個月,但地球上的時間其實只有一夜。
帶走張祥前的外星人來自果克星系。年幼時,張祥前家里很窮,他曾生過幾次大病,家里沒錢給他治,讓他自生自滅。
危急時刻,他總會看到墻內發出紅光,接著幾個神秘人從墻里走出,有時候是在他的房間里直接給他看病,有時候是穿墻把他帶走,治好了再送回來。
后來,張祥前意識到,救治他的神秘人就是果克星人。果克星人要在張祥前19歲最年輕體壯時,把他帶走做實驗,所以決不能讓張祥前在之前就夭折了。
至于果克星人選中張祥前的原因,還是和那次放鵝有關。
七、八歲時,張祥前看到的那團氣霧其實是來自比果克星還先進上億年的高等文明星系,根據張祥前的說法,意識和靈魂就是以氣霧的形式存在的,該高等文明的意識侵入了張祥前的大腦,這才導致張祥前此后一直做奇怪的夢。
而果克星人想要通過掃描張祥前大腦中的信息,從而獲得那個高等文明星系的信息。
另外,果克星人還想讓張祥前和果克星球的女性發生關系,以獲取他興奮狀態下的感官、腦部意識和其他生理信息,這些信息之后可以被開發為「數字商品」,這在果克星上有極大的商業價值。
除此之外,在那一個月的時間里,果克星人還將各種知識輸入了張祥前的大腦,讓張祥前了解了宇宙的真相、生命的起源、飛碟的運動原理、生死輪回的奧秘,以及愛因斯坦畢生求而不得的統一場論。
從果克星回來后的近40年里,張祥前寫了十多部著作,其中不乏一些復雜的數學和物理學公式,而張祥前本人的學歷只有初中水平。
一開始絕大多數人對張祥前的經歷都抱著懷疑甚至唾棄的態度,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支持的聲音慢慢多了起來。
據張祥前所說,2022年時,傳媒大學的程子軒帶領團隊拍攝了一部以他的故事為主題的紀錄片《我去了外星》,這部紀錄片還獲得了美國全球電影展最佳紀錄片獎。
今天,我們有幸采訪到了張祥前,他的故事究竟是真實的,還是胡編的,相信看完整個采訪,每個人心中都會有自己的答案。
視頻正式開始之前,先要聲明,本期內容含有大量邊緣化信息和民科知識,不認可的朋友也請尊重受訪者,文明評論。
果克星的環境
張祥前被帶去的果克星系是一個類似太陽系的恒星系統。但與太陽系不同的是,果克星系要大的多,有幾十顆行星和幾百顆衛星。
果克星人不止居住在一顆行星上,果克星系中的幾十個星球上,都有果克星人居住,換句話說,他們已經實現了星際殖民。
果克星系中有被水完全覆蓋著的「水星」; 有生長著千奇百怪花草的「花星」;有盛產礦產資源的礦星;有圍繞一個軸線相互旋轉、同時又圍繞著恒星公轉的黑白情侶雙星;還有專門堆放垃圾的「垃圾星球」。
張祥前曾反復詢問果克星系在宇宙中的具體位置,但果克星人都拒絕告知。
他說從地球乘坐飛碟到果克星球,感覺大約花了一個小時的時間。他在果克星上也可以像在地球上一樣呼吸,是果克星系的全球運動網給他提供的氧氣。
果克星球的引力要比地球的引力大,所以每走一步都感覺腳很沉,但張祥前也表示,果克星人可以用全球運動網給自己的身體減重。
果克星上的建筑和地球上的建筑看起來差不多,但最大不同點是,那里有許多虛擬建筑,尤其是特別高大的建筑,大多數都是虛擬。
這些建筑由光線組成的,或者說是用引力場生成的,一按開關,整個建筑就會立即消失。
再一按,又重新出現。正是因為建筑是虛擬的,他們室內面積的大小也可以隨意擴展和縮小。
那么這些由光線組成的建筑摸起來是什么感覺的呢?張祥前說,這種由光線組成的建筑還能承重。
如果想要進入建筑的話,可以通過一道虛擬的門。如果你被允許進入建筑的話,虛擬門自然會向你敞開,否則的話,你是無論如何也進不去的。
張祥前還說, 這種虛擬建筑承受撞擊的耐受度要遠遠高于實物建筑,可「光能夠承受撞擊」這一說法是違背基本物理常識的,對此張祥前是這么解釋的。
果克星系中還有一顆原始部落星球,這里住著一些反對先進科技的果克星人。
他們崇尚叢林法則,喜歡殺戮,長相和地球人很像。我一開始以為原始部落星球上的人都是被綁架過去的地球人,但張祥前說,不是的。
果克星的人
果克星系里的人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肉體人,一類是虛擬人體。
虛擬人是由場生成的,服務于肉體人,其數量也遠超肉體人。虛擬人和肉體人看起來沒有什么太大的不同,但虛擬人一般都只呈現上半身,體型也比較小。
從性別上來說,肉體人分為男性、女性、中性人,不同性別和相同性別之間都可以發生肉體關系。
在果克星系主星之外的其他星球上,還生活著許多半人半獸,長得奇形怪狀的人,但主星上的果克星人跟地球人長得比較相似。
身高大約在1米左右,女性眼睛很大,眉毛顏色很淡,下巴、鼻子、嘴巴都很小,整個臉比較短,五官起伏不明顯,就像畫在氣球上的人臉,但仍然看上去很漂亮。
女果克星人的腰極為纖細,到了和身體極不相稱的地步,張祥前說感覺比他的手臂還纖細,但臀部和大腿有很豐滿。
她們的頭發黑色夾雜著一些雪青色,一束一束的呈螺旋狀,皮膚看起來極度光滑,還發著粉白色的輝光。輝光的顏色是可以變化的,有時會變成黃色,有時又是藍色或紫色。
男性大多是短發,也是大眼睛小嘴、小鼻子、小下巴,耳朵大而薄,沒有女性的乳房。
果克星人的體溫比地球人低得多,張祥前觸摸后感覺大約在20多度。皮膚表面的一層很柔軟,但下面很硬,摸起來有點像黃鱔的感覺。
而且他們全身沒有骨骼,只有肌肉。這里有兩張張祥前繪制的果克星女性和男性的圖片。
在果克星系中是看不到老年人、中年人的,也沒有胖子或者外表不好看的人,因為他們的身體都是人工制造的,自然會把自己造的青春靚麗。
每一個果克星人都有兩個年齡,一個是思想意識的年齡,一個是身體的年齡。
如果身體損壞了,或者老了,就把思想意識儲存下來,放在另一個身體里就行了。反復這么干,就相當于果克星人是長生不老的。
思想意識是果克星人的「原始根代碼」,也是他們在這個星系里的身份證,有了「原始根代碼」你就是不死不滅的,而且還能每個月領到薪水。
根據張祥前的說法,果克星上的「原始根代碼」的總數是固定不變的,不會有新的「原始根代碼」產生,而已有的「原始根代碼」也無法被銷毀,但可以一鍵重置,就相當于進入了新的輪回。
另外,果克星人的衣服和肉體是融合在一起的,衣服實際上是該星球的全球運動網和全球信息網兩大網絡,在果克星人身上制造的虛擬圖像。
虛擬的衣服衣服可以隨時隨心情任意變換,非常方便。而且果克星人還有通過影響對方意識,達到視覺上隱身的超能力。
果克星人是不需要吃飯、喝水的,全球運動網可以實時地遠程地將營養物質輸送到每一個果克星人體內,而且這種營養物質是高度純凈的、沒有雜質的,所以沒有排泄一說。
他們也沒有消化、排泄、甚至生殖系統,這些身體功能都外包給了全球運動網。不過,果克星人是可以用科技給張祥前造出吃的的。
雖然不用吃飯,但是果克星人需要睡覺,不過睡眠的時間很短很零碎。他們大部分時間都在室內,星球上雖然也有白天、黑夜,但是他們的睡眠幾乎不受白天、黑夜的影響。
另外,張祥前說,他和果克星人交流時,果克星的全球信息網會把語言自動翻譯后,傳送到雙方的大腦里,不用佩戴任何設備。
張祥前聽到的果克星人說的話就是中文,而且是張祥前熟悉的安徽方言。
全球信息網不但可以自動翻譯語言,還可以在人的大腦里構建圖案,甚至直接傳送意念,所以絕對不會出現他們說話你聽不懂的現象。
這種交流方式,張祥前稱之為「截頻技術」,就是全球信息網通過人工場掃描,把語言、圖像、意念等信息遠程的、非接觸的直接輸送到大腦中。
從一個人的大腦中讀取意識信息,也是利用人工場掃描。
看到這兒,相信會有很多人感到好奇了,反復被提及的「全球運動網」「全球信息網」「人工場掃描」究竟是什么東西呢?這就不得不聊聊果克星球上的高科技了。
果殼星的科技
果克星系上最主要的基礎設施是兩大網絡:全球公眾信息網和全球公眾運動網。
全球公眾信息網,有點類似于地球的互聯網,負責傳遞信息,但功能要強大的多。
全球公眾運動網負責傳遞食物和人員。兩大網絡互相協調工作,主機非常巨大,存放在太空里,可以對整個星球進行照射,并遠程的、非接觸的發揮作用。
果克星人在自家星球上是不使用交通工具的,想要去哪里,向全球公眾運動網發送一個請求就行了,全球運動網會通過人工場掃描確認你的身份及位置,然后瞬間就能把你傳送到你想去的地點。
但是果克星人進行星際旅行時,全球運動網就不起作用了,只能乘坐飛碟。
全球運動網移動物體和飛碟飛行基本原理都是一樣的,都是非加速度運動,而是加質量運動,這點我們稍后細說。
這兩大基礎網絡一旦出現故障,果克星人的生活就全面癱瘓了,甚至可以說整個星系就毀滅了。
果殼星人家家戶戶都必備一個叫做「信息泥」的產品。它外形有膏狀的,也有液體狀的,顏色很多種,有的閃著金屬光澤。
信息泥其實就是無數納米機器人組成的,可以隨意變換形態,也可以做各種復雜的運動。
果克星人通過全球信息網遠程地、非接觸地輸入指令到信息泥中,全球運動網則為信息泥提供動力,如此一來,信息泥就成了果克星人最得力的生活助手。
除了全球公眾信息網和全球公眾運動網,果克星系上還有一個神奇的科技:人工場。
據張祥前所說,人工場對物體進行照射,就可以改變物體的質量,進而使物體處于零質量的激發狀態,或者接近零質量的準激發狀態。
物體一旦處于零質量的激發狀態,就會以光速運動。處于準激發狀態,雖然不會以光速運動,但可以穿墻而過,并且,物體和墻都完好無損。
人工場還可以將知識掃描進大腦里,張祥前說,去果克星球旅行的一個月時間,之所以能獲取大量資訊,就是因為果克星人通過人工場將知識掃描進了張祥前的大腦。
果克星系最主要的能源來自于該星系恒星所釋放的能量,我們可以把它通俗的稱為「太陽能」。
在地球上,如果不考慮光伏發電的轉換效率的話,一平方米面積的太陽能板接收的太陽能的功率就是單位時間內太陽照射到這一平方米平面太陽能板上的能量。
但據張祥前所說,果克星上有一個叫做「匯聚太陽能接收器」的設備,該設備可以向空間射出一條射線,使整個空間內的太陽能迅速地螺旋式地向這個設備運動,相當于空間折疊技術,大大提高了太陽能的捕捉效率。
破解飛碟原理
張祥前在2013年寫了一本書《揭秘外星人的飛碟之謎》,講述了他從果克星人那里獲得的UFO知識。
張祥前說,那時UFO就停在離他家不遠的地方,無聲無息地懸浮在空中,估計離地面有幾十米高的樣子。
還沒有容得他多想,他就覺得身體一輕,隨后一秒鐘不到又迅速恢復到原樣,恍惚之間,睜眼一看,已經在飛碟內部了。
飛碟的內部呈圓環形,好像是金屬制作的,是連續的整體,沒有縫隙和拼裝的痕跡。光線非常柔和,看不見任何燈泡之類的東西,光線好像是從墻壁上整體均勻發出的。
雖然記得不清楚,但是,感覺自己和幾個果克星人都是從飛碟底部中心位置進來的,好像是被一股吸引力吸進來的。
來到果克星球后,張祥前曾參觀了果克星人的UFO倉庫,他說那里的UFO有大有小,但統一都是碟型的,沒有任何其他形狀。
很多人都對飛碟飛行的原理感興趣,據張祥前所說,外星人告訴他,飛碟飛行的原理用中文可以總結為一句話:
「宇宙中任何物體,只要使其質量變成零,在變成零的剎那間就突然以光速運動起來?!?/p>
我們所熟知的物理學原理是,物體收到外力,產生加速度,運動狀態發生變化,但外星人的飛碟采用的是加質量的運動原理。
加質量運動就是物體的質量隨時間變化的運動過程。質量不僅可以變大,也可以變小,之所以稱之為「加質量運動」,是為了和加速度運動相對應。
我們知道,加速度可能是正的,也可能是負的。一個飛碟在相對于我們靜止的時候,質量為一定值,在質量逐漸減少為0時,飛碟就自動地突然以光速在空間中運動,地球上的觀察者看起來就像是飛碟突然消失了。
張祥前在書中還列出了飛碟的動量方程P = m(C-V),這個方程是由張祥前所說的「統一場論理論」所提供的,牛頓力學和相對論無能為力。
關于統一場論理論,我們會在采訪的后半部分細說。
這個飛碟的動量方程P = m(C-V),張祥前向我解釋了很久,但坦白說,我還是沒太聽懂,可能是跟我們一直以來所學的地球上的物理知識相差太遠了沖突太多了吧。
我稍微會把完整版的采訪視頻放在會員專區,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聽一下。不過我捕捉到了一個比較關鍵的信息。
根據張祥前的說法,飛碟飛行的時候,質量為0,那么它的動量就是0,但這個動量為0是相對而言的,是對于地球上靜止的我們而言的。
準確地說,飛碟飛行的時候,動量分為了兩部分,一部分是mC,也就是質量乘以光速,這個光速是個矢量,帶有方向的。
另一部分是mV,也就是質量乘以飛碟的速度。外星人的統一場論的一個基石是,空間時刻在以物體為中心、以圓柱狀螺旋式、矢量光速的速度向四周發散運動。
當飛碟的速度(-V)和光速(C)相等,但運動方向相反時,mC和-mV兩部分互相抵消,總動量為0。
那么飛碟的質量又是怎么減少到0的呢?根據質能方程E = mc2,質量的虧損將會釋放巨大的能量,那么一個5噸重的飛碟,質量減為零,無異于上億次,甚至數兆次原子彈爆炸。
那飛碟飛行幾次,宇宙豈不是都要毀滅了?
但張祥前說,這是我們人們的物理觀,外星人改變飛碟質量不是通過質能方程,而是用反引力場抵消飛碟周圍空間本來光速運動的空間位移條數。
飛碟有3種時空狀態:1)零質量的激發狀態,這種狀態下,飛碟始終以光速慣性飛行;
2)質量非常微小的準激發狀態,這種狀態下,飛碟是靜止的,或者是非光速飛行的,但和別的物體的碰撞力極其微小,如同棉花絮撞到墻上;
3)還有就是普通質量的普通時空狀態。外星人的飛碟在他們星球起飛的時候,飛碟借助外部場能,從普通時空狀態轉化為激發狀態,質量逐漸減為0,然后以光速飛走。
到了地球,飛碟的質量不會恢復到普通狀態,而是變為準激發狀態,質量稍微增大一點點,比如增大到萬分之一克,這樣飛碟如果再想從地球上飛走,質量就從萬分之一克減到零,不需要多少能量的。
飛碟的動力系統或者說能量是儲藏在飛碟中心的,飛碟的動力來自于帶電粒子流的高速環繞運動,帶電粒子流是沿著飛碟的扁平邊緣做高速環繞運動的。
這也是飛碟的門開在底部的原因,門如果開在側面,將嚴重影響飛碟側面帶電粒子的運動。
另外,還有一個問題是,按照張祥前的說法,飛碟飛行時,質量為0,那么在飛碟內部的人豈不是感覺自己要散架了?對此張祥前是這么解釋的。
張祥前還在書中提到,飛碟光速運動時,飛碟內部觀察者的真實感受是,整個運動過程為零,換句話說,感覺不到飛行過程,就抵達目的地了,這就是瞬移的原理。
注意了,這個瞬移的感覺是對于飛碟內部的人而言的,不是外部觀察者。但同時,大家還記得嗎?張祥前剛才說,他被帶到果克星球時,感覺自己飛了1個小時,這又是為什么呢?
張祥前還提到,星球與星球之間是存在「時間勢差」的,正是因為時間時差勢差的存在,飛到50光年外的星球并不需要50年。
不同星球上,時間流逝的快慢也是不一樣的?!笗r間勢差」又分為天然時間勢差和人工時間勢差。
該怎么理解時間勢差呢?
張祥前在《揭秘外星人的飛碟之謎》一書中寫道,我們騎著自行車,從A點出發,以一個固定的速度,10分鐘后,運動到一公里外的B點。我們說運動速度是0.1公里/分鐘。
如果A點地勢高,運動速度將加大,運動到B點就不需要10分鐘。如果A點地勢低,運動速度將減少,運動到B點就會超過10分鐘。
同樣的道理,如果50光年外的外星球的時間勢度比我們地球高的話,光速飛碟飛到我們地球上,他們星球上的人就認為不需要50年。
但是,從地球再飛回去,消耗的時間就要超過50年,一來一回正好相互抵消。
不過這只是天然時間勢差,外星人還能制造出人工時間勢差,只要人工時間勢差足夠大,飛到50光年外,也是一眨眼的事兒。
當然了,在進行星際飛行時,外星人可能會使用人工時間勢差,也可能不使用,這取決于目的地星球的遠近。
利用人工時間勢差,果克星人還造出了一種「時空冰箱」,但這個冰箱并不是用來盛放食物的,還是用來保存身體,或者進行超級計算的。
用來保存身體時,外面過了一年,時空冰箱里可能就過了1秒鐘。用來進行超級計算時,外面過了1秒鐘,冰箱里可能過了1年,那么需要一年運算時間的工作,就可以在1秒內完成了。
很多UFO傳說中都提到,飛碟飛行時是無聲無息的,似乎和空氣不會發生摩擦,張祥前說,這是因為飛碟的質量降為0后,就和我們不處于同一個空間了,這也是用紅外線探測儀捕捉不到飛碟的原因。
關于飛碟的放射性,張祥前說,文明等級越低的外星人,造出的飛碟,放射性越強,文明等級越高的外星人,造出的飛碟,放射性越弱,甚至沒有放射性。
有時候,飛碟的放射性是外星人有意搞的,比如他們對地球環境探測時,可能會留下一些放射性物質。
時間關系,采訪的下半部分我們會在下集播出。下集我們會重點探討果克星人的生活方式、外星人的統一場、宇宙的終極奧秘、生命的起源與生死輪回,以及我對于此事件的看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