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成長手冊
情緒管理
情緒穩定不僅是
個人素養的體現
更是構建和諧家庭
助力孩子健康成長的關鍵
探討情緒管理的奧秘
成為孩子情緒的教練
用愛與理解筑起情感的港灣
做情緒穩定的父母
情緒穩定小測試
情緒穩定不管是在工作中,還是在家庭里,都是最重要的素養之一。在育兒的過程中,家長們也會時常提醒自己要做情緒穩定的家長,做孩子情緒的教練,那究竟怎樣做才能讓家變成情感的支持港灣,讓孩子在愛與理解中茁壯成長?
測試:你是一個情緒穩定的家長嗎?
當遇到孩子不聽話、鬧脾氣、大聲哭鬧或摔東西時,你的反應是冷靜耐心地制止,還是大吼大叫,難以冷靜?
當孩子的某種行為舉動讓你感到憤怒、焦慮或不安時,你能否很快從這種情緒中平靜下來,還是難以平靜下來?
當孩子已經纏你很長時間,并要求你繼續陪他的時候,你是急需獨自安靜休息一會兒,還是完全能夠繼續陪他到底?
你對新觀點、新活動、初次見到的人或地方的第一反應是完全接納,還是完全拒絕?
對養育孩子過程中發生的變化或突然改變的計劃,你是很快適應,還是難以適應?
你對別人怎樣看待和評論你、你的孩子、你的家庭十分敏感,還是完全不敏感?
你是否經常因為被其他事情打擾而分神,忘記原先計劃好要做的事情?經常會,還是從來不會?
你在一日三餐、就寢、如廁、身體鍛煉等方面,非常有規律,還是非常不規律?
絕大多數時間,在孩子面前,你是快樂和積極的狀態,還是非常消極沉悶的狀態?
這張家長情緒自測表從托馬斯和蔡斯“氣質發展理論”編制而成,一是提示了情緒穩定的多個維度,并不是只要不發脾氣就叫情緒穩定,它為我們自我修煉指出了方向。二是幫助我們更全面地認識自己的情緒特點,從而調整親子互動方式。
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在親子相處的日常里,面對孩子的種種表現,我們時常會有情緒波動。這時,不妨從以下3個步驟開始,學會做自己情緒的主人,以平和、耐心和智慧,陪伴孩子健康成長。
01
第一步:15 秒暫停鍵
當我們生氣憤怒的時候,研究表明,情緒巔峰的持續時間不會超過15秒,先躲開這短短的15秒,想要說的話暫停一下,想要發的脾氣暫停一下,按個暫停鍵,從1數到15.
02
第二步:3個深呼吸
不管你遇到了什么樣的情緒。不管你是特別的憤怒還是特別的難過,試試用深呼吸的去感受氣息,當我們吸氣的時候,它會激發我們身體的副交感神經活動,它能夠抑制我們的心跳,能夠抑制我們體內腎上腺素的分泌。
03
第三步:改變自己的看法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情緒ABC理論:
比如當你看到孩子寫作業磨蹭的時候:
事件A:孩子磨蹭這個事兒發生了。
看法B:孩子不想上學,又懶又不自覺。
結果C:那么必然會出現一個結果,就是C你會生氣,會憤怒,也會焦慮,甚至你會大吼大叫地發脾氣,說不定還大打出手,把孩子揍了一頓。
看見了嗎?最終導致我們作出反應的,其實是B這個環節,就是你對孩子寫作業磨蹭這個事件的看法。如果你的看法是這樣:他可能不會,為什么他不會呢?你就不會那么憤怒了,而是會想辦法去關心關心孩子。
正確的做法是:如果他不寫完作業他就應該來被老師批評,這就是讓孩子去承擔一個自然結果。如果你放手讓孩子自己承擔后果,同時咱們提前跟老師打好招呼,希望得到老師的配合好,做好家校共育,那就會讓這個事情更加的事半功倍。而你把孩子寫作業這件事情還給孩子,也能培養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責任心。
避免情緒失控 從小事做起
記錄情緒日記
在一本日記中記錄每天的情緒變化,包括感到憤怒或沮喪的具體時間、原因和反應。這有助于家長發現自己觸發憤怒的規律,了解自己的情緒狀態,找出情緒的根源,從而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避免情緒失控。
情緒冷卻計劃
當感到憤怒時先離開現場,進行短暫的情緒穩定,如深呼吸、喝水、聽音樂、散步。這樣可以讓家長在沖動的時候,給自己一些時間和空間,讓情緒逐漸平靜下來,避免做出傷害孩子的行為。
積極心理練習
每天找出兩件好事,專注于回憶當時的欣喜感覺,而不去分析,只是單純回味那時的快樂。這樣的積極心理練習可以幫助家長專注自己的感受,不被過去的怨恨或未來的擔憂所困擾,從而提高自己的情緒調節能力,增強自己的心理健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