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在詞誕生之初,詞牌不僅決定了曲調,也與文辭內容密切相關;后來,詞牌才與內容漸漸分家。〔鵲橋仙〕原本是為牛郎織女傳說創作的曲調,用它來吟詠七夕或繾綣情事者甚多,大家之作中,便有蘇軾的《鵲橋仙·七夕》、辛棄疾的《鵲橋仙·送粉卿行》等等。那為什么,如今提起或在搜索引擎中檢索“鵲橋仙”,最先被想到、最先跳出來的,總是秦觀的一首?“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且看名家如何解讀。
宋詞賞析 誦詩偶記
作者:沈祖棻
出版時間:2023年8月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新民說
鵲橋仙
秦觀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牛郎、織女故事是我國古代人民依據天象所創造的傳說。織女星在銀河之北,牽牛星在銀河之南,隔河相對。農歷七月,兩星相距最近。因而產生了每年七月七日夜間由烏鵲搭橋讓這對夫婦相會的情節。鵲橋仙,即指這對終年分離,只有這一夜才能會合的夫婦。
這個傳說產生于漢代,為人民大眾所喜愛。歷代詩人用它作為素材進行創作,或作為典故寫入創作中的都不少,但多半是為這對仙侶的愛情生活受到天帝的無理干涉,致使他們不得不長期分居而感到悲哀。同情他們,為他們代訴相思之苦,成為多數有關這一題材的創作的基調。著名的《古詩十九首》中有一篇,可為例證:“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但這首詞,卻是一篇出色的翻案文章。
它上片以兩個對句寫七夕的景色,景中有情,而且是這個民間佳節特有的景和情。紡織是古代婦女主要的勞動項目,所謂男耕女織。傳說中的織女則是織錦的能手,所以在七夕這一天,女孩兒們都要陳設瓜果,向渡河的織女乞巧,希望她賜給她們以高度的工藝技巧。而在初秋七月,氣候晴朗,空中云彩,纖細清晰,很像是織女顯示她的技巧而織出的錦。詩人對色彩鮮艷復雜的云和錦之間產生聯想,由來已久,以云狀錦或以錦狀云而形成的“云錦”一詞,也為他們所習用,如李白《廬山謠》的“屏風九疊云錦張”,即是一例。這里說“纖云弄巧”,也就是天空的云錦乃是織女所表現的技巧的意思。這就將初秋的云和織女的巧聯系起來,成為特定的情景了。飛星即流星。星既然在飛動,就仿佛能夠傳遞什么似的。而在七夕,那當然應當是給牛郎、織女傳遞離別之恨了。這就將飛流的星和牛郎、織女的恨聯系起來,而使“飛星傳恨”一語,同樣成為特定的情景。這兩句所描寫的,只能見之于七夕之夜、銀河之邊,又只能用之于詠嘆牛郎、織女之事,所以不流于一般化。
第三句交代主要的情節。按照天帝的無理規定,牛郎、織女只能在這一夜渡河相會。“暗度”,是指在世人不知不覺之中渡過天河(銀漢),因為人們實在也沒有看見他或她如何渡河。“迢迢”不但形容相距之遙遠,而且同時形容相思之迢遞,與下文“柔情似水”相呼應。
第四、五兩句,表明了詞人對這一對仙侶長年分居、一年一會的看法。一般人都認為他們會少離多,枉自做了仙人,還不如人間的普通夫婦,但詞人卻認為在這樣秋風白露的美好的夜晚,相逢一次,也就不但抵得,而且還勝過人間的無數次了。金風,即秋風或西風。古人以五行、五方和四季相配,秋天于五行屬金,五方屬西。玉露即白露。古代詩人常以金風、玉露作對,以形容秋天,如唐太宗《秋日》:“菊散金風起,荷疏玉露圓。”
過片也是兩個對句,寫牛郎、織女相愛之長久與相會之匆促。他們溫柔的感情就像天河中的水那樣永遠長流,無窮無盡。寫情而以眼前的河水比喻,就顯出本地風光,情中帶景。同時,會晤又是如此的短暫,簡直像做了一場夢一樣。離別,是長的;感情,是深的;會見,是短的。這就逼出下面一句來,怎么忍心去看要往回走的那一條路呢?看都不忍看,那走,不消說,就更不忍走了。不說不忍走,只說不忍看,意思就更為深厚。如果說“忍向鵲橋歸路”,那就差多了。
以上三句寫這對仙侶離別之苦,還沒有什么特別出色的地方,但接著一轉,卻推陳出新,大放異彩。“朝朝暮暮”,用《高唐賦》,已見前。
這首詞上、下片的結句,都表現了詞人對于愛情的不同一般的看法。他否定了朝歡暮樂的庸俗生活,歌頌了天長地久的忠貞愛情。這在當時,是難能可貴的。它用筆比較平直,在藝術技巧上,不太突出,但內容方面值得肯定。
(本文節選自沈祖棻《宋詞賞析 誦詩偶記》)
宋詞賞析 誦詩偶記
作者:沈祖棻
出版時間:2023年8月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新民說
作者簡介:
沈祖棻(1909—1977),字子苾,別號紫曼,筆名絳燕、蘇珂,原籍浙江海鹽,出生于蘇州。現代女詞人、詩人、文學家。兼擅新舊文學創作,尤以詞名,因名句“有斜陽處有春愁”,有“沈斜陽”之稱。20世紀30年代先后畢業于中央大學和金陵大學,師從汪東、吳梅等耆學老宿。1949年以后,先后任教于江蘇師范學院(蘇州大學)、南京師范學院(南京師范大學)和武漢大學。著有《涉江詩詞集》《唐人七絕詩淺釋》《宋詞賞析》等。
內容簡介:
本書為沈祖棻賞析詩詞之作,合《宋詞賞析》和《誦詩偶記》為一冊。前者釋讀宋詞名作,《唐五代詞批語殘存》列為附錄,收入白居易、溫庭筠、韓偓等唐五代人詞作及對其的精妙批語;后者為論文集。作者沉潛唐宋詩詞研究多年,更兼積累豐厚的詩詞創作實踐經驗,擅長由創作背景入手,比照同題材、同風格作品以較其優劣,詮釋古人深蘊的詩心、詞心,深刻精當且言人所未言,普及性和學術性兼具。論文部分評析蘇軾詞、姜夔詞、《竇娥冤》等作品,舉列多家說法而加以去取剖析,皆有獨到見地。
- End -
成為更好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