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計劃志愿者專訪 | 閃耀寧夏,走進志愿者們的故事(五)
身倚山巒 心隨曠野
在西部廣袤的大地上閃耀前行
腳踏大地 胸懷山河
在西部壯麗的畫卷里熠熠生輝
本期的西部計劃專訪
讓我們跟隨浙江財經大學經濟學院西部計劃志愿者發展紀實訪談實踐團
一起看看青年志愿者們服務基層的故事吧
奮斗是青春最美的顏色
成為志愿者,不僅能夠領略寧夏的民族特色和多姿多彩的地方風情,更多的是對于自己的挑戰。王石磊說他在志愿服務的過程中逐漸找到人生的意義,能夠為祖國將來的發展貢獻自己的青春與力量,是他最為自豪的事情。
在建設祖國西部的旅程中,王石磊見證過許多難忘之事:在他工作的過程中,他有看到當地民眾扛著像是有十幾個人量的行李在自動扶梯啟動前搬上搬下,汗流浹背,他順手幫助這些民眾一起搬運;他也見證過在自己的不懈努力下,成功幫助本地居民辦出了第一本房產證,解決了當地居民辦證難的問題......一路上的風景是他在校園生活中從未見過的,像是蒙上了一層青春的濾鏡,他懷揣著一顆赤子之心為寧夏的發展奉獻青春力量。
問及他最大的困難,他笑稱是處理工作中一留下來的頑固問題,這些問題有時候領導也是束手無策,但是王石磊從未想過放棄,每每想到自己的初心與志愿的意義,王石磊總會鼓勵自己嘗試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這些難題。
深入志愿服務讓他提升了自己,了解了當地的風土人情,感受到了寧夏的特色,而這份堅持也讓他收獲了友情與愛情,他認為這些都是無價的禮物。在采訪的最后,他留下“勇往直前,不要放棄”八個字給學弟學妹,這也是他從個人經歷中總結出的箴言。
心之所向,行之所往
劉濤在采訪中告訴我們,成為一名西部計劃志愿者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第一,讀書是為幫助家鄉擺脫貧困,而非擺脫貧困的家鄉。“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作為寧夏本地學子,劉濤更是堅定了想要建設家鄉的想法;第二,前有星火,后有來者。西部計劃二十一年來,數萬名青年學子前赴后繼,受到歷屆投身西部計劃志愿的學長學姐、身邊父母、朋友的鼓勵,所以,他來到了寧夏,他成為了一名光榮的西部計劃志愿者。
劉濤在參加西部計劃的過程中主要負責基層武裝工作以及辦公室日常工作,在工作的過程中也并非是一帆風順的,他也曾遇到過安全問題等較為棘手的問題,但是在了解工作基本情況并結合當地實際制定對應的解決政策后,這些問題似乎也沒有想象中的那么棘手了。
劉濤表示,如果選擇西部計劃,選擇志愿服務生活,那就堅定信心,不要忘記自己最初選擇時的想法,讓我們帶著夢想向西部出發。我們的每一段歷程,都不會無所收獲,都不會被辜負,趁著年輕,大膽去做吧!
我的內心告訴我。我應該這樣做
在別人的眼里,西北是貧瘠,是干旱,是荒無人煙的不毛之地;但在楊子盛杰眼里,西北是四季分明,是鄉土氣息與現代都市的融合,是太陽升起時最絢麗的橘紅。所以,在畢業后,她放棄了更好的環境和更優渥的資源,回到這片養育她的故土,提及原因時她只回答,“我的內心告訴我,我應該這樣做”。
初來服務地時恰逢疫情,楊子盛杰被團委派到一線的高速公路卡點測核酸,每天面臨著高強度的工作節奏和部分群眾的不理解,她一開始覺得很難接受,甚至萌生過放棄的念頭。但冷靜下來想一想,這條路是她自己選的,她不希望孩子們和她小時候一樣,沒有優質資源,她想用她的汗水,澆灌這片土地,讓干涸的西北也能綻放出美麗的花。
談到服務地的變化,楊子盛杰是欣喜的:“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走進西北,走進惠農,給這座小城注入活力。原來晚上九、十點的時候外面一片漆黑,但現在有了夜市,有了煙火氣息,有了人的溫度。”她相信,這種溫度會捂熱西北的高寒,帶來新的春和景明。
千川匯海闊,風正好揚帆。這群西部計劃志愿者不畏艱辛,不辭辛苦,不懼風雪。他們希望能夠在大山里種下一顆種子,一顆通往更廣闊世界的種子,并陪伴他們等待種子發芽。踏青一路看春花,不畏艱辛嶺上爬。
文:徐凱越 韓夢瑤
圖:徐凱越 韓夢瑤 邵婧 張雨欣 胡希源 馬瑞澤 陳悅
指導老師:徐麗玲 向龍 李皓 朱浩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