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結束的巴黎奧運會,運動員們上演了一幕幕“跨越不可能”的故事。
22歲的鄭欽文拿下了中國網球首枚女單金牌。要知道在3年前的東京奧運會上,鄭欽文才剛擠進世界前300名,這幾年,她以驚人的速度迅速攀升,擊敗了世界排名第一的選手。
20歲的潘展樂,以46秒40的成績突破了男子100米自由泳的世界紀錄,完成了一次“不可能”的突破。
從谷愛凌到江旻憓,運動場上也不乏學霸型的文武雙全的選手,他們又能拿冠軍,又能考進世界名校。
到底是什么,讓他們能突破極限,跨越不可能?他們都是普通人難以企及的天才嗎?
紐約時報的暢銷書《跨越不可能》則告訴我們:每個人身上,都蘊含著“超越不可能”的可能性,而且這種巔峰表現是有“套路”的。
《跨越不可能》這本書的作者曾經是采訪極限運動的記者,為了能深入了解極限運動,他親自參與其中,挑戰身體極限,多次受傷。結合自己的親身體驗,再加上對很多運動員、腦科學專家的采訪,作者總結出了人人可以實踐的“跨越不可能”的方法:
要想挑戰不可能,最重要的是動機、學習力、創造力和心流這四件事。
當一個人能夠處于心流的狀態之下,去學習和創造,并且內心有一個強大的動機讓他能夠持之以恒,就能實現各種各樣不可能的事情。
1、動機:“內驅力”遠比“外驅力”重要
我們過去總是以為,要改變自己就要艱苦奮斗、咬牙堅持,但科學家發現,這些都比不過“發自內心的渴望”。
我們應該先有動機,然后再給自己設定目標。這個“動機”應該是來自于內在的,比如好奇心、激情、意義感和使命感,而不是外在的金錢、名利等。
鄭欽文賽后接受采訪時說,“國家的榮譽超過個人,所有的艱辛在這一刻都是值得的”,名氣、獎牌、金錢,這些外在驅動力或許也能支撐一個人走得很遠,但只有為國家榮譽而戰的這種宏大使命感驅動,才能讓運動員突破極限,跨越不可能。
《跨越不可能》的作者給的建議是:寫下25件你最好奇的事情,并且用日常生活20%的時間,去探索這些自己真正熱愛的事。
更要為自己的工作賦予一個宏大的意義,瞄準這個目標,燃燒激情。
2、學習力:每個人都必須終身學習
想要“跨越不可能”,到底應該學習多少知識?答案是:終身學習,永無止境。
終身學習可以使大腦保持敏銳,提高記憶力,防止認知能力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還能增強自信,為自己的人生創造新的機遇。
作者提出了一個“讀五本書擊穿一個領域”的學習方法:
第一本書:關于你要學習的領域的最暢銷的書,為的是體驗和熟悉這個領域。
第二本書:是很受歡迎但專業性更強的書,這是正式學習的基礎。
第三本書:比較容易讀的半專業的書,此時可以深入了解領域背景和專業術語。
第四本書:這個領域真正難啃的大部頭經典著作,啃下這本書,你就基本與主流專家同步了。
第五本書:關于這個領域的前沿討論,讀完這本書,你就掌握了這個領域發展的節奏。
(圖源:unsplash)
3、激發并保持創造力
創造力幾乎總是在充滿激情、努力工作的過程中不經意產生,而非刻意求得。
一個激發創造力的好辦法,是先提出一個清晰的問題,然后有意識地集中思考一段時間,不要急于想出答案,然后進入問題的“孕育階段”,把問題交給潛意識,自己可以做一些能帶來輕微的身心刺激的事,比如跑步、瑜伽、泡澡,然后好好休息。第二天,重新審視你的問題,此時可以打開一個文檔,隨意敲下一些文字,意識會給你答案。
日常的感恩練習、正念練習、體育鍛煉,還有充足的睡眠,也都是保持創造力所必須的。
(圖源:unsplash)
4、心流:“極致成功者”的標配
想要成為“極致成功者”,就要一次次地讓自己在工作中進入“心流”。
“心流”這個術語描述的是我們專注于手頭的任務時,那種全神貫注的、忘我的甚至感受不到周圍一切的狀態。你的行動和意識合二為一,自我意識消失,時間似乎靜止,類似于佛教徒在冥想時的“入定”,產生了與宇宙合一的感覺。在這種狀態下,一個人的外在表現會突飛猛進。
對于普通人來說,如何在工作和學習中進入“心流”的狀態呢?
根據“心流”理論的提出者契克森米哈賴的說法,體驗心流需要四個要素:明確的目標、及時反饋、完全專注、挑戰與技能的平衡。
目標一定要具體且專注當下,比如一名作家,最好先試著寫出一個精彩絕倫的段落,而不是一上來就要求自己妙筆生花寫完整整一章。從最基礎的挑戰開始,一點點加難度,耐心等待,漸入佳境。
(圖源:unsplash)
書中還提供了一個“跨越不可能”日程表,無論你從事什么行業,都可以參考:
· 花5分鐘列出明確的目標清單
任務排列順序是,最艱難的(和最有價值的)任務在前,最簡單的任務在后。
· 90~120分鐘不間斷的注意力集中時段
關掉社交媒體,把這些時間花在一天中最重要的任務上,隨著時間的推移,對自己的不斷施壓,你會養成“勇猛精進”的習慣。
· 每天花5分鐘進行感恩練習
每天做感恩練習可以改變大腦的消極偏好。這會改變大腦杏仁核的過濾器,訓練大腦學會更多地接受積極的信息。
· 每天花至少20分鐘用來放松或冥想
當然你可以投入更長時間,讓大腦從難題中抽身出來,也許問題在這個時候自己就解決了。
· 每天花至少20分鐘閱讀與專業無關的書籍
專業知識是一把雙刃劍,如果你過于專業,有太多專業知識,你可能會注意不到那些遙遠的聯想。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方法是,“撒一張大網”。
· 每晚保證充足的睡眠
(圖源:unsplash)
大多數人囿于自身習慣,從未將與生俱來的諸多能力發揮到極致。
從一個小小的動機,一個小小的好奇心開始,不斷學習,讓它們長大成為引領自己一生的使命,所謂“不可能”就是這樣一點點疊加起來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