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滿洲里這個邊境城市,去國門是必須安排的。
滿洲里坐落在草原腹地,西鄰蒙古國、北接俄羅斯,是中俄、中蒙邊界的口岸城市,也是全國最大的陸路口岸,享有“東亞之窗”的美譽。
買了國門景區的票,可以上觀光塔,一般的游玩流程是先上觀光塔,上觀光塔可以俯瞰國門兩邊的中俄景色、國門第一哨、套娃廣場景區。觀光塔上風很大,還挺冷的,沒有逗留太長時間。
從觀光塔下來就可以進國門景區了,檢票處步行到國門將近10分鐘,景區里有電瓶車,不過這段距離除了旅游團乘坐的人很少。
景區內有和平廣場、火車頭廣場、紅色秘密交通線遺址、中共六大展廳等。
接近國門處的和平廣場,有關于滿洲里歷史的浮雕,每一幅浮雕都是一個故事,鋪陳開一幅幅滿洲里歷史的壯麗畫卷。和平廣場,讓人們在緬懷歷史的同時,也更加珍惜眼前的和平與繁榮。
國門景區內的中俄41號界碑,宛如一位莊嚴的守護者,莊重與不可侵犯的氣息,讓人不由自主地心生敬畏。游客不能跨越界限,只能以界碑為背景,留下自己的身影。
登上國門得先經過每個樓層的購物店,站在國門上能看到對面俄羅斯的風景,但是雙層玻璃,厚厚的灰塵,看啥都模糊,增添了幾分神秘與朦朧。
滿洲里的鐵路運輸東經哈爾濱通向全國,西經后貝加爾通向歐洲,是歐亞大陸橋的連接點。國際列車經由國門下方駛過,對面藍色的俄羅斯國門遠沒有中國的氣派。兩國國門之間是鐵絲網隔著的緩沖地帶,由中俄兩國共同管理。
11年前乘坐北京到莫斯科的K19去俄羅斯,曾經穿過這個國門,從俄羅斯后貝加爾鎮遙望國門,今天登上國門遙望俄羅斯,還挺有感慨的。
滿洲里第一代國門建于1902年,俄國人修建中東鐵路進入中境內,路基側簡陋的木樁標示,俄羅斯單方面設立。
第二代國門建于1920年,木質拱門為蘇俄單方面設立。
第三代國門建于1968年,鐵木結構,寫有“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的紅色標語。
第四代國門建于1989年,國門上懸掛國徽,并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紅色大字,是中方所建的真正意義上的國門。
現在的滿洲里國門建于2008年。由于中俄兩國貨運量逐漸增加,在增鋪鐵路寬軌復線時,于2007年將第四代國門拆除。新建的國門總長105米,高43.7米,寬46.6米,國門上懸掛國徽,門體上嵌著"中華人民共和國"七個鮮紅大字。
前四代國門的仿制品被安置在國門外的廣場上,紀念國門一個世紀的變遷。
滿洲里地處中、俄、蒙三國交界,特殊的地理位置,20世紀20年代,中國共產黨在這里設立了紅色國際秘密交通線,國門景區保留了紅色交通線遺跡。
對面漂亮的歐式白色建筑是中共六大展覽館,時間的關系我們沒有入內參觀。
國門前的火車頭廣場停放著的1861號蒸汽機車是1949年12月毛澤東主席就是乘坐這輛機車出訪莫斯科。
國門景區游玩用了大概一個半小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