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乘聯會公布了最新一期全國乘用車市場分析報告。報告顯示,今年7月,中國乘用車市場零售銷量173.2萬輛,批發銷量195.6萬輛;同期,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87.8萬輛,批發銷量94.5萬輛。按此計算,中國新能源汽車零售市場滲透率達到了51.1%,已過半數。
這也是中國汽車市場有史以來,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第一次在整月維度上突破50%。這意味著,中國汽車市場的新能源轉型賽事過半,中國汽車產業將向更高的層次進發。
這一成績的實現,并不令人意外。今年年初,比亞迪集團總裁王傳福就曾在一次演講中指出,中國新能源汽車從2020年開始,滲透率持續保持翻倍式增長,去年全年已達到35%,預計今年單月將超過50%。而在2024年下半年的第一個月,王傳福的“預言”就已成真。
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的增長,早年主要由政策補貼推動。近兩年來,隨著補貼政策的退坡,新能源汽車滲透率不僅沒有出現下降,反而持續增長。這說明,新能源汽車發展已經進入市場導向期,消費者在用真金白銀支持新能源汽車。
這一趨勢也給車市帶來了深遠的影響——各大商場的一層成為了各大新能源汽車品牌的“秀場”,而傳統燃油汽車品牌的業績則越來越差,甚至有經銷商出現了破產跑路的情況。消費者付了定金卻提不到車,老車主的售后也成為了難題。新能源汽車與燃油汽車正在向兩個不同的方向狂奔,差距越來越大。
近年來,隨著汽車電動化、智能化技術的迅猛發展,新能源汽車在動力性能、舒適體驗及用車經濟性等多個維度,都超過了傳統燃油車。特別是近兩年來,集燃油、插電、增程、純電于一體的插混車型普及,進一步提升了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
以比亞迪旗下的DM插混技術為例,今年5月,比亞迪宣布其新一代DM技術實現了百公里2.9L的超低油耗。這套系統的插混專用發動機熱效率達到了46.06%,實現了全球量產發動機中最高的熱效率。
如今,中國汽車在純電、混動等多個領域,已實現了技術的全面領先。此外,中國新能源汽車還通過全產業鏈布局,實現了成本優勢。技術、成本的全面領先,讓中國汽車工業在新能源時代實現了“彎道超車”。
2023年,中國汽車出口首次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出口國。今年上半年,中國汽車出口達到了279.3萬輛,以上汽、奇瑞、比亞迪、長安、長城、吉利為代表的中國汽車品牌,在海外市場的銷量越來越多。新能源汽車正在成為中國制造的一張新名片。讓全球人民開上更好的汽車,正在成為中國汽車品牌追求的目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