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軍區子弟小學里干部子弟開始比較各自父母的軍銜與職務,中將皮定均得知后,對孩子們進行一次深刻的教育。
1955年,新中國初立,中央軍委為那些在革命烽火中立下赫赫戰功的將領,舉行盛大的授銜儀式。
此舉不僅頌揚將領們的功績,更成為軍隊邁向正規化、現代化征途的重要里程碑,在眾多杰出將領中,皮定均的名字引人注目。
從鄂豫皖蘇區的反“圍剿”血戰,到長征路上的艱難險阻;從抗日戰爭的烽火歲月,到解放戰爭的輝煌勝利,皮定均始終沖鋒陷陣,立下赫赫戰功。
在授銜之際,皮定鈞的軍銜評定歷經一番波折,起初,依據皮定均的資歷與過往職務,軍委初步擬定少將軍銜作為對他的表彰。
這份名單呈至毛主席案前時,迎來轉折,主席親筆批示:“皮定均貢獻卓越,應予晉升,至少應達中將之列。”
最終,皮定均被授予中將軍銜。
1955年,隨著全軍授銜的榮耀時刻,軍區子弟小學里悄然興起一股特別的“潮流”,孩子們間開始較量各自父母的軍銜與職務上。
有的孩子說:“我爸可是師長哦,比你爸的職位高多了!”另一邊也不甘示弱:“我爸在中南海工作,離毛主席更近,更受重視呢!”有的孩子自豪地說:“我爸爸肩上的杠杠和星星,比你爸爸的多出幾顆呢!”
這些童言無忌的攀比,不知怎的,像風一樣吹進了皮定均的耳中,引起他的注意。
面對干部子弟間悄然興起的軍銜攀比風氣,皮定均召開家庭會議,對孩子們進行深刻的價值觀引導。
皮定鈞沒有直接訓斥或禁止孩子們的比較行為,設置一個問題:“若有人問及你們的父親是做什么的,你們會如何作答?”
孩子們聽聞父親的問題后,瞬間愣住了,片刻的沉默后,皮效農小心翼翼地試探道:
“我就說,你是個和尚吧!”
皮效農以為這樣的回答體現謙遜,又避免直接提及軍銜可能引發的攀比,皮定均輕輕搖頭,顯然對這個答案并不滿意。
緊接著,皮效農的哥哥接過話茬,幽默地說:
“爸,您就別老站著了,您這身高優勢太明顯,我們得仰著頭才能看清您肩上的軍銜牌呢!”
這句話試圖以玩笑化解緊張氣氛,皮定均依舊堅定地搖了搖頭,對這個答案不滿意。
看到孩子陷入了困惑,無法給滿意的回答,皮定均開口,給出自己的建議:“你們只需回答‘不知道’,足矣。”
皮定均告訴孩子們:“我們不應沉迷于父母職位與地位的比較之中,應將目光投向自我成長。唯有不懈努力,方能成就自我,貢獻社會。”
這番話,悄然滋潤孩子們的心田,引導他們走上正確的人生道路。
在成長的道路上,皮定均的孩子們將父親的教誨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拒絕攀比,摒棄炫耀,以謙遜之心追求卓越。他們在各自的領域內勤奮耕耘,最終成為行業的翹楚,為國家和民族的發展添磚加瓦。
長子皮國宏,保持著對軍事的無限熱愛,他進入南昌步兵學院,勤奮學習,最終成為一名正營級干部。
次子皮國勇,17歲那年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憑借著出色的表現,他逐步晉升,歷任福州軍區作戰部副處長、廈門水警區副參謀長、副司令員等職務,最終授予少將軍銜,成為家族的驕傲。
三子皮效農,1969年參軍,選擇在父親曾經戰斗過的南京軍區一八一師“皮旅”服役。退役后,皮效農積極參與各類紀念活動,擔任福建省新四軍歷史研究會副會長等職務,用自己的方式繼續講述著家族與國家的故事。
長女皮衛平同樣懷揣著參軍報國的夢想,最終走上不同的道路,曾擔任過廈門市開元區副區長等職務、以自己的方式為社會貢獻力量。
次女皮衛華,作為皮定均將軍的小女兒,她也曾是一名解放軍戰士,后來轉行成為一名醫生,在福州軍區總醫院工作。
如今,人們被皮定均的家風故事所觸動,紛紛以此為鏡,開始重視家庭教育的力量,致力于傳承和弘揚優良家風,誓將這份正能量繼續傳遞下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