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 春梅狐貍
已出版《圖解中國傳統服飾》
就像標題寫的,現在這款“如火如荼”的古風扇子,年僅6歲(還沒我這個公眾號年紀大)!
還記得之前的這篇《》嗎?
說的是王健將源于西洋的扇子“帽章扇”(中文名或稱“花結扇”“輕便扇”等,英文名為“Cockade fan”)包裝成“復原”的漢代“合歡扇”,復原依據和命名來源是班婕妤的《怨歌行》。
這個所謂的“漢代合歡扇”最早可查的有影響力的網絡宣傳來自于“地道風物”公眾號2018年08月21日(距離今天剛好滿6年了)推送的文章《不瘋魔不成活,他如何復原蘇州折扇600年風雅?》,這篇文章同時誕生了本文的主角——腰扇。
(文章截圖)
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依然是出口就是“復原”,依然是只通過難以考釋的十幾個字就敢于明確形制并制作,區別可能是“帽章扇”一度是非常流行的,所以很難真的唬人,網上的質疑聲更大,但這個所謂的復原腰扇則相對冷門,在短短6年間就真的成了“古人智慧”。
(網絡圖片)
1
折扇匠人的折扇迷途
我們先不討論扇子本身,先說這個行為本身的最大問題——為了證明中國折扇的歷史,反而葬送了中國扇子的歷史。
在《》里已經提到過了,團扇的圖像和實物所能證明的歷史并沒有我們想象中那么長(但比折扇長),所以《怨歌行》一直都是用來佐證中國團扇歷史所會引用的文獻。如果《怨歌行》所指的是王健所“復原”的如同“帽章扇”般的“合歡扇”,這會導致中國團扇的歷史“縮水”。
(王健“復原合歡扇”,圖/蘇博)
(外銷扇中的帽章扇,圖/暖玉)
這個邏輯不難理解吧!《怨歌行》就那么幾個字,不可能既說了“帽章扇”又說了團扇。但“帽章扇”實際上又和折扇是有所區別的,《怨歌行》里也明確寫了“團團似明月”,也的確不可能長成后世折扇的模樣。王健“復原”“合歡扇”的行為,其實是“摘”走了中國團扇的歷史但又沒能證明中國折扇的歷史,西瓜丟了,冬瓜也沒抱著。
如今這個“腰扇”的問題是一樣的。
中國折扇歷史之所以有爭議,是因為目前所見的圖像和實物歷史不夠長,所以《南齊書》中關于“腰扇”的記載常常就被引用佐證,而這個證明題的前提就是“腰扇”是“折疊扇”。
現在王健做的“復原腰扇”其實是一把扇面可以卷曲的團扇,它比“帽章扇”還不可能發展成后世的折扇,也等于葬送了《南齊書》這條文獻在折扇歷史證明題上的價值,而團扇的歷史卻不缺《南齊書》的這一環。
(王健展示“復原腰扇”,新聞圖片)
(東晉 紙本墓主人生活圖局部)
(魏晉 壁畫磚燕居圖)
從“地道風物”的原文看,也從王健折扇匠人的身份看,是非常想證明中國折扇的歷史,但不論是“復原合歡扇”還是“復原腰扇”,都不僅沒能做好這道證明題,反而將原本架構好的中國扇子歷史給拆得七零八落。
2
“腰扇”是種什么扇?
“腰扇”,這段我們說的是文獻中的“腰扇”,所謂“復原腰扇”名稱出處的“腰扇”,記載極為簡短:
司徒褚淵回入朝,以腰扇障日。
“褚淵”是人名,前面7個字說的是人物和事件,也就是說這段記載里有效文字就“以腰扇障日”這5個字而已。別說這5個字根本不可能做出一把形制明確的扇子來,連指向它是一種折扇或團扇都很難明確。
讓“腰扇”得以指向“折扇”依據來自于宋元之際史學家胡三省的注:“腰扇,佩之于腰,今謂之摺疊扇”,明確指向了折扇。
但這個注與原文存在著年代差,并非是一個很穩固的證據。“腰扇”在《南齊書》中“憑空”出現,可見并非是一個被確定下來的專有名詞,“腰”是對“扇”的修飾,胡三省說“佩之于腰”是解釋得通的。但“佩之于腰”的扇子卻并不能單一指向折扇,團扇一類的也可以。
(將扇子佩于腰間)
不過今人還沒來記得提出質疑,清人就已經先“疑”上了。清人就說“胡三省蓋后世之物妄為附會耳”。
清人桂馥認為“腰扇如腰鼓,謂中腰瘦減,異于團扇”,他將“腰”解釋為形狀上的修飾,他所說的“異于團扇”并不是說腰扇不是團扇,而是認為并非圓形的團扇。魏晉南北朝史研究學者周一良贊同桂馥“桂說是也”,并且補充道“折疊之扇自北宋時始傳入,南北朝時尚未有之”。
(非圓形的“團扇”)
從這里也可以看出,“腰扇”是哪種扇子始終伴隨著折扇起源的問題。清人錢泳是贊同胡三省的,他說“(折扇)則隋唐時先有之矣”,可見大家不僅僅爭“腰扇”是啥,更爭的是折扇歷史。這也是為什么前面那段說王健作為折扇匠人為了證明折扇歷史而做的所謂“復原腰扇”反而葬送了《南齊書》這條記載在折扇命題上的價值。
王健所做“復原”更大可能是參照了清人范姚對胡三省腰扇的看法“亦是團扇,曲之可卷舒,與今日所謂聚頭異”。范姚的意思和桂馥相似,認為“腰扇”是一種異形團扇,并且否認它是折扇。
(卷曲的團扇)
所以,持折扇中國起源論的人一般都會更傾向于“腰扇”是折扇,因為較早的可以證明折扇的史料實在是太稀缺了,至少也是包銘新所說的那樣:“只要褚淵之扇有可能是摺疊扇,那摺疊扇于宋代自日本傳入中國之說就遠不是定論”。奇怪的是,偏偏王健做證明題的時候反而把“腰扇”給開除折扇隊伍了。
3
團扇能卷起來嗎?
說完文獻我們就要說說實物,就是王健所做的所謂“復原腰扇”。
首先,它不是“復原”,這個前面已經論證了。其次,它和王健的“復原合歡扇”一樣,都算不上一種新發明。第三,原型在外銷扇里,和“復原合歡扇”一樣又是外銷扇,只不過這次的原型沒有帽章扇那么流行。
為數不多的幾個中國外銷扇實物,幾乎都是國外博物館藏品,主要是通過扇面來觀察。這類扇子不如一般團扇平整,有經過卷曲后的波浪起伏。其中MFA的藏品,扇面角度明顯是經過旋轉(所以圖也是橫著展示),是一般團扇不會出現的角度。還有一件是扇盒展的海報,盒子明顯小于扇子,可見這柄扇子是經過卷曲以后放入盒子的,算是最明顯的證據了。
(相似形制的中國外銷扇)
這類扇子沒人做過專門的盤點,所以也就沒有專門的名字。當然,有一些許不同就要取一個有歷史出處的名字,否則就名不正言不順,這個思維本身就很有網絡古風特色。
我覺得很多人更不想看到的是下面的內容。
更多的實物證據來自日本。一些被標為19世紀產物的日本扇子,做工明顯粗糙,不像中國扇子那樣是用于外銷,這樣就更說明這種形制的扇子可能來自日本或在日本有所流行。而王健早期“復原腰扇”的形制,不論是扇面的制作方式,還是系帶設置,也都更像是日本扇子,而非中國外銷扇。
(相似形制的日本扇子)
(王健制作的“復原腰扇”)
而目前網上熱銷的這類扇子,扇面用的都是類似竹簾的材料,再在上面做印花、繡花或者貼布。
(相關商品)
雖然形制相似,但審美趣味是不同的,并且看得出有些買家應該是很在意扇面平整度的,在不少商品詳情頁都可以看到相關提示。
(相關商品詳情頁)
而中國外銷扇雖然扇面也并非完全平整(太過平整就很難通過照片辨認形制,畢竟這扇子沒人盤點,得一張張圖去認),但看得出是卷曲擺放帶來的自然效果,而日本扇子的扇面褶皺明顯是刻意為之。
(相似形制的日本扇子)
(相似形制的中國外銷扇)
遺憾的是,目前沒找到證據可以表明這類扇子在更早的時期存在于中國,既沒有文獻也沒有圖像、更沒有實物。至于需求嘛……團扇一類在歷史中長期被底層人民所使用,并沒有因為“便攜”而發展出這種卷曲的扇子,而后來折扇流行,似乎更沒有必要做一個重復但累贅的發明。
(賣團扇)
并且,有一些扇面未做堅硬的外輪廓骨架,或扇面材料特殊,本身就帶一點可卷曲的余地。扇子的卷不卷之間,本來也不是非黑即白的鴻溝。
(多種類型的扇面)
忽然想寫這一篇也是因為,這樣一個年僅6歲的扇子,實在是更沒必要虛空索敵、硬造假靶,看著就尷尬~
感謝閱讀,喜歡請記得分享哦^_^
※ 如無另外標注,文章為 春梅狐貍 原創,如有疏漏歡煩請指正,文章歡迎分享至朋友圈, 轉載須經授權并支付稿費;
※ 所使用的圖片、視頻屬于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系以協商相關事宜。
* 最近的文章 *
春梅狐貍 傳統服飾
臉著地的藏狐,故紙堆里的服飾愛好者
筆者已出版《圖解中國傳統服飾》,請多支持
如果喜歡 ? 記得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