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星閃耀在大明川上
——靈壽錦繡大明川“重走長征路”紅色教育研學基地留記
孫玉璞
靈壽是片肥沃的紅色土地,孕育了無數的英雄兒女。從三條建黨洪流、二次慈峪暴動,到“八?一五”陳中殲滅戰;從抗戰時期靈壽營、解放戰爭時期成建制南下干部團,再到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中,率部突破臨津江,勇猛穿插,使敵十幾公里的防線崩潰的徐信將軍,隨時隨地都能看到革命年代靈壽人的身影和足跡。打開一部部厚重的中華史冊,都能發現一個個靈壽兒女的動人故事。靈壽的紅色革命史,就是一部濃縮了的、連綿不絕的、跌宕起伏的中國革命史,每個革命歷史時期都有靈壽人民自己寫就的光輝篇章。走進了靈壽的錦繡大明川,就仿佛走進了歷史的天空,你可以滿身心置身其中,重溫那段前人已經走過而當代人還在繼續走的長征路。
- 重要歷史時期,關鍵歷史節點,抗大正確選擇了大明川
大明川,靈壽明清縣志上稱作“錦繡大明川”,明、清八大景之一,其具體的地理位置是指自橫山嶺以里到團泊口村東的慈河及兩岸較為開闊地帶。這里曾經:
風光旖旎——地勢平坦,水清草綠,鳥語花香,魚翔淺底;
物產豐富——林種齊全,果蔬清甜,大風飄谷、魚蝦滿船
地靈人杰——名人輩出,歷史源遠,民風淳樸,生活祥安。
但是,歷史上發生過多次水患,縣志稱之為“慈河不慈,人所共知”。受地理條件所限,這里的貧苦農民飽受著包括慈河洪災在內的天災人禍,生活艱難,前途暗淡。清《靈壽縣志》(序)中說:“靈壽于真定三十二州縣中最為瘠壤。其民遇豐歲,豆飯藿羹,僅免溝壑,一遇水旱螽雹之災,流離轉死,不可救藥”,確乎中的之語。因而這里的貧苦農民更加渴望翻身解放,改地換天。所以,當1931年直隸七中(現河北正定中學)學生把黨的火種傳播到這里后,它比任何地區傳播得更快,燃燒得更猛烈。第一任縣委書記周有恕將星火傳到燕南重鎮慈峪,爆發了青年黨員馬文耀任總指揮的兩次慈峪暴動,在中共直中特委和靈壽黨史上留下光輝一頁。1937年9月25日,平型關大捷。八路軍一一五師之一部駐防阜平,靈壽縣水泉村地下黨員趙金芳以賣桃為名,前往阜平縣城南莊與軍隊聯系,后又多名地下共產黨員前往聯系。
10月4日,大隊長孫毅(抗大二分校第二任校長)、政治處主任黃勵帶領八路軍一一五師教導大隊從五臺經阜平挺進靈壽西北山區陳莊一帶開辟工作。10月9日,晉察冀省委派張達隨軍到靈壽縣恢復和發展黨組織。4月晉察冀第四特委組織部長栗再溫到靈壽縣,指導靈壽縣委整頓黨組織。為將來靈壽開展廣泛的的抗日斗爭斗爭打下了組織基礎。1938年3月,靈壽縣民主政府在慈峪民主選舉產生。從此,中共靈壽縣委、縣政府勇敢擔負起領導全縣軍民抵御外寇、抗日救亡的偉大使命。晉察冀邊區政府、從長征中一路走來的抗大總校以及抗大二分校等二十多個抗戰機關團體、組織不約而同地選中了靈壽、選中了大明川。邊區銀行(總行)住南槍桿、西灣,邊區公安局(總局)和晉察冀日報社住陳莊,晉察冀邊區政府機關住麒麟院(1940-1943),抗大二分校的校部、政治部,抗大總校的政治部校部前后住進了張家莊、女莊和韓信臺。并且1939年10月10日在張家莊河灘隆重召開了“陳莊殲滅戰曁抗大總校青年縱隊遠征雙祝捷大會”,燈火璀璨,萬人涌動,盛況空前。那時,大明川里溝溝汊汊、村村莊莊都住著我們的八路軍戰士和機關干部,處處都能聽到抗戰的歌聲、訓練的吼聲、軍民一起生產的笑聲,遍地抗日紅旗再次大名川染成“大紅川”。大明川象一位偉大的母親,敞開自己溫暖而堅實的胸懷,把來自全國各地的黨政軍機關、抗日團體、軍政學校的干部、學員攬在懷里,用自己堅強的身軀勇敢地抵御倭寇的侵擾;抗戰八年里,用自己生產的小米、粗布養育著前后一萬多名抗日兒女;把自己的榮辱同國家的命運、民族的興亡緊緊地抱在了一起。
抗大走了兩次長征路來到大名川。抗大起源于1927年毛澤東主席在井岡山創辦的井岡山軍官教導隊。1931年井岡山軍官教導隊到達瑞金改名為中國工農紅軍學校;1934年長征后改稱干部團隨中央紅軍從江西瑞金出發,一路保衛中央和中革軍委,歷經萬險千難,1935年10月到達陜北吳起鎮,結束長征,改回中國工農紅軍學校;1936年6月1日,改稱中國人民抗日紅軍大學;1937年1月19日,改稱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簡稱“抗大”?!捌?七”盧溝橋事變,抗大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挺進敵后辦學,為了挽救中華民族的危亡,二次長征,從延安出發,東渡黃河,沖破日寇沿途封鎖,長途跋涉,奔赴抗日前線,培養政治軍事干部。
其中,抗大二分校分3個梯隊于1938底至1939年初抵達,總校于1939年9月至10中旬抵達,分散住在從韓信臺到團泊口大大小小的村莊。大名川從此成為察冀邊區培養八路軍部隊和地方武裝組織政治軍事干部的中心。他們在這里一邊學習,一邊戰斗,一邊幫助群眾春耕秋收,共渡時艱。全面抗戰8年,抗大在靈壽駐扎5年,二分校培養軍事干部2萬多名,將軍60多名,歷史銘記,影響深遠。大名川的“紅”,有了一抹“軍紅”,更加顯得威嚴壯麗。
- 新的歷史時期,重要的歷史節點,“重走長征路”紅色教育基地落戶在大明川
大明川紅色教育基地的設計者和建設者,胸蘊家國情懷,積極抓住新時代、新征程和新機遇,忠心于黨的教育事業。多年來,大明川一班人,勇立改革開放、鄉村振興潮頭,在建設綠色生態大明川、帶領鄉親靠綠水青山脫貧致富的基礎上,又登高望遠,凝心聚力挖掘家鄉紅色資源,自籌資金打造“重走長征路”紅色教育研學基地。他們為黨和國家培養干部,為家鄉社會培育人才,培根鑄魂,賡續紅色血脈,壯舉偉大,同時其意義也非常深遠。
靈壽,又多了一項可供宣傳教育的紅色“明珠”——抗大帶來的長征精神。
靈壽是紅色土地,我們已經有了較為成熟的建黨精神、抗大精神和三線精神,但大明川重走長征路紅色教育研學基地的建成后,又為我們根植了長征精神。再加上車谷砣村的新愚公精神,整個大明川已經有了多個紅色精神教育體系可供宣傳利用。靈壽整個大明川區域的紅色舊址,除了張家莊的抗大校部駐地,再加上油盆的印刷總局、南槍桿的邊區銀行、團泊口的二區駐地、車谷砣的后方醫院、麒麟院的邊區政府機關駐地以及需要進一步恢復的陳莊新華書店、邊區公安總局、陳莊后嶺的地下交通要道(待進一步考證)、西灣的邊區銀行舊址、西莊窩的梁振道周有恕故居舊址,整個大明川真的就紅滿天了?!爸刈唛L征路”教育基地的建成,將這些精神、這些革命舊址如金線串聯明珠一樣緊緊串聯在了一起,構成了一個完美整體,起到了承上啟下、綱舉目張的作用。如果在這里再建造一個微型革命博物館,那它肯定是中間那顆最紅、最大、最亮的珍珠。
靈壽,又多了一個展示紅色文化底蘊的窗口。
靈壽紅色文化,從建黨洪流、武裝暴動開始,直到到成為晉察冀抗戰重要指揮中心,再到解放戰爭南征北戰(南下北上)、抗美援朝保家衛國,以及建國后的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改革開放時期、脫貧攻堅時期等各個時期,都有可歌可書的豐功偉績。特別是在建國初期,靈壽山區地靈人杰,曾出現不少風云人物。他們不是縣長,就是書記;不是勞動模范,就是先進集體。大明川紅色教育基地建成后,象一座金字塔,將讓這些人、這些群體、這些故事在這里匯聚;像一座豐碑,讓這些動人故事、優秀精神和優良傳統永不磨滅,屹立不倒,并且更加熠熠生輝,指引老區兒女走好新的長征路。同時,這里也將借助大明川已經鑄就的綠色名片,成為展示靈壽文化底蘊、吸引八方來客的對外友好窗口。不論春花秋實,還是伏暑寒冬,他們迎著朝陽從太行高速乘興而來;披著金色晚霞,從慈河觀光大道歡快而去,留下的那些美好回憶,也將灑進慈和,釀成瓊漿,一縷芳香,最終流回到他們的夢里。大明川紅色教育基地也將通過這些文化信鴿把靈壽這張金色名片廣灑,讓更多人接受紅色文化的洗禮。
大明川,這個紅色文化窗口永朝東方;
靈壽,這塊紅色沃土永沐金輝。
大明川,又增添了一層色彩,更加鮮活靚麗。重走長征路教育基地的建成,讓大名川這片廣袤“綠葉”綻放出一朵碩大燦爛的“紅花”。因為紅色底蘊的融入,讓大明川有了根和魂,更加耐看、耐賞、耐琢磨。紅色基地的建成,就像一個紅色搖籃——一個革命傳統教育的搖籃,蕩漾在陽光、春風、花海里。她將以一種潤物無聲的方式對我們的下一代進行愛黨、愛國、愛家鄉的全方位沉浸式教育。因為“紅”,讓大明川的產業振興注入了新的活力;因為“紅”,讓大明川的綠色發展煥發出新的生機。大明川“兩山理論”的成功實踐,將在新時代紅色長征路上越走越穩,越走越遠。
大明川,是生我養我的故鄉,將來我退休后就是我深深愛戀的家鄉。我一直關注著他的生存,他的發展,他的壯大,他的昌盛和繁榮。我一直在為他默默祈禱,有時候情不自禁地為他發聲吶喊,一直在牽掛他的出路或前途。大明川的今天,釋放了我的憂慮,洗凈了我的疲憊。 象初為人父,遠遠靠著門扇看著他在炕上熟睡的臉龐;吐著煙圈兒,享受著他的小肚臍一落一漲,把深深的愛藏進滾燙的心房。我已深深體會了家鄉日新月異的變化,我也相信,家鄉人民的新時代長征路一定會更寬廣,大明川的明天一定會更美好,老區人民的未來生活一定會更幸福,更自在,更有希望。
筆輟此地,已是熱淚雙行,那只為我一直深愛著我的家鄉。
二〇二四年八月三日夜
於大名川房車19號
作者簡介
孫玉璞,祖籍河北省靈壽縣革命老區。中共靈壽縣委黨校原副校長,靈壽縣關工委黨史宣講團團長,中央黨校本科學歷。主要從事地域紅色歷史文化和傳統文化學習研究。業余愛好格律詩詞、散文寫作,河北省文研會會員、古詩詞委員會理事。石家莊市作協、詩協會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