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人14歲應該是在讀書,17歲也在讀書,而17歲的全紅嬋已經成了我國奧運史上最年輕的“三金王”,蟬聯兩屆奧運會冠軍。
對于諸多榮譽的加持,全紅嬋十分淡定,在結束采訪時表示“冠軍而已”,這不是謙虛,也不是凡爾賽,只是她覺得自己還可以更好。
面對外界稱之為“天才少女”,全紅嬋不以為然,認為把訓練做好的那一刻才是天才。
人們對全紅嬋的“水花消失術”津津樂道,而全紅嬋卻說都是一遍遍摔出來的。
在鏡頭面前,全紅嬋自揭傷疤,自己也會被摔得很痛,拍進水里時也會如同螞蟻上身般不適。
在央視節目《面對面》中,全紅嬋的回應謙卑卻不失自信,成熟且真誠。
日前全紅嬋回到母校“廣東實驗中學”演講,被問及在比賽時喜歡什么歌時,全紅嬋脫口而出“DJ”。
當聽到臺下學生哄堂大笑后,全紅嬋進一步解釋:自己在比賽的時候聽這個挺好,平時可以偶爾聽聽,但不要多聽,容易上頭。
此時的全紅嬋雖然還是大大咧咧,但并非毫無分寸。
時間回到巴黎奧運會開始前,全紅嬋的一句“小小巴黎,輕松拿捏”,再配合她清澈的眼神和滑稽的手部動作,俏皮卻有自信的樣子給人深刻的印象。
當時的全紅嬋穿著各種可愛的拖鞋,背包里掛滿玩偶,松弛的態度看起來不像是參加奧運會,倒像是參加“校運會”。
和陳芋汐一起拿下雙人項目金牌后,全紅嬋開心和陳芋汐擁抱,在車上毫不吝嗇地展示自己的金牌。
一切從全紅嬋衛冕冠軍開始,全紅嬋一改往日“沒心沒肺”的模樣,給人展示出“超出17歲”心智的樣子,全紅嬋變了。
在《面對面》節目中,記者問了很多犀利的問題,事后董倩回應采訪全紅嬋,認為全紅嬋不一般“高智商,高情商”。
比較經典的問題有和陳芋汐的金牌之爭,全紅嬋回答巧妙“我們哪一個得了就等于自己也得了,都是中國的,誰都不重要”。
記者進一步問道“真的不重要嗎”,全紅嬋則稱國外運動員也想奪得金牌,自己國家拿到就會很開心。
除此之外,全紅嬋還表示“到了發育關才知道陳芋汐的難”“我拿了金牌是不是不對,陳芋汐也很辛苦”,17歲的全紅嬋的心中,永遠有自己搭檔的位置,永遠惦記著他人。
或許真應了那句“人紅是非多”,從被一名記者對她的諷刺言論開始,到被網友扒出她穿著高調奢侈,再到她為媽媽買蘋果手機,為廣東文旅宣傳沒用粵語遭吐槽,在母校演講穿搭不正式等。
全紅嬋變了,再也不是那個靠一貧如洗家庭里供養的孩子了,她憑借自己的能力有了改善自己和家人物質水平的條件。
她可以用LV的“烏龜”掛件,也可以穿貴點的衣服,更可以為父母買任何品牌的物品,憑借合法途徑獲得的收入,也應該受到尊重。
全紅嬋最初練跳水的目的簡單,想拿金牌的想法也很純粹,就是因為家庭貧困。
全紅嬋的媽媽常年生病,哥哥辛苦顧家,姐姐在讀書,下面還有弟弟和妹妹,全紅嬋想改善自己的家庭條件刻苦訓練,最終功夫不負有心人,才17歲就多次為國爭光,改善了家庭生活,甚至帶動了家鄉的發展。
隨著全紅嬋的名氣越來越大,她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被放大,甚至還被一些人惡意攻擊。奧運冠軍就不能用國外的產品?就不能穿好點的衣服,難道我們期待她和家人永遠過清貧的生活?
有一點還是令人欣慰,就是全紅嬋依然沒被人情世故“框框”給框住,她面對記者的采訪會語出驚人,面對大明星也并沒露怯,參加學校的演講展示真正的自己,這才是全紅嬋。
倘若全紅嬋回母校演講身穿西服佩戴領帶,或許更讓人不適應吧!
做自己就好!就像全紅嬋在《面對面》回應記者“你最想成為什么”的問題時回應的那樣:我想成為我自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