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藺面非遺傳承人胡剛正在晾曬面條 攝影|甘霖
來源:中國國家地理美食地理
在中國,如今吃貨們說起各地美食,一定少不了一部《舌尖上的中國》,雖然不是所有好吃的都能在《舌尖》里找到,但能在《舌尖》里找到的,絕對都是一方特色,絕佳的味蕾享受。
在大多數人的認知里,面食向來是北方更為興盛。但事實上,南方人對面食的喜愛也并不遜色,尤其是面條,在南方隨處可見。但南方的面條多以水面為主,宜賓燃面、重慶小面、片兒川、陽春面、云吞面,都是水面。
掛面在南方之所以稀缺,是因為制作掛面對發酵和晾曬要求都相對較高,而南方大多數地區潮濕悶熱的環境,根本不適合掛面的制作,因此南方大多數地區并不出產優質掛面。但也有例外,川南小城古藺,就是為數不多的優質掛面產地,而且品質絕不亞于北方。
每天現做的古藺面條,晾曬4到6個小時后
就可以運往各地
攝影|姚逸飛
古藺面不僅因此而上了《舌尖》,也摘取了“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稱號,如今的古藺面年產銷量超過40000噸,不只是古藺人的家鄉味,更是銷往全國,配合各地吃法,做出了千百花樣。
這不免讓人好奇,古藺面究竟有何不同?為了找到答案,周邊城市的人們專程前來古藺觀摩學習,卻發現離開古藺,生產的面條再也不是人們喜歡的那個味道了。
“只有古藺的山水和氣候,才能做出這么好吃的面來。”古藺手工面的瀘州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胡剛這樣說。
請橫屏觀看
“統領”群山的筍子山脈
呈帶狀綿延70多公里
攝影|姚逸飛
從地理的角度分析,古藺所處的川、黔、滇三省交界處,屬于烏蒙山區,赤水河在這片崇山峻嶺之間切割出了眾多曲折深邃的峽谷,水汽難以抵達,但蒸發卻十分顯著,于是形成了一個個類似于川西干熱河谷氣候的相對獨立的小氣候區,而古藺縣城恰好位于其間,當地素有“打不濕的古藺”的說法,這里夏秋季節的溫度常居全國前列。
古藺位于北緯28°附近,夏季炎熱而冬季溫暖,光照充足,四季分明,亞熱帶氣候極為顯著,甚至保留了地球同緯度最為完好的原始森林,生態環境極好,是中國白酒釀造的核心產區。
八節洞是古藺縣黃荊鄉的瀑布群
因沖激成八節險灘,形成八級瀑布而得名
圖源|圖蟲創意
古藺面的優質,一方面在于這里偏堿性的水源,以及空氣中充分的微生物菌群,使得這里天生就適合發酵,面條做出來勁道十足,而且下鍋后不沾粘,不糊湯。另一方面在于這里相對高溫干燥的小氣候,使得面條能夠快速地脫水變干,更好孕育其獨特風味。
因而在空氣、水源、光照等各方面,古藺都具備了出產優質掛面的基礎。古藺面的制面作坊遠離城市,平均海拔在700-800米,面條每天現做,不管冬天還是夏天,晾曬4到6個小時后,就可以運往各地。
配合各地風味的古藺面條
包容度高、做法多樣
攝影|甘霖
走在古藺面制作工坊所在的街道上,新鮮制好的面條掛在竹竿上隨風飄揚。胡剛的面店就像一個面條博覽館,從形狀上有長的、短的、寬的、細的;從材質上有雞蛋面、蔬菜面、水果面。
剛出鍋的古藺面熱氣騰騰,搭配不同的臊子攪拌均勻,面條掛住湯汁,湯汁裹滿臊子,吸溜一大口,入口爽滑,口感筋道。不管是滿足味蕾,還是安撫腸胃,都是不二之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