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心跳驟停的患者,心肺復蘇搶救是必須的、刻不容緩的。搶救中有個急救神器“AED”,真是關鍵性的救命“神器”。
AED,這是儀器名的英文縮寫,中文全稱是“自動體外除顫儀”。
自動,好理解,這個儀器連接上患者之后,可以自動判斷患者的心電信號,語音指導操作者操作除顫。體外,也好理解,體外應用的。
咱們要說的是這個“除顫”,為什么心跳驟停時“電除顫”能救命?
我們知道,心臟是有電活動的,心肌有生物電,所以醫生可以通過心電圖來判斷心臟有什么問題。心跳停止的時候,心電活動也會發生改變,出現這么三種情況:
- 第一種,心室顫動
就是心室的心肌有電活動,也有收縮,但是各管各的,并不是統一行動,不是同步收縮。這樣,心室的心肌收縮就形不成合力,當然也就無法射血。心臟不能射血,沒有血液循環,全身尤其是大腦缺血,很快細胞就都壞死了,功能也就衰竭了。在心跳驟停時,突發心室顫動最多見,像冠心病引起的心肌缺血、心肌梗死,早期引起心跳驟停的原因多是室顫。
- 第二種,心電機械分離
就是心肌還有電活動,可收縮不了,這時候心電圖上看著還有波形,可心肌沒有收縮,這在醫學上叫做“電-機械分離”,這時候的心跳也是停止的。
- 第三種情況,心室停頓
心肌既沒有電活動,更是沒有收縮了,心電圖做出來就是一條直線,或者有點兒心房波。
這三種情況,都是心跳停止的心電表現。只是一般情況下,心跳驟停最早出現的是室顫,心室顫動,90%以上。然后是心電-機械分離,最后是心室停頓。在室顫的時候,如果把室顫去除,就有可能使心臟恢復跳動,生命就有救。
所以,搶救心跳驟停的時候,除了心臟按壓,還要盡早電除顫。
心臟電除顫,就是電擊。在心室顫動、心肌電紊亂的情況下,給一個強有力的電流,讓紊亂的心肌電活動都同時停止,然后重新開始,這樣,心肌電活動就同步了,心室肌的收縮也就同步了,心跳恢復,心臟就能射血了。就像一支隊伍,給個口令,先立定,然后齊步走一樣。
盡早除顫,就是前面說的時機問題。因為早期是室顫,除顫有效,每延遲1分鐘除顫,搶救的成功率就降低7%~10%。到了出現心電-機械分離、心室停頓,那除顫的時機就喪失了。
早先的電除顫,除顫儀都得是醫生操作,太專業,不利于院外、非專業人員掌握使用,現在有了“AED”,自動體外除顫儀,就便于非專業人員在醫院外使用,早期電除顫了。
心跳驟停多數發生于醫院外。所以,遇有心跳驟停的患者,要盡早用AED電除顫。有研究發現,在院前急救AED的流程中,1分鐘內使用第1次的成功率可達到94%。現在,機場、火車站、地鐵站以及許多居民小區里都安裝了“AED”,大家平時留神一下,關鍵時候就可以拿來救人性命。
(原創,版權所有,未經本人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