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2024成都國際車展正式開幕。資料顯示,成都車展始創于1998年,2013年首次躋身進入第一梯隊,成為國內四大A級車展之一。所謂A級車展,不僅是汽車行業的盛會,也是了解行業動態、技術創新以及品牌發展的重要窗口,?因此各大車企都會選擇在成都車展上亮相新車、發布新技術。
雖然車展是一個車企展示產品和技術的重要舞臺,但相比于北上廣車展而言,成都車展最主要的屬性還是賣車。據了解,為進一步點燃消費熱情,本屆成都車展期間,成都市投入1億元開展第三輪“煥新出行·智駕蓉城”汽車消費獎勵活動。從8月30日至9月20日,個人消費者在成都市參加活動的汽車銷售企業購買家用乘用新車,完整提交資料并在申報平臺申報成功的,按照車價新能源車和燃油車最高可享受8000元、7000元獎勵。
在本屆成都車展上,雖然參展商總數沒太多變動,品牌展出面積也較大,首次啟用了9號館,比亞迪旗下品牌直接包館,但本屆成都車展比以往卻顯得更加冷清,選擇在車展上發布新車或者技術的品牌明顯減少,例如長安、吉利等主品牌都不再舉辦發布會活動,僅參展售車。在合資品牌市場這一現象更甚,除了大眾和現代外,本田、豐田、福特、標致、馬自達、別克等合資廠商集體后撤,不再在成都車展舉辦品牌發布會。豪華品牌也是如此,除了寶馬和凱迪拉克外,雷克薩斯、沃爾沃等也沒有舉辦發布會的預期。
其實,大部分車企參展不再發布新車或者技術,并不是沒有錢,而是可能成都車展的影響力確實不夠。長期以來,雖然成都車展號稱“國際車展”,但參展商都是當地經銷商,它更像是一個展銷會,跟長春車展、深圳車展差別不大,吸引的不是車迷而是購車用戶,與傳統車企新車發布周期并不同步,再加上2024年汽車市場極度內卷,大部分廠商已經等不及在車展上發布新產品,只能根據市場的變化靈活制定策略。因此,成都車展在2024年“遇冷”,其實也并不意外,市場內卷是背后的根本原因。
市場內卷是背后,越來越多的車企已經撤出。對比2023成都車展,本屆成都車展包括起亞、高合、東風日產、英菲尼迪等品牌都選擇缺席,其中不排除有品牌基于自身策略和考量,也有品牌是本身出現經營問題無法參展。
以東風日產為例,2024年1-7月累計銷量為36.83萬輛,同比下滑4.80%。在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日產汽車在中國的日子也不太好過。前7月,日產汽車在中國銷量最高的車型仍然是軒逸(參數丨圖片),其累計銷量18.30萬輛,其次是逍客和天籟,分別為6.29萬輛、4.21萬輛。今年3月,東風日產推出探陸,這是東風日產旗下首款中大型SUV,售價為21.28-27.48萬元,上市以來累計銷量6145輛,表現中規中矩。另外,在各大車企紛紛加快電動化布局的背景下,日產汽車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競爭力仍未有明顯提升,其目前僅有ARIYA艾睿雅一款純電車型在售,累計銷量僅1856輛。
作為東風日產旗下豪華品牌,英菲尼迪的日子更難,其目前僅有兩款車型在售。QX60和QX50銷量分別1003輛、276輛,產品更新迭代緩慢加上產品稀缺是其銷量低迷的主要原因。由于新能源轉型緩慢加上品牌認知度低,已有超過半數英菲尼迪經銷商已經關門退網,或者將英菲尼迪車型并入東風日產展廳銷售。由于銷量慘淡,同為日系豪華品牌的本田謳歌已經退出中國市場,英菲尼迪如果不能采取切實措施扭轉在華銷量困境,大概率會成為下一個謳歌。
至于高合汽車,目前還在求生。龍年春節復工首日,高合汽車召開內部大會宣布停工停產6個月,丁磊也承認,公司賬戶現金流出現枯竭。經歷數月的自救后,7月1日,高合汽車母公司華人運通以其資產不能清償全部到期債務,但具備重整價值和重整可能性為由,向鹽城經濟技術開發區人民法院申請重整,并同時申請預重整。這一舉措也被視為企業“重生”的最后機會,意味著通過重組可能獲得新生,但也面臨嚴峻的挑戰。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新能源汽車廠商仍然延續市場火爆,不管是剛剛上市的小米汽車還是全面合并的鴻蒙智行,亦或是作為國內外最大新能源汽車廠商的比亞迪,成都車展成為他們“秀肌肉”的重要場合,特別是比亞迪,其直接將9號館包圓,比亞迪、騰勢、方程豹、仰望品牌集體亮相,展館面積5000平米,僅僅是場地租賃費用就令人咋舌。
成都車展,或許賣車才是主要目的,特別是在“金九銀十”的傳統消費旺季節點之上。當然,隨著各品牌在市場中不斷調整策略,消費者的需求和偏好也在不斷變化,誰能在價格、品質和價值之間找到最佳平衡,誰就將成為未來市場的贏家。
來源:汽車行業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