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寡婦門前是非多。咸豐帝病逝時,慈禧才26歲,到她74歲去世,守寡將近48年,從人性角度看,這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慈禧與武則天有著很多相似之處,丈夫相對比較弱勢,自身政治能力比較強,同樣后半生都守寡。
但武則天當了女皇,她敢于正大光明的面對自己的私生活,傳說有“面首三千”,其中一些比較出名的男寵也被記錄下來,如薛懷義、張昌宗、張易之兄弟、沈南蓼等。
而慈禧就不一樣了,她雖有實權,但沒有稱帝,一輩子只能頂著寡婦的名義守著大清家業,那么,48年間她的私生活又是怎樣的呢?
野史中確實記載了不少關于慈禧太后的“緋聞男友”,首當其沖就是恭親王奕?。
恭親王奕?是咸豐帝異母弟,道光的第六子,他與咸豐一起長大,后來在爭奪王位的路上反目,最終道光選擇了咸豐,而奕?在道光死后,根據其遺詔被封為恭親王。
咸豐死后,慈禧太后發動辛酉政變,一舉奪得垂簾聽政的大權,這背后如果沒有恭親王的運作是很難成功的。
慈禧為何如此信任恭親王,野史說他們在未入宮前就已相識,甚至傳出同治非咸豐親生子的說法。但恭親王后來被慈禧打壓,怎么也不可能像是老相識。
其次,還有一位傳說中的外國男友:英國作家巴克斯。庚子之變后,慈禧與洋人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此后也好與洋人結交,巴克斯就是在這樣的機遇中走進紫禁城,來到慈禧身邊的。
巴克斯與因慈禧往來過密,后來寫了大量關于清廷揭秘之類的文章和書籍,但他的評價卻是兩極分化的,西方有人把他稱之為最權威的歷史學家,也有人認為他是最無恥的騙子。
慈禧太后去世后,他把自己寫的資料以及他與慈禧太后不同尋常的關系公之于眾,立即引發了軒然大波。
他所寫的書,如《清室外記》、《慈禧外傳》等書,站在一個親歷者的角度描述了許多聳人聽聞而又離奇的故事與細節。
在他的書中,慈禧被他刻畫成一個充滿了欲望而又墮落的女人,并將她形容成中國的梅莎莉娜(羅馬皇帝的墮落妻子)。
那些描述是否屬實,已無從可考,但不難推斷,這些作品在慈禧死后被發表,其中不乏巴克斯嘩眾取寵的成分。
再者還有太監,比如有安德海、李蓮英,他們都得到過慈禧的寵信。
安德海得寵時,連同治和恭親王奕?都得讓著他,于是民間對于他們的關系流傳了各種版本。后來在慈安、同治和恭親王奕?的授意下,安德海被丁寶楨殺了,其中意味耐人尋味。
對于李蓮英流傳得更玄乎,說有個叫馬培之的名醫給慈溪看病,竟然號出了詭異的脈象,慈禧太后得過小產后遺癥,據說是慈禧與李蓮英私情后落下的。后來慈安太后突然崩逝,據說也與慈禧太后的私情有關。
不過這個傳聞聽起來就有點扯,再怎么也不可能與太監有什么瓜葛。
在眾多傳聞中,有不少人認為,慈禧最有可能的“男友”便是榮祿。
首先,1966年榮祿的墓葬被發掘,墓葬內有不少隨葬品均與慈禧有關。
比如有一個重達139.6克的金葫蘆,這是榮祿60歲壽辰時慈禧賞賜的;還有一個翡翠雕龍帶鉤,也是慈禧賞賜的;更意外的是,還有鏨花銀指甲套,這是宮里婦人戴在手指上用來保護指甲的,居然也成為他的陪葬品,很難不讓人浮想聯翩。
其次,他們之間有著錯綜復雜的關系。榮祿一開始的仕途并不順利,在辛酉政變前后得到慈禧的信任,在英法聯軍攻入北京后,咸豐、慈禧逃到熱河,榮祿作為侍從跟隨護駕,便有了接近慈禧的機會。
在年齡上,榮祿比慈禧小一歲,但在輩分上,榮祿是慈禧的內侄,有傳言稱兩人訂過親,這基本是不可能的,滿人的女兒不能私自訂婚,到年齡要參加秀女選拔。
兩人的關系重在于榮祿的表現,辛酉政變前,為了讓奕?與慈禧能見面協商,榮祿想出了讓奕?男扮女裝,混進宮里見了慈禧,從而為辛酉政變立了一功。
在慈禧返回北京的路上,榮祿一路上鞍前馬后地照顧著兩宮太后,早晚不離左右,連食物都要親自驗試,保證了兩宮太后順利歸京。
之后榮祿也參與了辛酉政變,并且出面游說大小官員支持慈禧垂簾聽政,可以說,慈禧能成功獲得大權,榮祿立下了汗馬功勞。
同治死后,慈禧指定繼承人為載湉,他的母親是慈禧的親妹妹,與同治是同輩,管慈禧叫姨媽。當時奕?等人曾提出,“按承襲次序,可立溥倫為嗣”,但慈禧不同意,如果那樣,她就沒資格再垂簾聽政了。
于是,她選了年僅四歲的載湉,也就是后來的光緒帝。為了讓眾臣認可這個結果,又是榮祿出面,率領禁兵層層防布,嚴加守衛,眾親王大臣見如此陣仗,也不敢與慈禧唱對臺戲,最后只好承認了慈禧的選擇。
慈禧再次垂簾聽政,為了獎賞榮祿,讓他擔任了“以內務府大臣與御前大臣、軍機大臣同被顧命”,后來榮祿又統管京城軍隊,一時間權力極大。
百日維新時,也是榮祿甘當慈禧的馬前卒,反對維新變法,并對革命黨人大肆屠殺,戊戌六君子就是死于他們二人的刀下。
維新派被鎮壓后,榮祿又晉升為軍機大臣,同時執掌兵部大權,節制北洋海軍、陸軍。梁啟超說他“身兼將相,權傾舉朝”,這話一點也不夸張。
正因為榮祿對慈禧的絕對服從,慈禧特意為榮祿女兒指婚,讓瓜爾佳氏(溥儀的母親)嫁給道光之孫、攝政王載灃,后來又選中溥儀為皇帝,這其中已然有著血源關系了。
再次,慈禧喜歡聽取榮祿的話。據胡思敬的《國聞備乘》記載:
“庚子匪亂熾時,輔國公載瀾上疏言兵事,附片請殺王文韶,指為漢奸。軍機入見,孝欽以疏示之,廖壽恒等均失色。榮祿班在前,力為剖白,愿以百口保文韶無他,事乃解。”
庚子之亂時,有人請殺王文韶,榮祿則拼命保他,最后還真保住了。后來義和團運動期間,慈禧西逃途中要殺翁同酥泄憤,同樣也是榮祿保下來的。
榮祿為何敢在這么重大的問題上堅持自己的看法,說明他在內心并不真正害怕慈禧,這是他自信的表現,也顯示出他與慈禧的關系不尋常。
第四,在榮祿死后,慈禧的表現也非同一般。
榮祿死后,慈禧痛哭流涕,追封他為“太傅”、謚號“文忠”、“晉一等男爵”。“文忠”這個謚號并不是常人所能擁有的,只有功勛卓著的重臣才能享此殊榮,在清史上能得這個謚號的人也是屈指可數,如索尼、傅恒等。
而且他的葬禮也辦得十分隆重,這也難怪民間流傳關于他們之間的緋聞了。
溥儀在《我的前半生》曾極力辟謠過慈禧與榮祿的關系,但慈禧的各種不尋常的表現又如何解釋呢?特別是榮祿墓葬中的隨葬品,更加將他們的關系扯在了一起。
慈禧守寡48年,像武則天一樣有幾個“面首”,實際也是正常的,沒有反倒不正常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