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英特爾,理科男絕對不會陌生,特別是出入過電腦城的朋友,英特爾更是滿滿年輕時候的回憶,那時候的英特爾,除了貴,還有更強的穩定性。
但就是這樣一家曾經統治PC時代的CPU制造商,突然間卻不行了。
8月1日,英特爾發布2024年第二季度財報,營收128.33億美元,約900億人民幣,同比下降0.9%;但凈利潤卻虧損了16.1億美元,并且預計短時間內財務狀況沒法得到改善,要知道,2023年英特爾的第二季度凈利潤可是達到14.81億美元。
隨后,英特爾CEO帕特·基辛格宣布了裁員1.5萬人的計劃。
在這個美國科技企業大爆發的時代,和英偉達同為頂級半導體制造商的英特爾卻陷入大幅虧損?顯然市場并不買英特爾的賬,8月2日,英特爾股價跌幅最高接近30%,收盤下跌超過26%,創下自1982年以來單日最大跌幅的紀錄。8月1、2、5連續三個交易日,英特爾股價合計跌去34.5%。
從英特爾的財報來看,英特爾的傳統半導體設計業務并沒有什么問題,仍然保持著不錯的盈利,但英特爾旗下晶圓代工業務——Intel Foundry卻是虧得一塌糊涂。
Intel Foundry在2023年營收為189億美元,經營虧損就達到70億美元,但英特爾2023全年盈利仍然達到16.89億美元。
到今年二季度,Intel Foundry虧損額度大幅增長,終于,英特爾的傳統業務沒有辦法給它兜底了。
其實,英特爾的敗局,從基辛格2021年上任CEO以來就已經埋下伏筆。為了實現公司轉型,基辛格上任之后,公司員工至少增加了20,000人?;粮裣矚g重用印度裔高管,更是備受詬病,據說基辛格增加的這2萬名員工,就有很多印度裔。
甚至到了今年7月份,基辛格還高薪聘請了,前美光技術開發高級副總裁Naga Chandrasekaran(印度裔)將擔任首席全球運營官、執行副總裁兼英特爾代工制造和供應鏈組織總經理。
這事可把市場一眾分析師都搞傻了,除了直言看不懂,更是提出,英特爾可以來臺灣地區或亞州擴產,或是找臺積電退休高層前去任職CEO, 這樣比較有機會存活。
CEO帕特·基辛格的一系列動作,顯然并沒有打動投資者的心,8月份的大部分時間,英特爾股價繼續下跌,董事會也坐不住了。
最新消息顯示,基辛格向董事會提出了剝離資產、削減成本的新計劃。這個計劃中,首當其沖的就是其Intel Foundry業務,這首先打臉的當然是7月份剛挖來的副總裁。
本來這和印度方面并沒有什么大的關系,但在莫迪“半導體制造大國”的旗號下,讓印度企業收購英特爾的芯片制造業務,就成為一個非常好的選擇。
印度網友紛紛呼吁莫迪和印度企業出手,畢竟印度在收購外資企業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不久前,中資的MG印度分公司、VIVO印度工廠,被印度一波騷操作,直接收入囊中,實現了印度新能源汽車制造和手機制造的大突破,毫不客氣地說,印度已經成為新能源汽車和智能手機的制作大國。
另外,莫迪還有一個“100億盧比”半導體補貼計劃,能夠為收購英特爾提供資金,以及英特爾內部眾多的印度人團體,都對這筆交易有著獨得天厚的優勢。
印度網友毫不掩飾地表示,一旦收購英特爾成功,印度將提前10年完成莫迪的目標,直接成為半導體制造大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