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會鋼琴”’“我家寶貝在學跆拳道”“我女兒舞藝出眾”………現在這個時代,孩子多才多藝仿佛成為一種常態。然而,每當孩子進入一個全新學段,學業壓力就會逐步上升。此時此刻,家長又應該如何幫助孩子在繁重的學業與熱愛的興趣之間找到平衡,讓興趣成為孩子成長的助力而非負擔呢?
朱駿陶
重慶市家校合作教育研究會副秘書長、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高級教育規劃師、兒童閱讀指導師。
案例一
“學習不行,能不能讓他靠特長進好大學?”
提問人: 陳卓爸爸(陳卓 開學即將升入高二)
陳卓自幼熱愛畫畫,學習了5年,進入高中后因學業暫停。隨著高二臨近,我擔憂他現在的成績難以進入好大學,考慮是否應重拾畫畫特長,通過藝術特長生途徑升學。然而,我既擔心他因此分散學習精力,又不確定特長生選拔的可行性及是否符合他的長遠規劃。
專家支招:面對陳卓爸爸提出的疑慮,我們首先要全面審視陳卓的興趣與潛力,要深入了解他目前的藝術造詣是否足以支撐他通過藝術特長生的選拔,同時,也要考慮他是否真心愿意將畫畫作為未來職業發展的方向。
平衡學習與特長是關鍵。高中階段的學業壓力不容忽視,但不應成為放棄特長的理由。相反通過科學的時間管理和合理的規劃,陳卓完全有可能在保持學業成績的同時,繼續深化他的繪畫技藝。
此外,對特長生政策的深入了解也是必不可少的。不同高校的藝術特長生選拔標準和錄取方式可能存在差異,因此,陳卓和家長需要仔細研究目標高校的招生政策,制定符合實際情況的備考策略。
案例二
“孩子上初中了,我該不該給他取消興趣班?”
提問人:安安媽(安安 13歲 即將進入初中)
安安小時候,我和他爸爸給她報了不少的興趣班:民族舞、鋼琴、美術。她從一開始的抗拒,到接受到喜歡,甚至開始享受這些過程。即使后來學業負擔重了,我們也只是減少了上課的次數,從沒想過要完全放棄。
可現在,眼瞅著初中的課程安排得那么滿,我想著跟她商量,看能不能先把興趣班都放一放,沒想到,這孩子一聽就急了,說:“什么都是你們說了算從來不考慮我的感受!”
我真是左右為難。一方面,我希望她能做自己喜歡的事;另一方面,我又怕她因為興趣班分散了精力,影響了學業。
專家支招: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教育的本質在于激發孩子的內在動力?!边@意味著,如果安安對興趣班充滿熱情,并能在其中找到樂趣和成就感,那么這些活動很可能成為她學習生活中的重要動力源泉,而非負擔
安安媽的擔憂也并非完全沒有道理,建議她采取一種更加靈活和溝通導向的方法來處理這個問題。
首先,和孩子平等溝通。深入了解孩子對興趣班的真實感受以及對初中生活的期待。通過傾聽孩子的想法,幫助雙方更好地理解彼此的立場和擔憂,看看是否能在諸多的興趣發展中進行一些取舍。
其次,制定一個合理的時間管理計劃。初中課程雖緊但通過合理規劃,仍有可能為興趣班留出一定的時間。這不僅可以滿足安安的興趣需求,還能培養她的時間管理和自我規劃能力。
案例三
“興趣班種類繁多,怎樣做才能發現孩子真正的天賦?”
提問人: 秋秋媽(秋秋 7歲 即將進入小學)
幼兒園時,我為秋秋報了大量興趣班,期望她能發現熱愛并培養一技之長。然而,她雖對每項活動都感興趣,卻難以確定真正熱愛哪項。面對眾多選擇,我迷茫如何精準定位她的天賦。
我嘗試觀察、詢問和讓她自主選擇,但效果不顯。她似乎對所有活動都好奇,卻無特別偏好。
我應該如何科學引導秋秋,通過有效方法發現她的天賦?
專家支招:秋秋媽可借鑒著名教育家蒙特梭利的理念:“兒童是自我學習的主體?!边@意味著,應給予秋秋更多自由探索的空間,讓她在無壓力的環境下自主選擇并深入體驗不同活動。
同時,結合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認識到孩子的天賦可能不僅僅局限于某一傳統領域,如音樂或繪畫。因此,在引導過程中,應保持開放的心態,關注秋秋在不同領域的表現,包括但不限于語言,邏輯數學、空間、肢體動覺、人際和內省等多個方面。
具體操作上,可以嘗試“輪轉式體驗”與“深度挖掘”相結合的方法。初期,讓秋秋輪流參與不同興趣班,每段時間專注于一兩項活動,以便廣泛接觸和初步感受。隨著時間推移,根據她的興趣和表現,逐漸縮小范圍,對展現出特別興趣和潛力的領域進行深度挖掘和持續培養。
來源 | 《新家長報》第1472期
編輯 | 本報編輯部 賀洪媛(實習生)
審核 | 李星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