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京畿部長
國際貧困有三個收入標準,即1.9美元/天(極低標準)、3.2美元/天(中標準)、5.5美元/天(高標準),這是世界銀行對極端貧困的衡量標準。這種貧困程度放眼全球都極為少見,如果長期保持這種現狀,該國居民會長期受到饑餓和營養不良的威脅。如果該國政府在居民收入方面做出一些切實可行的舉措,那么即使是每天多一個面包,都會是生活在如此惡劣環境中的家庭的巨大改善,每一個家庭有這樣一個改善,那么成百上千的貧困家庭的整體提高都是人類了不起的成就。
截至目前,隨著人類社會科學進步的爆炸式增長,不僅在航空航天信息化等高精尖領域取得了傲人的成績,在居民整體生活品質的提高也有很大的進步,不僅基本消滅了饑餓,還在脫貧工作上取得了驚人的進展。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全球人口比例從1981年的40%以上下降到2021年的10%以下,其中尤其是中國的扶貧成就最為成功。這種脫貧工作所帶來的影響不僅限在國內的公民受到益處,也為全球脫貧工作提供了中國思路和中國方案,影響深遠。
脫貧工作的成就離不開國際貿易。自我國進行改革開放以來,國內經濟迅速提升,對外貿易顯著增強。國際貿易讓各行各業得到了進一步發展,最終實現了社會經濟的繁榮,不僅讓我國經濟實力得到質的飛躍,也讓世界各國在貿易中獲得利益。
但這種雙贏的局面,因某些西方國家實施的貿易保護主義而岌岌可危。一些政黨公然在公開場合發表抵制全球貿易的觀點,認為全球貿易導致本國的就業崗位流失,人員工資無法提升,而此類觀點以廣為流傳,在一定程度上傷害到了貿易全球化的進程,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值得我們警惕,而這種零和思維也會剝奪其他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機會,最終危害到世界各國。
國際貿易與經濟增長緊密相連。我們回頭觀察過去取得的經濟成就,都是來自全球化的貿易進程,全球化國家的發展速度比發達國家要快得多,長此以往勢必逐漸縮小與西方國家之間仍在擴大的人均收入差距。
進入二十一世紀,我國成為是世界上增長最快的經濟體之一,數億人擺脫了絕對貧困。貿易自由化是我國經濟改革的核心,貿易占GDP的比例在自由化后飆升,也就是三駕馬車的成型。改革開放采取了包括降低關稅、取消許可證要求和進口壟斷等政策和手段,釋放了市場經濟的活力,同時也因為開放,來自進口產品和外國公司更激烈的競爭也實現了優勝劣汰,這些外資和本地企業競爭,淘汰了效率低下的企業,刺激了生產率的快速增長,并且實現了新舊動能的轉換,汽車制造業開始彎道超車。
毫無疑問,不僅是在中國,包括印度和墨西哥等國家,只要有在跨國公司雇工較為集中的城市,貧困率都會下降幅度更大,而當地的居民也會獲得食品、保健和教育等資源的保障。這些跨國公司也幫助本地企業繁榮發展。本地企業不僅獲得尖端技術,還學會了營銷等手段,兩者共同對商品和原材料的需求有助于創造一個充滿活力的當地生態系統,最終造福一方。
現在,全人類擁有的成果開始受到貿易保護主義的威脅,從不合理的征稅和反補貼調查開始。美國政府對幾乎所有進口到美國的商品征收10%到20%的關稅,并對所有中國商品征收60%的關稅。這是難以理解,不可接受的。在全球范圍內,貿易限制呈爆炸式增長,2022年實施的保護主義措施數量是10年前的10倍以上。
為了保護本地市場就業的高關稅,已被大量實際證據證明是缺乏遠見和白費功夫的,但西方國家依舊倒行逆施。因為低收入家庭消費大量電視和雜貨等貿易商品,關稅會使其變得更貴;而更富裕的消費者往往會更多購買醫療和餐館餐飲等非貿易服務。可以說反對貿易的真正代價不會由富裕國家來承擔,畢竟這些國家已經很富裕了,惡果最終還是由發展中國家買單付費了。
貿易保護主義危害全人類福祉。雖然大部分西方國家已經沒有了貧困記憶,但貧困依舊威脅著發展中國家的人民。如果任由國際貿易在反全全球化的進程中不斷萎縮,對世界上人口多得多的其他國家來說,其結果都是不能接受的悲劇。
【流程編輯:劉佳佳 07554】
本文版權所有,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Pexels,基于CC0協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