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一個在中國工作的歐洲律師聊天,聊到酒桌文化,尤其是在國內,律師和客戶、老板和小律師之間,都存在勸酒甚至壓迫的情況。
歐洲流行的酒類,都沒有白酒度數(shù)那么高,而白酒在歐洲人眼里約等于醫(yī)用酒精。
我問這位歐洲律師,那在歐洲,如果沒有白酒這樣的工具,人們用什么工具,來選擇自己的黨羽,測試服從性呢?
他回答說,對于老律師,他們更傾向于選那些年輕人,那些讓老律師想到自己年輕時候的年輕人。被選擇的年輕律師,和老律師形成了比普通勞動關系更親密的,亦師亦親的關系。
也正是由于存在過從親密的可能,以男性為主的老律師,為了避嫌,往往會選擇男青年,而不是女青年律師。這也成為一個行業(yè)問題。
一方面,我感慨于歐洲律師不用受酒桌文化的困擾,畢竟我周圍因為喝酒應酬得了胃病、高尿酸的青年律師太多太多。
另一方面,我又一次感到女性在職場處于全方位的不利地位。
比如說,市場拓展中,校友同學是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雖然我們國家是男女混校,但女生和女生玩、男生和男生玩的現(xiàn)象仍然普遍。
畢業(yè)后,男生往往會被男性前輩逐漸提攜委以重任,女生卻傾向于在30歲以前的黃金年齡走進婚姻、建立家庭。
甚至在法大這種頂尖院校,相當比例的女生一畢業(yè)就會追隨男友的腳步,為了未來的家庭,選擇一份相對清閑甚至無足輕重的工作。
這就導致職場上的女性,陷入到極速的“人脈貶值”。(仿杠聲明:這里的價值僅指職場價值,女性之間的友情美好起來真的很美好無私)
試想一下,一個男生和一個女生是大學同班同學,十年后,男生的兄弟們都成為企業(yè)中層,有什么事一起抽個煙就解決了,女生的姐妹們都在家長里短,雞娃的雞娃,二胎的二胎,捉奸的捉奸,怎么不叫人絕望呢?
現(xiàn)在我們常說的男女同工同酬,只能解決每個女性個體的收入問題,卻不能強制女性的朋友們的人生選擇。女性在職場,面臨的是系統(tǒng)性的打擊,每個零部件都在打擊。
沒辦法,社會和生理都在要求女性在30歲之前做出家庭還是事業(yè)all in的選擇,現(xiàn)在還沒有哪個國家能拍著胸脯說解決了這個問題,幾乎無解。
聰明的你,有什么好的辦法嗎?
歡迎在各大平臺關注我:
公眾號:鄧小閑之辯:原創(chuàng)文章;歡迎投稿;圈內咨詢揭榜
小紅書/抖音/微博:鄧小閑koki(文章、視頻、日常)
歡迎聯(lián)系我微信,m61502202,好友申請請說明來意,并開放咨詢。
律界百曉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日本反對日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