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張蕾
2023年9月10日,張勇和吳泳銘完成了“交接”,吳泳銘正式成為阿里巴巴集團CEO。
彼時,馬云認為阿里“面臨的競爭局勢十分嚴峻”,阿里經過多輪組織調整,努力擁抱變化。
如今,吳泳銘交出了一年的成績單,阿里的變革進展如何?
淘天“掉鏈子”
先來看阿里在今年二季度各個業務線的成績:
淘天營收1133.73億元,同比下降1%;
云智能營收292.93億元,同比增長6%;
國際數字商業營收221.23億元,同比增長32%;
菜鳥營收268.11億元,同比增長16%;
本地生活營收162.29億元,同比增長12%;
大文娛營收55.81億元,同比增長4%。
阿里總營2432.36億元,同比增長4%。
可以看出,阿里六大業務板塊中,只有淘天的數據“掉鏈子”,成為本次財報中唯一負增長業務。
淘天收入占阿里總收入47%,因為淘天不完美的表現,導致阿里本次財報的營收略低于市場預期。
阿里在本季度沒能實現盈利增長:經營利潤為359.89億元,同比下降15%;經調整EBITA為450.35億元,同比下降1%;凈利潤為240.22億元,下降27%。
過去一年,阿里重組,吳泳銘和新高管團隊開啟了新的變革,吳泳銘親抓阿里最核心的電商和云兩個業務。
其中電商是阿里最核心的業務,也是阿里受外部沖擊最大的板塊。
在經歷了內部變動和外部沖擊后,阿里需要在主戰場獲得一場酣暢淋漓的勝利來提升士氣。
電商難出好成績?
吳泳銘曾表示,淘寶是一個超級App,覆蓋主流的三種銷售模式:直播內容驅動模式、品牌營銷模式、日銷低價模式。
但阿里這三種銷售模式都有競爭對手:內容電商有抖音,品牌電商有京東,低價有拼多多。
在電商市場份額受到挑戰后,淘天業務已經經歷了多輪調整。
在戴珊時期,淘天提出了“五星價格力評價體系”,依據價格高低評判商品是否有優勢;到2023年雙十一,淘天進一步將低價提升至所有部門最重要考核指標。
2023年5月,馬云回歸后,曾指出淘天未來三個方向:回歸淘寶、回歸用戶、回歸互聯網。
同年11月,吳泳銘第一次以阿里CEO身份參與電話會議時稱,淘天業務要聚焦三個方向:做綜合性平臺,做“萬能的淘寶”;執行消費分級與價格力;定位為互聯網消費平臺。
據媒體報道,今年年初吳泳銘兼任淘天CEO后,吳在內部明確要以GMV為第一指標、回歸貨架電商。
今年618過后,淘天“絕對低價”的戰略變了:今年淘寶考核的重點由訂單量,轉變為GMV(交易金額)、AAC(平均消費金額)。
這意味著,吳泳銘在去年財報電話會議中稱,淘天“將執行價格力策略”、“會將用戶購買頻次優先于GMV作為平臺經營的最關鍵目標”等方向也將調整。
不可否認,在吳泳銘和高管的變革下,淘天取得了新成績。
財報顯示,二季度淘天GMV同比高單位數增長和訂單量同比雙位數增長。同時,高端消費者數量在擴大,88VIP會員數量持續同比雙位數增長,超過4200萬。
但淘天依然面臨變現壓力。二季度淘天集團的收入為同比下降1%至1133.73億元, EBITA也下降1%至488.1億。這意味著,淘天的GMV增長并沒有轉換為收入。
淘天想出新成績
在最新的財報電話會議上,吳泳銘和其他高管多次提到了盈利、變現率、減少虧損。
淘天戰略要繼續調整。下一步,淘天要加速貨幣化。
有媒體消息,618過后,淘寶對商家分層會進行調整,商業化投放占比將有可能成為評判商家層級的核心指標。而從目前消息看,流量推廣費和平臺服務費將成為其強化商家的費用考核、加速貨幣化的重點。
今年4月,阿里媽媽推出了“全站推廣”,這是一款AI驅動的全平臺市場營銷工具,用于提高商家市場營銷投入及改善其市場營銷效率,打通了付費和自然流量之間的雙向通道,被外界視為淘系增長新飛輪的關鍵引擎。
而阿里媽媽測試了近一年的“萬相臺無界版”已經完成功能遷移,整合了淘系幾乎所有的商業流量,從搜索、曝光、短視頻、直播、線索到動態圖?一應打通。
除了AI工具,淘天也將在9月1日調整服務費的收費規則,計劃向商家收取0.6%的基礎軟件服務費。
“我們預計未來幾個季度CMR(客戶管理收入)增長將與GMV增長逐步同步。”吳泳銘在業績電話會上稱。
提高CMR、加速貨幣化,是淘天新的階段考題。
值得一提的是,淘天在新階段有一個不錯的開場。
近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了一則公告,表示督導阿里巴巴集團完成三年整改。此前,阿里因“二選一”問題,被罰款182.28億元。
阿里在回應中稱,"這是一個新的發展起點”。
阿里在二級市場也傳來好消息。8月28日,阿里巴巴完成香港雙重主要上市,市場預計阿里有望在9月9日納入港股通。
而拼多多這次的財報日,終于沒有重現市值超越阿里巴巴的一幕。
另一個好消息來自互聯網大廠間的互聯互通。9月4日下午,淘寶發布《關于淘寶網新增微信支付能力的意見征集》,針對新增的微信支付,淘寶將面向所有商家簽約,預計本月底完成全量上線。
長期的考驗
但淘天加速貨幣化依然面臨嚴峻的挑戰。
挑戰之一,是商家能否接受收費規則的調整。
據媒體報道,目前擺在大多數商家面前的難題是,不投流便換不來GMV的增長,而投流就逐漸淪為給平臺打工。
因此,有些商家希望平臺能“收錢辦事”,獲得更多的流量;有些商家認為阿里違背了當年“淘寶永久免費”的承諾。
事實上,淘天的貨幣化動作也非常謹慎。
比如淘天在收取0.6%的技術服務費時,設置了一些規則來照顧中小商家,比如每年GMV不高于12萬元的,將100%退還技術服務費現金等。
另一方面,AI工具“全站推廣”也需要一段時間的調試。吳泳銘預測可能需要6~12月的時間取得進展和增長;而真正發揮作用,可能需要12個月左右的時間。
淘天變革的成敗決定了阿里重組的成敗。“改革和創新是痛苦的。”馬云在今年內部信中稱。“大公司病”是淘天和阿里變革中最難的挑戰。
不過,提升變現率是淘天和阿里短期最緊迫的目標,阿里長期的目標“不是去追趕KPI,而是認清自己,重回客戶價值軌道”。
公司越大,價值導向越重要,逐利導向很難帶來當初的輝煌。
“大企業病”難根除,淘天在消費者和商家之間左右騰挪。吳泳銘還有一份長期的考卷要完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