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開學季,有一種愛叫《目送》。
父母把孩子送進大學、高中,轉身。就像《父親》歌中的那樣:每次總是裝著輕松的樣子,微笑著說回去吧,轉身就淚濕眼底。
這人世間,很多愛,都以聚合為目的。只有一種愛,送別于不斷目送,成全于相互分離。那就是父母之愛。
當孩子懷揣著通知書,走進校門的那一刻,他們就成了父母牽掛一生相見寥寥的遠方。
龍應臺在《目送》中說: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
兩天前,我的前同事、朋友孫女士把女兒送進了家鄉的高中。她寫下了一篇隨筆記錄生活。這或許是很多家長送別孩子的場景。
全文如下:
昨天早上7點和女兒進校報名,謝謝小梅提供了很多便捷,省了不少精力和時間。各種掃碼填信息,繳費,領床上用品。
寢室在五樓,教室在2樓。食堂有3層樓,很欣慰的是這3個地方都有空調。我們在教室、操場、寢室、食堂來回辦理各種事情,幾趟下來,感覺有點疲憊。
能看出女兒的心情,有點激動和欣喜,也有點擔心和害怕。
我這個老母親啊,心里也不忍。但,就像龍應臺在《目送》中說的: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
中午,又再次辛苦李姐給我們做了午飯。下午外出去買衣服褲子和書包。
晚上6:30分,她去教室集合,至此我們就必須分離了。她怕遲到,大踏步向前走,我在后面看著她的背影漸漸遠去,心情復雜。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她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她的背影漸行漸遠。
有一種愛是為了分離。作為母親,我明白,真正的愛,不是對孩子恒久的占有,而是一場得體的退出。
老公(波)因為要參加活動,沒能一同前來。感覺他現在慢慢有了老父親的樣子,一會問教室、寢室怎么樣,一會問飯菜合口不?一會問女兒習不習慣,一會兒叮囑不要從床上掉下來……
這才是中國式父親,父愛如山川大海。
忙完女兒的事,和嫂子一起回到老家,天已經黑了,老媽在等我。
淺聊了一會,白天累了,洗漱后躺在床上,滿腦子都是女兒的影子,在學校的第一晚,她習慣嗎?她會想媽媽嗎?
差不多一夜未眠。今早起來,想著很久沒回來,給老媽說帶她上街買點日常需要的東西,老媽說啥都不需要。我說帶她去兜兜風,她欣然接受。
選了一條鄉村路,這樣車很少,可以慢慢地游走。從千佛到馴龍到樂至,我看到地圖上有個華嚴寺,這個寺廟不高,應該不會爬山,我們決定去看看。
在一個荷葉蒼翠水波粼粼的湖畔,往山上折一點點,就到了華嚴寺。遺憾寺外鐵門關閉,提示外人勿擾。
回來的路上,路過那個漂亮的湖。我和老媽都近湖水邊,風吹過來,很涼爽。老媽心情很不錯,絮絮叨叨說了很多話,她心情好時話就多。
把老媽送回家,我也該回成都了。車子慢慢啟動,透過車窗,我看見老媽站在身后,目送我的車消失在轉角處。
就像我看到女兒離開的背影。每一代都是這樣輪回。
到了成都,進了家門,家里不再有女兒的身影。多少次,想去女兒住的房間看看,我都忍住了。因為,我覺得我會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