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落榜生,不少人第一時間會想到那位攪弄世界風雨的美術生,希特勒。
但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也有兩位落榜生,他們和那位落榜的美術生有著相同的經歷。
這兩位落榜生,一位把當時的皇帝趕出了長安,并讓自己的主考官回家種田去了,另一位則動搖了朝廷的根本,并自己開設考場,選拔男女官員,身邊聚集了當時最出彩的文人。
這兩個人物是誰呢?他們做了哪些事情,給中國的社會帶來了哪些變化呢?
落榜人物-黃巢
黃巢出生在富裕的家庭,祖上一直經營著販鹽的生意,從小生活都比較優越。黃巢非常的聰明能干,在5歲的時候不僅能和祖父進行對詩,還精通劍術和騎馬。
在當地被稱為“小神童”,所以家里人對他寄予重望,希望他能通過科舉,進入朝廷為官,為家族增添榮耀。
在中國古代,商人的地位是非常低的,對于他們的限制也比較多,所以很多大商人會毫不吝惜的投入錢財送自己的后人進入仕途。
黃巢的父親也不例外,他在黃巢很小的時候,就請了當地有名的私塾先生來啟蒙黃巢,只要對于學習幫助的,都會毫不猶豫的支持。
黃巢也不負眾望,在他成年之后,已經是滿腹詩書,對于科舉考試信心滿滿,一路過關斬將,終于沖到了殿試。
可在殿試的過程中卻出現了問題,導致他落榜了,而落榜的原因則是“長相欠端正”。黃巢知道自己落榜的原因后,心情很失落,對于這樣的評選制度感到非常的不公。
作為小人物的他,雖有滿腹的抱負想要去實現,但面對權貴不得不向世俗低頭。他在長安寫下《不第后賦菊》后,就收拾行李,返回了老家繼承鹽商去了。
考場失意 商場得意
回到家的黃巢并沒有一蹶不振,反而對于做生意產生了興趣。他為人豪氣大方,所以沒用多長時間,身邊就聚集了一批追隨者,他們跟隨黃巢輾轉各地販賣私鹽。
黃巢開始在鹽商隊伍中有了名聲,并被推薦成了“鹽幫首領”。
大的變動總伴隨著天災和人禍。
黃巢在各地輾轉的時候,發現很多百姓正承受著食不果腹的痛苦,由于連年的旱災和洪災,很多的百姓都斷了生存來源,大街上經常有典賣妻子女兒的,而當時的朝廷卻充耳不聞,繼續自己的奢靡生活。
受到大環境的影響,黃巢的生意也很艱難,身邊的一些小弟也在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這個時候他心中的憤恨達到了極點,時刻準備爆發。
公元874年,私鹽販子王仙芝在長垣揭竿而起,發動了農民起義,來反抗當時昏庸無道的朝廷,一時響應者眾多。
黃巢聽到之后心情澎湃,當即就組織了兄弟追隨了王仙芝,每經過一個地方,都會有受難的百姓加入進來,隊伍逐漸豐滿起來,黃巢的威望也樹立起來,和王仙芝合稱為“黃王”。
看到農民起義規模越來越大,朝廷里的宦官和大臣也坐不住了,急需把這個問題給解決了。當時的唐僖宗是空有虛名,朝廷大權都掌握在宦官和權臣手里,所以他依然選擇不聞不問,充當傀儡皇帝,整天在后宮嬉戲。
看著“黃王”的軍隊一路勢如破竹,從河南打到了山東,朝廷決定進行招安。但是在談判的過程中又一次中傷了黃巢。
在談判的時候,唐僖宗代表的朝廷給王仙芝許諾了高官厚祿,并安排了他的部下,而對于黃巢,卻嫌棄他的長相,決定對他放棄招安。
這個時候王仙芝和黃巢也出現了一些不可調和的矛盾,兩個人決裂之后,給了朝廷喘息的機會,然后開始實施逐個擊破的計劃。
公元878年,王仙芝病逝。
樹倒猢猻散,手下的人逃的逃,跑的跑,剩下的都投奔了黃巢。
部隊壯大 一路高歌
黃巢的部隊越來越大,每到一個地方都會被夾道歡迎,百姓更把他稱為“救世主”。在他攻克廣州之后,曾寫信向當時的皇帝求和,但是兩次都被拒絕了。
惱羞成怒的黃巢舉兵直達長安,攻破朝廷,趕走當時朝廷的控制者,自稱“皇帝”,改國號為“大齊”,雖然沒有考中科舉,但是卻成為了皇帝。
雖然最后因為種種原因失敗了,但是他對中國的影響是深遠的,他打破了幾千年以來的門閥制度,為貧民百姓進入朝廷打開了通道。
落榜童子--洪秀全
公元1814年,洪秀全出生于廣東花縣的一個耕讀世家,家里主要以務農為生,但是洪秀全卻十分喜歡讀書,想要通過科舉制度來擺脫當時的困境,給家里人帶來好的生活。
在他七歲的時候,就在村里的學校讀書了,他十分的聰明好學,在私塾先生的教導下,不僅熟讀了四書五經,還涉略了其他獵奇書本,博聞廣記的他,總是能吸引小伙伴圍著他轉。
在他14歲的時候,他參加了花縣的考試,成績名列前茅,但是在第二年再次參加上升考試的時候,卻名落孫山。
面對困境,洪秀全并沒有氣餒,反而是更加積極努力。第二年,由于家庭的變故,已經沒有了經濟能力來供養他學習,他只好開啟邊學習邊干農活的模式,但是再次參加考試的時候,成績依然不理想。
在他16歲的時候,由于他非常的有才華,就被當選去了縣城做伴讀,在這期間他接觸到了大量的書籍。
村里的一些年長的人,看到洪秀全不僅見識廣,言語表達能力強,還對人特別的熱心,就聘他作為了村里的教書先生,主要是帶小孩子識文學字。
洪秀全是一個非常有魄力的小伙子,他教的學子常常圍著他轉,學習的知識也比較多, 所以在村里特別的有威望,洪秀全對于自己的才華也信心滿滿。
當再次走進考場的時候,他以為自己能有所突破,但可惜仍然沒有什么成果。三次落選,給他帶來了不小的打擊,對于科舉考試開始懷疑起來。
25歲的他,只好選擇落寞的回家,看著自己多次考試不中,心中的郁結越來越深,不久就生了一場大病。在迷迷糊糊中,他感覺有個老人給予了他啟蒙,并傳授給了他一些之前從未接觸的內容。
等他清醒之后,也只當做了一個夢,并沒有多想什么。
1843年,29歲的洪秀全還是不死心,開始了第四次的科舉考試。不出所料,這次還是沒有中第。
屢次不中 深受打擊
看著失魂落魄的洪秀全,他的朋友實在看不下去,就給了他一本《勸世良言》,希望能幫他走出困境。
當洪秀全打開這本的時候,就開啟了另一個世界的大門,他發現之前做的夢,都能在這本書里找到對應的答案。
從那以后,洪秀全就像變了一個人,他開始相信素未謀面的上帝,并將供奉的孔子相砸毀,看到他如此大逆不道的行為,長者斥責怒罵他,并剝奪了他私塾先生的職位,成了村里的異類。
洪秀全看在老家已經待不住,只好遠走他鄉去傳道。雖然他沒有讀過《圣經》,但是自稱是上帝的兒子,是來人間除魔斬怪的,他的第一批信徒是他的兄弟和朋友。
他信奉上帝,認為上帝是唯一的神,主張無論男女都是上帝生養的孩子,一律平等,希望建立“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理想社會。
神話宣傳 一呼百應
當時的百姓生活壓力特別的大,對于儒家思想又了解不多,當聽到洪秀全的講解之后,為自己壓抑的生活找到了出口,也為自己苦難的生活找到了慰藉,所以追隨者越來越多。
拜上帝會的思想開始與各個階級都產生了矛盾,底氣很足的他決定改變當時的境況,所以1851年就發動的金田起義,建立了太平天國,自稱為天王。
清朝廷看到洪秀全的起義,就派兵前往鎮壓,但是多次失敗告終。1853年,洪秀全率眾人攻克武昌,從此之后,一路勢如破竹,不停的斬殺清廷重要將領,最后定都南京,并改名天京。
在天京穩定之后,洪秀全就開始自己組織“科舉”考試,他考察的范圍并不局限于四書五經,而是涉略到各個方面,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女人也可以憑借自己的本事,參加相應的考試,在當時掀起了很大的浪潮。
1856年,太平軍占領了清朝的江南大營,破解了天津被圍三年的困境。當時太平天國的二把手楊秀清看形勢一片大好,便起了異心,他以天父下凡為名,迫使洪秀全封他為萬歲。 從這以后,太平天國內部的矛盾日益激化,看著和平的表面,實則暗潮涌動。
天京事變之后,石達開率兵出走,天王洪秀全的事業就開始走向了下坡路。
公元1861年,英國的使者來到天王府,想要說服洪秀全共同合作,他們出兵來幫助太平軍消滅清軍,等戰爭勝利的時候,兩家共分天下。
洪秀全聽完之后,果斷拒絕,在國家大是大非面前特別堅定,絕不允許外國人破壞國土完整,導致主權淪落。英國人看不能從洪秀全這里打開缺口,轉身就走向了清政府。
見識局限 失敗告終
一年之后,清政府對太平軍展開了猛烈的攻擊,洪秀全這個時候已是垂暮之年,對于政治也開始采取懶散的態度,并一直沉溺于迷信不能自拔,面對敵人大軍,一直堅信上帝會派天兵天將來幫助他。
1864年,洪秀全在南京去世,享年51歲,一個月之后,南京被占領,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以失敗告終。
黃巢和洪秀全兩個人相差了幾千年,但是都渴望通過科考來實現自己的理想,當屢試不中之后,便放棄了考試之路,最后在各種逼迫的情況下,走上了反抗之路,并取得了相對應的成功。
天生我材必有用,無論古今,只要有才華,在那里都可以發光發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