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新債催,十月新租急。”
清末農民起義不斷爆發,林鳳祥和李開芳兩兄弟的起義軍,從南向北,一路打到了天津。
他們終因勢單力孤,被清軍圍困。不幸被捕的林鳳祥,被判死刑。
行刑前,咸豐來到刑場,呆呆地看著不屈的林鳳祥,長嘆了一口氣……
太平軍的草臺班子
英國借鴉片打開中國大門后,清朝為了償還巨額債務,只能通過“超級加倍”搜刮百姓。
帝國主義進入中國后,老百姓頭上又多了一座大山。
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
層層加倍下,老百姓的日子苦不堪言。
而這時候,越來越多的傳教士涌入中國,通過傳播信仰,妄圖操控老百姓。
洪秀全是農民家庭出身,出生在廣東。
家人努力供他讀書,7歲起,洪秀全就開始學習四書五經等古籍。
1843年,30歲的洪秀全科考又失敗了,這是他第四次上岸失敗。
當初,洪秀全第一次參加府試落榜時,傳教士梁發就找到失意的洪秀全,勸慰他:信上帝,將擁有一切。
梁發還送了他一本《勸世良言》,對人生充滿希望的洪秀全,自然懶得搭理梁發,只當一個路人就將梁發打發了。
當他第四次失敗后,基督徒李敬芳、洪秀全的親戚,建議他再學習下《勸世良言》。
被科舉深深打擊后,洪秀全死馬當活馬醫,胡亂翻看著《勸世良言》。
如同久旱逢甘露一般,不知前方路該如何走的洪秀全,一下子就被書中的伊甸園吸引了。
洪秀全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吸取了教義當中某些精髓,結合原有的知識,內化出一套符合當下人們認知的新知識。
然后,洪秀全逢人就宣傳自己的知識,還為認同他知識的教徒創立了自己的教名:拜上帝教。
可是,廣東這個地方早有傳教士鼓吹過好幾遍,所以洪秀全的教徒增長很緩慢。
洪秀全和好友馮云山一番商議后,將目標鎖定在了廣西,尤其是偏遠的山村。
效果立竿見影,第一波就吸收了近百名教徒。
之后,因為無法解決糧食的問題,洪秀全決定回廣東再想辦法。
馮云山則想要繼續留在廣西尋找機會。
回廣東后,洪秀全專門去“留洋”(一家外國人開的教堂),向傳教士羅孝全系統地學習了《圣經》。
深造結束的洪秀全,得知馮云山在廣西紫荊山,發展得如火如荼。
馮云山還成立了拜上帝會,把洪秀全樹立成救世主的形象,教眾一直在期盼洪秀全這個領袖前來拯救他們。
洪秀全再次和馮云山會合后,將自己新學的知識印成小冊子,開始大范圍地宣傳。
很快,拜上帝會的窮苦教眾就達到了兩千多人。
教眾變多以后,洪秀全等領導層便想要尋找易守難攻的地方,作為根據地。
同時,他命令教眾搗毀其他宗教,比如甘王廟、社壇等等。
太平+天國
當周邊的宗教只有上帝教時,起義經驗不足的洪秀全,為了吸引更多人加入,居然直接打出了反對清朝的口號。
這可把當地的權紳嚇到了,扭頭就把拜上帝教舉報了。
拜上帝教沒有形成武裝力量,就這樣,教會的高層一下子就被當地官府一鍋端了。
最終,還好錢能通神,他們陸陸續續都被放了出來。
不過,在這些高層被關押期間,教眾人心渙散。
楊秀清趁機利用廣西老百姓的迷信心理,上演了一出“天父”降身的戲碼,成功穩住了人心,也成功取代了馮云山在教眾心目當中的地位。
洪秀全和馮云山回來時,天父楊秀清和天兄蕭朝貴組成的新領導層,已經成功掌控了教會的話事權。
眼看木已成舟,洪秀全捏著鼻子尊自己為第二天兄,馮云山是第三天兄。
眾人組成了一個新的領導班子。
在楊秀清的指揮下,拜上帝教的主要戰略目標發生變化,從之前的發展教眾轉變成了對抗清廷。
于是,楊秀清“金口一開”,在耶和華的感召下,各地的教眾紛紛匯聚到金田。
道光末年,1851年,洪秀全在金田發表起義演講,建立太平天國。
"太平"一詞源于中國古代典籍,意為天下安定、社會和諧。"太"象征宏大,"平"強調均等,體現了對土地平均、消除剝削的訴求。
"天國"直接取自基督教《新約圣經》,指上帝統治的國度。
洪秀全創立"拜上帝會",將基督教教義與民間信仰結合,為起義賦予神圣合法性。
此法既順應農民訴求,又借助宗教力量凝聚人心。
之后,大軍開拔,攻占永安后,正式建制,洪秀全、楊秀清等人各自獲得封號。
而這次建制中,西王蕭朝貴手下有兩名小將脫穎而出。
他們每次作戰都能沖鋒在前,攻城拔寨,建功無數。
這兩人就是林鳳祥和李開芳。
在永安建制后,楊秀清宣布向北發展,計劃在南京建都,所有參與建都的起義軍都將獲得豐厚的獎勵。
在洪秀全的支持下,眾人紛紛響應,太平軍一路殺向南京。
太平軍先是攻占湖南,為了吸收更多戰力,楊秀清和蕭朝貴二人再次借助“天王”、“天父”的名義,共同發布三篇陳述清朝腐朽的檄文,號召大家一起抗清。
隨著戰斗,死傷在所難免,天兄蕭朝貴和南王馮云山相繼戰死,這就使楊秀清成為了太平軍的實際掌控者。
打到南京時,林鳳祥頂著清軍的壓力,將火藥安置在儀鳳門附近的城墻處,炸開城墻后,首先沖入南京城。
林鳳祥與其他入口的李開芳等人會合后,一舉拿下南京。
當太平軍攻占南京后,楊秀清改南京(江寧)為“天京”,并定都在天京。
林李孤軍深入
定都天京后,楊秀清開始琢磨如何開展北伐和西征。
在北伐這條線上,林鳳祥終于可以大展身手了。
太平軍確定北伐后,為鞏固漕運通道,楊秀清命林鳳祥和李開芳率領兩萬太平軍,從陸路東進,奪取揚州。
到達揚州城外后,林鳳祥大擺兵陣,搖晃旌旗。
城內清軍的將領和士兵被太平軍的威勢震懾,一時不敢短兵相接。
見清軍畏縮不前,林鳳祥又派使者前往揚州城,索要賄賂來換取太平軍撤軍改攻他路。
清軍總督楊殿邦答應后,太平軍假意后撤,佯裝避暑休整。
激憤的清將勝保看太平軍如此懈怠,主動請命出城進攻。
看勝保來勢洶洶,林鳳祥令部隊佯敗后撤,誘敵深入。
預伏的曾立昌、周文佳部突襲清軍側翼,同時切斷退路橋梁,清軍潰敗,勝保僅率殘部突圍。
趁勝保敗退,林鳳祥發動總攻,清軍將領楊殿邦、雙來潰逃,太平軍繳獲大量軍械。
主帥逃跑,城內首兵再無斗志,林鳳祥輕松占領揚州,并以此為出發地,集合兩萬兵馬,開始北上,劍鋒直指北京。
太平軍氣勢如虹,一路攻克安徽、河南等地。
在河南朱仙鎮殲滅清軍5000余人,繳獲大量軍械。
沒多久,林鳳祥就率領軍隊到達保定,北京城內人心惶惶,很多官員豪紳紛紛逃跑。
此時,咸豐帝趕緊讓綿愉、僧格林沁帶兵絞殺林鳳祥。
臨近北京城,清軍無論是軍備還是人員的精神狀態,都遠勝長途跋涉且孤軍深入的太平軍。
林鳳祥最終因為糧草彈藥無法補充,始終突破不了清軍的防線。
天津防務相對空虛,而且是京杭大運河終點,控制天津即可切斷清朝漕糧北運通道,使北京陷入糧荒。
眼看無法突破清軍防線,林鳳祥毅然率領疲憊的部隊殺向天津。
1853年11月,林鳳祥到達了距離天津僅僅40里的靜海縣。
天津知縣命人掘開運河大堤,延緩了太平軍的進攻。
而這一年的天津,正好遭遇了極寒天氣。
氣溫降至可怕的零下30℃,缺乏后勤補給,僅著單衣的太平軍無法抵御寒冷。
南兵陸續死亡,林鳳祥只能退回靜海。
與此同時,咸豐帝緊急下令僧格林沁、勝保率十余萬精銳合圍林鳳祥。
探馬得知清軍動向后,林鳳祥無奈之下只能南撤,北伐宣告失敗。
撤退中,得知有援軍北上接應,林鳳祥率主力退守連城,讓李開芳率騎兵前往尋找援軍。
可是,當李開芳到達高唐時,聽聞援軍已經被擊潰,李開芳最終在高唐死守而亡。
林鳳祥這邊,面對清軍的大力合圍,最終孤助無援,受傷被擒。
林鳳祥被押至北京,判凌遲。
行刑前,咸豐帝來到刑場想要看看林鳳祥。看著30歲的林鳳祥,看著這個只比自己大5歲的義軍首領,咸豐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望著林鳳祥平靜的臉,咸豐陷入了沉思。
當聽到行刑的號令時,咸豐才猛然醒覺,隨后,咸豐長嘆一口氣,轉身走進紫禁城。
結語
太平天國失敗了,敗得理所當然。跨越階層后的洪秀全和楊秀清,他們敗了,也理所應當。
而只差臨門一腳的林鳳祥,敗得讓咸豐帝都得長嘆一聲。
一切的一切都是因果,而林鳳祥的失敗也早已注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