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止一次說過,也不止一次強調過,房地產市場未來最大的利空:就是人口。
各位主子好,每周一叨,理性開炮,我是叨主周一叨。
人口,又分未來可增長的出生人口和現存有質量的存量人口。
但目前來看,未來可增長的人口,已是強弩之末。風吹落地,甚是乏力。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2年末全國人口14.12億人,較2021年末減少85萬人,出現了近幾十年來的首次負增長。2023年年末全國人口14.10億人,較2022年末減少208萬人,人口較上年多減少了123萬人。
看見沒,這可是“幾十年來的首次”,對一個發展中國家來說,這人口增長趨勢一旦出現轉向,對未來中國的發展來說,這將是最大的變量,沒有之一。
人口趨勢的數據邏輯很清晰,一方面是整體人口進入負增長,而且是連續兩年的負增長,同時,第二年的降幅還在擴大。至于2024年,叨主認為,也不容樂觀。
再看存量人口:
據人口“七普”數據,60歲以上的人口上升了6.79個百分點,0-14歲人口較上個10年上漲了1.35個百分點、15-59歲下降了6.79個百分點。
而到2035年,據劉潤演講中講到的,很有可能會進入重度老齡化,整個人口結構的變化將會對住房的需求結構產生深遠的影響。
比如,老齡化會加劇子女的養老支出,會加重國家的社保支出,這些支出都將作用于年青一代,并集中于新一代人的身上,這無疑會對未來住房市場的需求購買力會進一步削弱。
而上層基于長遠的穩定和可持續發展,我們也就不難理解,其為什么要實施推遲退休政策,為什么要一再鼓勵生育了。
對一個組織,一個部落,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來說,人是一切的因,又是一切的果。
有人總喜歡拿日韓舉例,說它們的人口減少了,但房價卻依然還是上漲的。
說這話的人,其實只說對了三分之一。
首先,日本經濟出現了幾十年的停滯,伴隨差房價也出現了大面積的回落。
其次,日韓的上漲是循序漸進的漲,是理性克制的漲,不像我們是大幅造富地漲,全面炒作式的漲。
最后,要明白日韓的面積本來就比較小,而日韓在人口減少后,房價還繼續上漲的主要還是它們幾個大城市,比如說東京、首爾這樣的城市。
所以,數據上可對比日韓,但政策上不可照抄日韓。
如果非要這么比較,也應該是拿我們北上廣深這樣的大城市與之比較。
但悲哀的是,從叨主前幾篇陸續推出的幾篇熱文來看(有興趣的可回看),7、8月,即便北上廣深,也是新房、二手房,同樣出現了跌落神壇的局面,而且是連續下跌。
這幾位大神級的逆轉,就像滅霸過去打個響指就能毀滅世界,現在即便放個響屁,也難讓人聞出味道了。
這終歸是時代變了,人心變了,賺錢的邏輯也變了。
于是,繼4月水費、電費、燃氣費統統跳漲后,繼高鐵漲價,非稅收入逆增長后,國道又開始收費了。
8月26日,山東省同意濟南黃河大橋設置收費站,收費期限25年。
早前,吉林省和湖北省也分別有國道大橋和一級公路開始收費。
而3年前,就已有其他省份開始恢復國道收費。
就這短短幾年間,地產業是紛紛下行的像“冰坑里抓泥鰍,死去活來”,而各壟斷行業收費像是“火上燒燈籠,紅光滿面”。
這個信號無疑讓人擔憂,但擔憂是庸人的事,看透才是你我的事。
從2009年取消養路費,到如今收費重啟。
15年過去了,叨主已從而立至不惑,從朝氣蓬勃到老氣橫秋,從千杯不醉到一口即倒,從年入百萬到剛好糊口,總之就是現在活得就像一棵蔥,沒糞的營養,沒錢的供養,只剩被割的命。
回到國道收費頻起這事,看來“缺錢”這兩個字,算是真真正正的寫到明面上了。
不裝了,攤牌,有時是最優秀的策略。
最近幾年房地產下行,賣地賣不動,賣房沒收成。
當地靠“地”吃飯的收入大規模下降,而地方城市又過于依賴土地財政,現在土地爺倒下了,地方財政的頂梁柱就沒了。
所以,國道開始恢復收費只是開始,最近幾年,就連各地方城市地罰沒收入也在快速增高。
8月16日,監正會發布2024年上半年證監會行政執法情況綜述,僅今年上半年,罰沒金額高達85億元,這一數字已經超過去年全年總和。
也就是說,罰沒金額,今年半年就干了去年一年的量。很明顯,這效率非常高,背后的原因,其實就是地方城市缺錢,單憑賣地收入是完全跟不上的。
當然,各位主子也不要慌張,因為你會發現以后很多城市,特別是中小城市,隔三差五的,可能就會來個開“政策倒車”的戲碼:
以前沒有收費的或者沒有漲價的,可能很快就要收費或者漲價了。
這無疑是一個全新的時代,我們不必悲嘆,不必抱怨。我們應該全力以赴,拭目以待。
我是一叨,下次再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