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張蕾
近日,“華東政法大學學生訴微信提現收取手續費”的消息登上熱搜。
據媒體報道,今年研一的楊昊斌在5月份在微信提現一筆五萬元的零錢時,前后被收取了近50元手續費。
他認為微信提現收費存在不合理之處,于是和4位本科同學一起,將提供微信支付的騰訊旗下的財付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告上了法庭。目前該案已順利開庭。
“天下苦微信支付久矣”,楊昊斌也在小紅書發布相關帖子,得到了網友的積極回應和支持。
不少網友表示微信提現免費額度只有1000,但“手續費高到離譜”,有網友發出測試截圖,稱自己提現0.01元,也要收0.1元手續費。
科技浮世繪無意洗白微信和財付通,但僅從第三方支付手續費而言,微信支付這次成了被告,確實有點“冤”。
1 大學生的計算方法正確嗎?
楊同學在小紅書中提到了計算微信支付手續費的方法:推算出營收(年度流水 x0.1%),推算出總成本,按照公式【提現利潤率=(提現營收-總成本)/總成本*100%】,保守估算出利潤率約為56%以上。楊同學認為這已構成了暴利。
看上去是不是心中一驚,微信支付的手續費“多收”了這么多錢,實在太可惡了。
但真是這樣么?支付行業資深人士何文新告訴科技浮世繪,楊同學的說明看似合理,細節上卻有一些基本的錯誤。
首先,楊同學在推算微信支付營收(年度流水 x0.1%),認為微信的年度流水可以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年度總交易額*微信支付市場占比,因此大致估算出微信支付在2023年交易額為200萬億。
但事實上,流水、交易額多少并不等于“提現”多少,用交易額計算提現數據實在是過于離譜。
我們用楊同學小紅書留言的例子舉例。有一位被楊同學點贊過的用戶描述了這樣一個場景:
何文新表示,這個用戶的描述中存在三個支付場景:1、賣菜收錢,2、賬戶互轉,3、微信余額消費。
其中,1和3都是典型的交易場景,肯定會被計入交易額中;而2在某些情況下也會被計入交易額中。
但事實上,微信對這三個支付場景都沒有收取任何費用,但在楊同學的算法里,這些情況也會按0.1%的手續費計算。
這意味著,在楊同學的表格中,微信支付的收費的交易額被多估了,相應的微信提現利潤率也被計算多了。
而考慮到微信支付對個人和個體廣泛的應用場景,這些交易額明顯不能忽略不計,楊同學所計算的50%多的毛利明顯要大打折扣。
“交易額并不一定會涉及提現,這本來就是弱相關的兩個概念,楊同學的對微信支付的利潤率估算從基礎上就有明顯瑕疵。”何文新認為。
2 微信支付為什么收手續費?
即使我們忽略這個計算的瑕疵,微信支付為何會收提現手續費,真的是按楊同學說的憑空收費么?
這里我們要把時間撥回2016年之前。那個時候,銀行之間轉賬要收費、異地提現也要收費,而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的出現,改變了這個狀況。
但是在2016年,微信和支付寶先后宣布要收取提現手續費,原因就是監管加大對第三方支付公司的監管。
其中,影響最大的監管規定就是“斷直連”。
為微信支付提供支付服務的財付通屬于支付公司,而支付公司和銀行屬于兩個體系,為了防范風險和避免重復建設,早在2017年,央行便規定,這兩個體系之間的支付操作必須通過銀聯及網聯公司連接,稱為“斷直連”。
而在斷直連模式下,跨體系的資金動作都會收取對應的手續費。因此并不是像楊同學設想的微信支付提現與銀行無關,不需要收費。也不可能像楊同學設想的從微信支付的公司銀行賬戶,轉到用戶的個人賬戶沒有成本了。
所以,這個手續費,實際上并不是微信支付收的。
3 微信支付手續費價格是否過高?
就算有支付成本,但微信支付提現收取0.1%的手續費,甚至取1分錢,也得收最低一毛的手續費,是否也過高了?
這就涉及到微信支付的成本問題。我們先不計算支付公司的人員設備網絡成本,只看銀行收取的手續費,業內一般稱之為“通道成本”。
“銀行的錢離開銀行的體系,進入到第三方支付的賬戶,其實都是要收費,轉賬的手續費大約在千分之一左右。”何文新稱。
那么具體這些通道成本是多少呢,微信是否坐地起價,收取高額費用呢?
我們用楊同學遇到的“提現15000被收50手續費”的場景來說明:
這個場景中,與銀行手續費相關的,主要充值和提現環節。
充值,即用戶從銀行卡轉入支付賬戶。這個環節,銀行收費方式是,微信要付給銀行0.1%的手續費。
而提現,即用戶從支付賬戶轉入銀行卡。這個環節,銀行是按筆向微信收費收費,每筆提現費用從幾分到1、2元不等。
而微信為了自身的用戶體驗和資金自身體系內流轉的訴求,將用戶在充值時的成本轉移到了提現時,將兩筆提現費用合并成了一筆,并且,微信的0.1%的費用并沒有過多收取,甚至還補貼了按筆提現的成本。
事實上,銀行對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在不同的場景下有不同的收費方式,這些都可以在官方查詢。這里我們就不展開解釋了。
那么,為什么提現1分微信也要至少要收1毛的費用?
何文新解釋,這主要是為了避免大量小額提現將提現成本“刷爆”,這是一種風險控制方式。
試想,如果1分錢提現不收取費用,但是微信支付卻要給銀行支付幾分甚至1元的費用,那么,只要用幾百萬元成本就可以讓微信支付付出千萬甚至上億的成本,這種風險是需要控制的。并且至少1毛的提現費用也不會對用戶正常提現有明顯影響。
4 微信支付有這么多用戶的錢,為什么還要收手續費?
因為這些錢,不屬于微信,所以微信不能處理,也不會拿到所謂的“生息”。
2018年?,《關于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全部集中交存有關事宜的通知》細化了斷直連的操作細節,要求自2018年7月9日起,按月逐步提高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集中交存比例,到2019年1月14日實現100%集中交存。
“這些備付金是不可以隨意挪用的,即便是用戶不使用,也只能存在銀行,微信不能把這個錢挪到他用。”何文新解釋。
據媒體報道,對于案件審理的結果,楊昊斌表示,“最理想的結果是微信讓步,推出更多的免額。”“哪怕是讓步一點點,即使敗訴,我也覺得這算是某種程度的勝利”。
我們身為用戶,也有提現需求,也希望能夠降低提現成本。但很多事情都是有規則的,有些金融規則是為了防范更大的金融風險。
當年,因為支付寶、余額寶的“鯰魚效應”讓銀行開始變革;因為微信語音免費,讓通信公司降低各種費用。
雖然互聯網公司也有了大企業病,雖然我們聽過太多屠龍少年變成惡龍的故事,但這一次,我們可能真的冤枉微信支付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