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1月8日,周總理逝世,全國人民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
國務院總理之職空缺,毛主席開始思考誰應該接替,起初考慮到張春橋,毛遠新表達自己的想法:“張春橋有思想,有能力,但他有點陰。”
毛遠新為什么這么說呢?
特殊十年期間,毛主席十分倚重張春橋,他有一定的才華和政治能力,也有一個重大弱點是難以團結干部。
張春橋是“文革四人幫”中的核心成員,深知如何在政治斗爭中游刃有余,過于鋒芒畢露、陰沉多疑的性格,讓他在與其他人的共事中屢屢受挫。
毛遠新對此早有察覺,1976年1月,去看望病重的毛主席,兩人談話間,提到總理繼任人選的問題。
毛遠新在關鍵時刻,向毛主席提到自己的觀點,毛遠新說,張春橋雖然有思想,也有能力,但城府太深,“有點陰”。
毛遠新說,從他難以團結其他領導干部就可以看出,此人并不合適總理一職。
毛主席思慮再三,選擇更加穩重、低調的華國鋒。
2月,毛主席正式提議由華國鋒擔任國務院代總理,這一決定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華國鋒雖然在地方和中央都有一定的工作經驗,但他在黨內的資歷并不算深厚,在此之前,華國鋒的名字并未像張春橋那樣頻繁出現在公眾視野中,其實正是他的低調和穩重讓毛主席看中。
毛主席非常清楚,選擇接班人不僅僅關乎個人能力,更關乎整個國家的未來穩定。隨后,中央發布了一號文件,決定華國鋒成為代總理。
張春橋本人對總理職務十分覬覦,對權力有著巨大的渴望,對這項決策,張春橋深感不滿,在私人場合多次表達他的失望。
張春橋曾寫下《有感》一詩,其中他咬牙切齒地說:“又是一個一號文件,去年發了一個,真是得志更猖狂。”不滿的情緒顯而易見。
后來,張春橋在上海的街頭遭遇一件十分尷尬的事情,有支持他的追隨者在大街上貼出標語,聲稱“堅決要求張春橋當總理”,可另一些反感他的人趁機將標語改成了“張春橋堅決要求當總理”
盡管毛主席希望張春橋能夠安心做“軍師”,但他顯然并不甘心,繼續活躍在政壇上,再也沒獲得毛主席的完全信任。
最終,張春橋等人組成的“四人幫”被粉碎,10月份,文革結束。張春橋從一位文革中的風云人物,變成歷史的“閑人”。
華國鋒對毛主席的安排表示極大的感激,迅速進入角色,相比于張春橋的激進,華國鋒更加注重務實與團結,也得到極大的支持。
毛主席曾對華國鋒表示:“國際上的事,大局已定,問題不大;國內的事,要注意。”
雖然毛主席年事已高,但他對國內形勢看得很清楚,對華國鋒處理事務的能力很信任。
因為,選擇一個能夠穩定局勢、團結領導干部的人,遠比選擇一個具有個人野心的政治家更為重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