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微微笑了
01.
為什么把夢想實現的,終究是少數人?
人生在世,總有各種原因,讓我們把夢想擱淺,成為碌碌無為的大人。
我們會把這一切不如意,歸咎于生活的壓力、外部的阻力,甚至家庭的束縛。
我們可能會說:“如果我有更多的錢,我就能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或者嘆息道:“如果我的父母當年沒有逼我選擇這條路,現在的我可能會完全不同。”
其實,真正限制我們的不是金錢與愛的匱乏、父母的高壓期望,而是我們內心深處那股看不見的敵人——內阻力。
正如普雷斯菲爾德在《一生之敵》所說的那樣:
“最大的敵人不是外部的,而是內在的。”
“我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有兩個人生。我們正在活的,和從來沒有活過的。在兩個人生之間的,就是內阻力。”
這些話直擊我們的靈魂深處,讓人 發人深省 。
我們一生的困境,源于內阻力。
《一生之敵》告訴我們:
“內阻力看不見、摸不著、聽不見、聞不到,但它可以被感覺得到。每當我們準備開始工作,這項工作便會輻射出一個能量場,讓我們感受到它的存在。
它是一種排斥力,是負面的。它的目的是把我們推開分散我們的注意力,阻止我們投入工作。
而這股看似來自我們自身之外的力量,實際上并不是外圍對手:它來自內部,是自我產生和自我延續的,是毫無疑問的內在的敵人。”
我的朋友小李,他從小就有個夢,想要成為一名作家。
剛畢業時,他買了最好的筆記本、收藏了世界各地的經典書籍,幻想著自己某一天會像托爾斯泰、村上春樹一樣在文學界閃耀。
然而五年過去了,小李依舊停留在“即將開始寫作”的狀態。
他時而抱怨:“現在工作太忙,沒時間靜下來寫作。”
時而又說:“當我攢夠錢辭職時,就會開始全職寫書。”
最終什么也沒有開始。
他口中的那些借口聽起來合情合理,但背后真正的原因,正是普雷斯菲爾德所揭示的那個敵人——內阻力。
小李的故事并非個例,你我他何嘗不是局中人?
我們身邊無數次聽到過類似的嘆息:年輕人說自己缺少機遇、職場人抱怨資金不足、甚至許多人認為家庭責任讓他們難以追逐夢想。
但事實是,無論我們身處何種環境,內心的那個敵人才是導致夢想停滯不前的根源。
恐懼、拖延、逃避,這些內在的抗拒,遠比外部的資源缺乏更加危險。
02.
那么我們該怎么辦?
怎么去克服內阻力,過上我們想要的人生?
對此,《一生之敵》的作者用他的一生踐行這個辦法:
別想,去做,成為職業選手。
作者不停碼字,寫了17年才開始賺到第一筆錢,一個劇本3500美元的稿費。
然后寫了27年才出版了第一本小說——《重返榮耀》。
而在此期間,他一邊做著各種工作,如在學校教書、開拖拉機拖車,做廣告等,一邊堅持寫作。
正如作者所說的那樣:
“有一個秘密,真正的作家知道,想成為作家的人不知道。這個秘密就是:難得并不是寫作。而是坐下來開始寫。阻止我們坐下來的,是內阻力。”
是啊,別想,去做。
內阻力無法被消除,它只能被削弱,而削弱它的唯一方式是行動。
我們常常在腦海中構思最完美的計劃,等待最合適的時機,但那些沒有實際付諸行動的計劃,最終都被內阻力吞噬。
想要成為作家,你就要坐下來去寫,無他。
想成為畫家,那么你就該坐下來每天畫畫,別無他法。
想成為企業家,那么你要做的就是開辦一家企業,而不是苦思冥想卻不實踐。
當然,你可能會說:說得容易,做得難啊。
再往深處挖,你之所以遲遲不行動,很可能就是源于恐懼與害怕。
你太害怕了,對于改變,對于他人的看法,對于不確定的未來,甚至就連成功,你也會感到恐懼。
內阻力盡管以恐懼為食,但是恐懼并不是一件壞事。
《一生之敵》告訴我們:恐懼告訴我們,什么是必須做的。越是害怕一份工作或召喚,我們就越能確定,它是我們必須做的。
書中舉了一個例子,“演員工作室”節目的主持人問::“什么原因然你決定扮演這個角色?”
演員總是回答:“因為它讓我害怕。”
其實,恐懼的程度相當于內阻力的強度。
因此,我們對某一特定事業的恐懼越大,就越能確信該事業對我們和我們的靈魂成長很重要。
這就是為什么我們會感到如此強烈的內阻力,如果它對我們毫無意義,就不會有內阻力出現。
03.
書中最鼓舞人心的部分,就是對“專業選手”與“業余愛好者”的區分。
有人問毛姆,是按日程計劃寫作,還是只有靈感的時候寫作。
毛姆回答:我只在靈感到來的時候寫作,幸運的是,它每天早上九點準時出現。
這就是職業選手。
關于內阻力,毛姆是這樣說的:
“我鄙視內阻力。我不會讓它困擾我。我會坐下來,做我的工作。”
作者普雷斯菲爾德指出,業余愛好者往往會被內阻力打敗,因為他們認為行動必須等待靈感或機會,而專業選手則知道,靈感和機會從不等待。行動,無論多么微小的一步,都會讓我們漸漸削弱內阻力的力量。
就像書中所提到的,創作、創業、運動等各類追求都像農民每天勞作一樣,它不是等到完美的時刻,而是每天都必須面對和克服的挑戰。
無論你的夢想是什么,唯一能讓你邁向成功的途徑就是行動。行動是一種習慣,一種紀律,而這正是戰勝內阻力的唯一武器。
總的來說,《一生之敵》不僅是一部關于拖延和逃避的心理指南,它更是一本關于如何實現自我潛能的實踐手冊。
普雷斯菲爾德以冷靜而深刻的筆觸剖析了內阻力的根源,并為我們指出了戰勝它的道路:行動、堅持和專業化心態。
對于每一個心懷夢想卻總感到力不從心的人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劑清醒的良藥。
它提醒我們,所有的借口、恐懼和拖延,都是阻擋我們實現更好自我的敵人。戰勝它,我們將不再只是那個“本該成為”的人,而是走上通往真實自我實現的道路。
所以,勇敢地面對你的一生之敵吧,開始行動,成為那個你本該成為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