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電影《出走的決心》上映,它是根據自駕游阿姨蘇敏的真人故事改編。是女性尋找自我價值,找尋自由的過程的真實呈現。
我媽跟電影里的李紅,或是現實里的蘇敏是同一個時代的人,她們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相似之處。
相同的是,她們都遇到了一個不太靠譜的老公。而后,圍繞這個人產生的一系列連鎖反應。
不同的是,李紅亦或是蘇敏在完成自己認定的人生任務后,選擇出走,過自己想要的生活。逃離壓抑的家庭氛圍,令人窒息的丈夫。
我媽沒有跟她們做出同樣的選擇,但她到了快50歲時,走出了農村。選擇到外面打工,逃離了農村,見識到了更廣闊的世界。
蘇敏不是一開始就準備離婚的,她是想通過離家出走的方式,讓丈夫有所覺察,對她的態度能有所轉變。
離家兩年,再回到那個家時,丈夫對她還是原來那個態度。她希冀的改變并沒有出現,這才導致蘇敏起了離婚的心思。
最終經過談判,她花了16萬,離了婚。
她們那一代人,是有離婚羞恥的。將嫁雞隨雞,嫁狗隨狗這句話貫徹到底。不管嫁的男人怎么樣,都是要過一輩子的。
束縛住她們的,不止是母職的責任,還有傳統的理念,輿論環境,以及獨立的生存能力。
02
小時候,我媽經常對我們說,要不是為了你們,我早就跟你爸離婚了。
等我和我弟成家以后,我媽再跟我們說這句話時,我們會說,如果你想離婚,就離吧。
我媽倒是偃旗息鼓了,可還不忘為自己辯解道,你們懂什么?有你爸,就是父母雙全,一家人整整齊齊。親家一看,會覺得這家人不錯。
如果離婚了,人家一看是單親家庭,可能馬上就拒絕了。
再就是,你們結婚成家了,我到了該享福的時候了。家業都是我打造出來的,我憑什么要把自己的勞動成果讓給別人,讓別人去享受?
這就跟種莊稼一樣,眼看著豐收在即,我絕不會撒手的。
她都這么說了,我們選擇閉嘴。
我媽是典型的喪偶式婚姻,我爸常年在外打工,對家里的事兒不聞不問。你講我就聽,想讓他做些什么,太難了。
家里的大事小情,都是我媽在家安排好了,我爸回來,光出個人就行。包含家里的老人去世,親戚間的迎來送往等。
03
偶爾我爸給點兒言語上的甜頭,我媽會開心得像個孩子一樣。
有一段時間,我媽身體不舒服,不是這里痛,就是那里疼。她跟我爸抱怨說,太難受了,上不了班。
我爸說,上不了班就回家休息。
我媽自動把這話翻譯成我爸要養著她,且這話她同事也聽到了,她覺得倍有面兒。笑得嘴巴都合不攏,甜蜜得不行。
開心過后,冷靜下來開始思考,每個月讓我爸給多少錢合適。
接著,又自言自語道,你爸愿不愿意給,給不給還很難說。
這個事兒,最后沒了下文,我媽也知道我爸是什么性格。除了偶爾生氣時,拿出來懟他之外,也沒真正往心里去。該上的班,還是接著上。
苦太久的人,一丁點兒甜就顯得格外珍貴,視若珍寶。
04
我媽的前半生過得還算舒心,除了有一個不太靠譜的老公,時不時地鬧心一下,其余的都還算不錯。
因為有公婆在,他們十分清楚地知道,自己兒子是什么特性。為了讓兒子的小家穩定地持續下去,不至于一拍兩散,他們可謂是煞費苦心。
地里的農活,家里的家務,帶孩子,他們能做的,幾乎都做了。
我媽真正吃苦的階段是我弟上大學后,大一的開學前夕,我爺爺去世了。
奶奶更早去世,他們兩人一走,我媽像是失去了左膀右臂一樣,沒了支撐。
前些年日子雖苦,但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他總能幫忙搭把手,干些事情。哪怕是幫忙看著家,她在地里干活,心里也踏實不少。
不至于進進出出一個人,形單影只。
我弟上大學時,一年的學費加生活費得20000塊錢左右。十五年前的這個數字,于農村種田的人來說,不是一個小數目。
我爸這個頂梁柱雖然在掙錢,但真正拿回家的錢有限,約等于杯水車薪。
真正的重擔全壓在我媽一個人身上,她只能盡可能多的種田。對她來說,這是她唯一的,能做的,可支配的。
05
村里別人不種的田,她都去種上莊稼,總會有一些收成,賣一些錢。
這些事情能幫上忙的人不多,她只能自己起早貪黑地摘棉花,加班加點地摘花生。干農活的間隙,她還養了兩頭牛,到了一定的時間賣掉,也是一份不錯的收入。
空閑時間跟男人一樣,去池塘、田溝里用竹籠下鱔魚,用魚籠去下魚蝦。
只要能賣個好價錢的事物,她都愿意去嘗試,去做。
那時候,她唯一的信念是,等我弟讀完大學就好了。
我弟大學畢業,找到工作后,我媽覺得自己階段性的任務完成了。
那種像狼一樣,在身后追著的緊迫感消失了。她不想再種田了,種田的無力感她不想再繼續體會了,便跟著一個女性長輩出來打工。
她第一份工作的工資是2600塊錢,她大概算了一下,一年可以掙30000多塊錢。按照她的消費水平來說,一年存個20000塊錢,完全不在話下。吃住全包,生活上花不了多少錢。
那會兒,她常說,要賣多少稻谷,才有這些錢吶?
沒有種過田的人,是體會不到其中的感慨和艱辛的。
06
她還說,上班多好啊,飯有人做好,周末還有休息。工作之外的時間,都是屬于自己的,想休息就休息,想出去玩,就出去玩。
太陽曬不著,雨淋不著。天氣再不好,都跟自己沒關系了。
她感受到了上班族的快樂,以及自由的味道。
她要一直在外面打工,打到年齡大了,沒人要她了,她再回老家。田里種些口糧,菜園里種些菜,享受享受生活就滿足了。
她時常感慨,如果再早10年出來,或許她現在又是另外一番天地了。
連我老公有時候都忍不住說,你媽如果早點兒出來打工,絕對能干點兒事業出來。
以前,我媽覺得自己最大的價值,就是把孩子拉扯大,把家照顧好,賺錢是男人的事兒。
現在,她覺得自己能賺錢,身體健康,手上有點兒錢,比什么都好,不想去依賴任何人。
這是我媽的覺醒之路,是她經歷了許多的磕磕絆絆,雞毛蒜皮的日常,積累、總結出來的教訓。
她就是被生活碰撞得鼻青臉腫,依然熱情、向上,并熱愛生活的典型。
《出走的決心》這部電影,讓女性的不易和困境被更多人看到,被更多人感受到。或許它就是一顆種子,種在了更多女性的心里,不確定在哪一天,就破土而出了。
它開出花,它結出果,它的芬芳得以展現,得以綻放,魅力無處不在。
愿每一位女性都能被生活溫柔以待,創造出屬于自己的,想要的生活。
------全文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