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凡人歌》)
現實主義影視劇《凡人歌》在央視播出后,有人感同身受,有人則無法共鳴。 影視作品總是難免自帶懸浮的一面,而之所以能夠引發廣泛的討論,或許還因為它或多或少地契合了當下社會的情緒以及時代的背景。
作為一個大學一畢業就混跡互聯網行業的「資深北漂」,我覺得《凡人歌》里大部分人物和劇情的設定,算是 符合對 在中國城市化和教育普及化進程中,借著時代的東風,在大城市奮斗扎根的一代人現如今身處境遇的真實寫照。
從小縣城來到大城市買車買房、成家生娃的80后「人生贏家」,卻面臨著隨時被優化、還不上貸 的中年危機; 名校畢業的大廠精英的確年薪百萬, 實際上是拿命換錢,拼命地內卷本質上是對職場沒有安全感;考上中直的公務員雖不愁北京戶口,工作既穩定又體面,但同樣會在關鍵時刻因為拿不出錢而犯難……
孰不知,就是這樣過著牛馬般生活的幾個角色,是大眾眼里的「偽中產」,卻也是普通人北漂的「天花板」。
現實中,多數人并沒有機會跟一家公司共同成長十幾年,一路做到核心管理崗,擁有望京的次新大兩居和一輛五十萬的寶馬;也沒有名校計算機專業背景做支撐,拿百萬年薪的offer,掏得起中關村160平大三居的首付;而能上岸中直的公務員,即便是放眼全國也是屈指可數……可 他們每個人的困境卻又是那么的真實且具體。
最近幾年,社會的不確定性越來越強,靠自己扎根城市的這代人在風險中也開始變得不堪一擊。有人賺到了錢,最終還是走向了負債累累,家庭生活雞零狗碎,日子過得一團糟,絲毫談不上幸福。
這背后其實是對財富的認識、親密關系的經營、人生觀的理解等諸多適應社會不確定性能力的缺失,而這些恰恰又是從前我們從未在意過的東西。
|01 別把「面子」看得太重
1983年,美國作家 保羅·福塞爾(Paul Fussell)在《格調》(Class: A Guide Through the American Status System)這本書里說,盡管美國文化推崇平等與個人成就,但實際上美國的社會分層依然存在,這樣的分層也影響著個體在日常生活中的觀念偏好和行為選擇。
尤其是中產這個階級,雖然表面上看起來生活得不錯,但實際上卻是最為脆弱的社會群體之一。努力維持著生活的體面,盡力往上爬,但又禁不起一點風吹雨打。一旦碰上社會波動或者是家庭經濟危機,立刻就有 跌出階層的風險。
這讓我想起了一個觀點:凡事只要你說了不算,就永遠別覺得自己安全。無論是人還是資源,誰掌握分配權,那么誰才能說了算。
而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中產階級的財富觀都是圍繞著實現財務自由和追求高品質的生活。在這個過程中,不理性的消費投入、錯誤的投資決策、突發情況應急資金的缺失、以及職業生涯與養老規劃準備不足等,都為日后的財務失控埋下了伏筆。
其實在全球很多個國家,例如:美國、日本、英國,中產階級的一生也都是被房產、保險、教育的支出和債務纏身。
從個體角度而言,究其根本的解決辦法就是別把「面子」看得太重,建立憂患意識,做到未雨綢繆。
年輕的時候我也不知道「中年危機」究竟意味著什么,也不覺得人生真的要花很多很多錢。記得剛畢業那會兒,有一次公司當月沒按時發工資,我因為五百塊錢的意外支出崩潰到大哭,現在想想真的是哭早了。 ????????????
當有一天你發現,生活處處都要花錢,哪哪都是作業,你真的感覺有點應付不過 來的時候,才明白所謂的「中年危機」就是面對生活難題時的束手無策。
你再也沒有辦法往地上一癱,就會有人拿著糖哄著你站起來。因為身邊一堆人,還等著你拿糖回來。
在《凡人歌》里,那偉送外賣的時候碰到了昔日針鋒相對的上司老秦,如今倆人都落魄了,但就像之前什么都沒發生過一樣,彼此大大方方地打招呼。這是中年人的互相理解。
成年人,低頭賺錢養家不磕磣。? ? ?
|02先認清自己,再尋找伴侶
我們經常說,家庭是最小單位的共產主義,也是抵御社會風險的最小單元。
雖然時至今日,婚姻已 不再是人生的必需品。但倘若 能遇到一位愿意風雨同行的人生伴侶,無疑也是一種難得的幸福。
就 像 《凡人歌》里的 那偉和沈琳那樣,在大廈將傾、人生至暗的時刻, 兩個肩膀可以一起扛下所有。 當然,在這部劇里,除了可以看到夫妻之間共渡難關的珍貴,也能看到不同生活觀念下的婚姻可以有多可悲。
想要選擇一個對的人,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就是要先了解自己的價值觀,再去找價值觀相同的另一半。
這里蘊含著一個十分樸素的道理,就是只有價值觀相同的兩個人,才能夠認可對方的價值,感受到對方的情緒,彼此共情和體諒。
那偉和沈琳之間最難得可貴的就是能夠彼此共情和體諒,遇到問題不抱怨、不追究責任在誰。哪怕兩個人在吵架的時候也會口不擇言,那偉說全職主婦的沈琳是寄生蟲,但你會發現這他們之間是能夠彼此體諒的,即便每況愈下,倆人依然能夠達成共識,一邊后退、一邊面對。
很多時候,路走到一半想要反悔,多半是因為一開始就沒搞明白自己的價值觀底色。比如劇中的謝美藍,自身是一個很「慕強」的人,那么適合她的伴侶就應該是在人群中能夠一直保持「遙遙領先」的那個,選擇「知足常樂」的沈磊就是錯的。
表面上看,他倆的矛盾源于沈磊沒讓謝美藍的母親用上靶向藥,但即便她媽用上了靶向藥,只要沒救過來,謝美藍一樣會去責怪沈磊為什么不帶她媽去國外治療。就算沒有她媽患癌這件事,以后生孩子、坐月子、孩子上學、同事換房…各式各樣的攀比,照樣會壓垮沈磊。
那沈磊適合和什么樣的女孩在一起呢?其實是????????追求自由的「快樂小狗」李曉悅。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李曉悅可以為了錢選擇跟卷卷在一起,但只要遇到點難題或者是有了別的選擇,他倆一樣會分開。
所以,不要單純為了「有錢」、「長得好看」、「工作穩定」這樣的某一個優點,去掩蓋彼此人生觀、價值觀的差異。??????????????????
|03沒有絕對正確的人生觀
年輕的時候,我總是輕易地就給別人打上一個「好」或者「壞」、「對」或者「錯」的標簽。但三十歲后,我開始理解了人的復雜性。
我能理解《凡人歌》里那雋「卷生卷死」人生態度,為他人而活:
“錢在哪里,愛在哪里。我愿意把房加你的名,愿意把錢交給你管,你花我的錢我覺得高興,這就證明我愛你。 你說我明明不喜歡自己的工作,可普天下,誰在過自己喜歡的生活?喜歡兩個字又怎么定義?隨心所欲太昂貴,我隨心所欲了,我的老婆、我的后代、我的父母就會付出代價。 生命不僅僅屬于自己,還屬于所有那些愛著我的和我愛著的人們。我犧牲自己,讓你們隨心,我來買單,這就是我愛你們的方式。”
但我也能理解李曉悅推門給領導念勞動法,不愿意為了多賺點錢去犧牲自己的自由時間,她來這個世界一趟,就是要好好體驗和感受生命本身的。??
我也能理解謝美藍的務實,因為吃過被金錢為難的苦,自然也比別人更懂得沒錢的痛……??
我說這些就是想告訴你,沒有什么是絕對正確的人生觀,不妨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去過這一生。?
人生在世不過百年,我們最終都會失去。正如當高速增長的經濟浪潮漸漸褪去,財富開始縮水,職場人人自危,所謂的中產階層,也不過就是大夢了一場。
普通人的生活本就沒有護城河,文藝作品也不是焦慮的發動機,它不過就是個現實的放大鏡罷了。?????
商務合作、稿件邀約、媒體專訪等事宜可直接掃碼添加「知趣同學」的微信,一起「交個朋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