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貝殼會如何用新方式進入到房地產生產建設環節、對供給側進行升級,或許更有意義。
文 | 房互君
圖 | 網絡
貝殼終于拿地了。
上周五,貝殼旗下的貝好家置業,在公開市場成功競拍拿下成都錦江區金融城一地塊。這是貝殼2023年7月成立貝好家事業線以來,第二次在公開市場拿下地塊。
去年7月以來,貝好家多次出現在北京、廣州等地的土地拍賣市場,并在太原、西安等地和房企進行了項目的合作,進入了新房開發環節。
對貝殼的這些舉動,開發商的猜測很多。我們都知道,當下的新房市場整體不容樂觀,包括國有企業在內的房地產開發商都在進行戰略收縮。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貝殼斥資進入到新房領域,真是因為其渠道分銷優勢,轉而開搶開發商的飯碗?
2018年貝殼成立至今已經6年時間,盡管在這期間,市場對貝殼的質疑聲不少,但隨著市場節奏的改變,貝殼對行業的貢獻也越來越清晰——貝殼已經從開發商 渠道的博弈者變成了更穩定的合作者。如果簡單地將貝好家的戰略動作理解為貝殼要做開發商,去分食本來就在縮減的新房市場蛋糕,并不符合商業規律和市場趨勢。
因此,拋棄傳統的房地產開發視角,從一個平臺型的產業互聯網公司角度出發,來解讀貝殼的拿地行為,探索貝殼會如何用新的方式進入到房地產的生產建設環節,從而對新房供給側進行升級,或許更有意義。
拿地試水
此次公開競拍的成都錦江區金融城三期H12地塊信息顯示,附近規劃多所學校、養老院和生態公園,人居環境和配套設施優越。去年6月在公開市場成交的同等位置地塊今年上半年已經入市,套均售價超過千萬元。
地塊信息圖(來自網絡)
從網絡上公開的數據來看,金融城是成都較為高端的板塊之一,周邊二手房9月份成交均價4.2萬元每平米,個別高端項目甚至超過9萬元每平米。
地塊本身的信息以及周邊的市場成交情況表明,這是一塊“不太容易做砸”的地塊。參與競拍的除了貝殼之外,也同時吸引了金茂、綠城等十多家開發商參與競爭,可以說是土拍市場的熱門地塊。
在這次成都成功拿地之前,貝殼也分別在今年年初和8月份參與了北京順義和廣州荔灣兩幅地塊的競拍。北京順義地塊建筑面積3萬多平米,起拍價10.15億元,限價11.6億元;廣州荔灣地塊2.58萬平方米,競拍價7億元。因為地塊本身的地段優勢,競拍競爭激烈,最終貝殼拿地未果。
綜合貝殼參與競爭的地塊信息對比會發現,這些地塊體量都不大且地塊本身具有地理位置優勢,這意味著這些地塊操盤難度適中、確定性較大,并且投資總價都不算高。從房地產開發投資角度上看,是比較穩妥的投資。
因此,從貝殼參與拿地的時間節奏和對地塊的選擇上來分析,貝殼并沒有急于進入房地產市場開發的計劃,而更像是在伺機選擇一塊面積和價格均適中的地塊進行試水。
貝殼方面在拿地后也回應稱:在成都拿地是更好地驗證C2M產品解決方案的落地能力;公司已經匹配合適的團隊和資源,和過去一年在西安等地合作開發不同,這次成都地塊不打算合作代建公司,預計會和一流的設計師、建造單位等合作。
先縱后橫的平臺路徑
貝殼為什么要試水房地產開發?貝殼作為一個賣房子的中介平臺,傳統思維給它的定位是銷售平臺,它是否只能踏踏實實做渠道銷售,而不應該進入到市場的生產和供給側環節呢?從長遠看,貝殼又會不會持續做開發商?
說一個餐飲行業的例子。
美團外賣是中國最大的外賣平臺。根據二季度的財報數據,美團二季度即時配送訂單達62億單,相當于美團外賣每天要配送9000萬訂單。
理論上,美團外賣跟貝殼一樣,都是渠道銷售平臺,美團外賣為賣家(商家)和買家(外賣點單)嫁接橋梁,通過外賣員完成商品交付;貝殼為房產買家和賣家提供交易服務。
那么,美團只是個做銷售信息撮合對接的公司嗎?
事實上,美團最大的價值,并不在于通過流量為商家和買家之間提供簡單的交易對接,而是,美團在十多年的運營過程中,掌握了巨量的商家和用戶數據,擁有了通過大數據對餐飲行業進行供給側改革的能力,尤其在市場下行階段,美團的這種供給側改革能力,已經成為部分餐飲商家的續命武器和救命稻草。
比如,美團推出的衛星店服務,是美團利用平臺能力對餐飲行業供給側改革的一個重要嘗試。美團平臺根據后臺大數據為品牌商家提供一線商圈的三流點位,幫助商家最大程度節約房租。
今年6月,美團又一個在餐飲供給側方向的產品——美食集合店在北京望京上線。和衛星店一樣,美團美食集合店通過共享廚房的方式,引入不同中小餐飲商家共同分攤房租、廚房等成本,美團制定經營衛生標準,利用其餐飲大數據的能力,參與日常管理、選品和經營,實現“以銷定產”。
美團外賣衛星店
從外賣平臺到躬身入局進入餐飲實體改革,這些新模式的探索,已經超越了美團作為一個渠道平臺的傳統功能。也正是由于美團思路的轉變,在餐飲寒冬之下,餐飲商家得以通過美團以不同的方式降低成本,提升銷量,找到生存機會。
當下的房地產市場現狀,相比餐飲等行業有過之而無不及。在這個市場階段,房地產開發也需要從生產端入手,“以銷定產”,造出更適合買房人需求的房子,同時在各個環節上降低成本,在市場中“活下去“。
而在房地產行業,貝殼也許是最具有實力對開發供給環節進行改革的平臺。
貝殼未來會不會做房地產開發商,而成為開發商的競爭對手?這個解題邏輯,和質疑美團會不會自己親自下場做餐館、搶占商家的市場份額一樣。理解了美團之于餐飲行業的重要性,以及餐飲業務對美團的重要性,也就能理解未來的貝殼和開發商之間的關系。
驗證C2M
從整體市場來看,中國人均住房擁有面積逐步趨向飽和,房子的金融屬性逐漸弱化,房子不再是搶手的稀缺品。這意味著,中國房地產市場已經走過了粗放的發展階段。
然而,在大部分開發商在努力消化庫存找出路的同時,一些定位清晰的“好房子”卻能打開市場銷路,成為逆勢中的王者。比如,偏安一隅的秦皇島阿那亞項目,以低成本的地價打造成了中國北方區的網紅地標;成都的麓湖生態城以其地理位置、精準定位和規劃設計,成為成都特定群體的身份標簽,在市場下行階段表現出穩定的價值。
因此,開發商傳統“先拿地生產再銷售”的思路,很難在未來的房地產市場找到出路,根據購買群體的需求特點打造產品,將成為開發商的規定動作。
作為“最懂買房人“的平臺,貝殼顯然是想通過自身的獨特稟賦,試圖為開發商找到“以銷定產”的新路徑新模式。
我們知道,貝殼在全國大部分城市建立了完善的樓盤詞典,也在全國具備了數以萬計的門店和50萬左右的經紀人,從鏈家開始成立到現在已經有20年的歷史,這二十年來,其服務的客戶、成交的房源數據,構成了一個龐大的數據系統,這些數據系統,可以較為精準地判斷一個區域的買房人群結構、人群喜好、買房實力等信息,為地塊進行精準的受眾和定位分析。
就像美團外賣可以判斷附近周邊居民的外賣喜好,從而為商家推出更能解決市場痛點的產品服務一樣,貝殼理論上同樣可以通過大數據優勢,把買房人訴求傳遞給制造者,實現產品、服務的反向定制,能夠設計出更好的產品來滿足居住需求。
這個被貝殼貝好家定義為C2M(從消費者到制造者)的模式,是貝殼區別于其他房地產開發的核心。
貝殼C2M模式
房互君在之前的文章已經解密過,貝好家已經從去年開始陸續組建團隊,除了原有熟諳房地產互聯網玩法的貝系人才之外,龍湖、萬科等傳統房企的優秀人才也被挖角進入到貝好家的核心管理體系,這種團隊配比,在保持遵循房地產原有開發流程規則的同時,加入更多平臺化的創新思路。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貝好家開始分別在西安和太原,和當地開發商合作共同開發項目。不過,在這些合作中,貝好家并非控股或主操盤,其核心角色仍然為主要參與營銷環節,或產品定位的建議部分。
要跑通整個模式,獨立并且完整地跑完全部流程,是必不可少的過程。因此,獨立拿下成都地塊,是貝好家驗證C2M模式的重要環節和起點。
貝殼集團副董事長、貝好家首席執行官徐萬剛在拿地之后也表示,貝好家自主操盤項目,主要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驗證我們C2M產品解決方案的落地能力,增強未來合作方對“1+2業務模式”的信賴。
這種嘗試和實驗,不僅對于貝殼來說具有戰略意義,同時,對于房地產開發領域來說,也許也是一個重要的新節點——如果貝好家C2M全流程成功跑通,印證獨特價值,也許未來樓盤產品定位都可以通過這種模式,快速找到更適合它的目標客戶群。
從這個角度看,貝好家成都金融城項目的試水結果,值得所有從業者關注和期待。(正文完)
聯系作者、商務等,房互君 微信:aiqiyi2046
法律支持:北京中治律師事務所合伙人 劉檢玲
《房互十問》推薦
丨劉天旸丨李文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