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重磅消息出臺后,我們?nèi)ψ有』锇槎颊耍粋€個打了雞血一樣瘋狂贊美,很多人也突然來了精神,覺得股市可能已經(jīng)見底,蠢蠢欲動,覺得這波能上3500……
我勸大家先calm down
自媒體這么high是因為跌了太久,人氣渙散,平時沒事也希望整點新聞,真遇到難得的重磅,當然要大書特書,蹭點流量
普通投資者也一樣,聽到啥“未來20年洗洗睡了”這種話,就算理性上能接受,感情上也還是想逃避,還會心存僥幸,希望能有變數(shù)
這是大腦的自我保護機制,因為看不見未來,沒有希望的生活,很容易讓人抑郁直至自殺……
都是屁股決定腦袋,這是理財大忌,必須理性決定行動,才能不做韭菜
就像我在里說的,現(xiàn)在的問題是市場失靈,原因是經(jīng)濟下行周期的惡性循環(huán)沒有外力強行干預,就會一路自我強化
就像臺風一直在海里打轉(zhuǎn),就會不斷吸收水汽,風力不斷變強,只有登陸后,切斷水汽來源,才會逐漸式微,最終消失
政府要做的,就是切斷這條自我強化路徑——越晚行動,難度越大,需要付出的代價就越大
切斷路徑的關(guān)鍵,是扭轉(zhuǎn)預期,重新愿意消費、投資、借貸,經(jīng)濟才會重新在正向循環(huán)上自我加強
過去政府救市主要手段,是給政策
比如放松市場管制(取消限購),央媽繼續(xù)向市場投放信貸等
能通過給政策就讓市場恢復信心,最好不過
實在不行,才會真金白銀從政府口袋掏錢,比如降低股票印花稅,降低賣房增值稅、收購爛尾樓等
可見,政府救市手段,本質(zhì)就兩種:
一是自己不掏錢,只出更友善,更優(yōu)惠的政策,鼓勵企業(yè)、金融機構(gòu)和自然人積極投資/借貸,鼓勵消費者更多花錢
二是自己出血,比如政府補貼的滿減消費券
別看昨天消息一條接一條,有些很專業(yè)的救市政策一般人還看不太明白,實際沒有一條是政府自己出血,讓利社會
什么降準降息降首付,讓金融機構(gòu)和上市公司低成本抵押融資買股票,都是希望全社會給我上杠桿
可利息再低也不可能0利率,更不是白給,將來連本帶利要還的
唯一讓利于民的存量房貸利率下降,出血的也不是政府,而是銀行
銀行又不傻,必然堤內(nèi)損失堤外補,加速降低存款利率,最終買單的是儲戶,而無風險利率下降又會導致全市場理財收益下降,即未來的投資者補貼過去的買房者,還是老百姓內(nèi)部的利益再分配
這么作當然有用,會逼迫利益受損的儲戶拿錢投資(股市),誘使月供降低的房奴拿錢消費
但以100萬等額本息20年還清計,月供也就少200多,比農(nóng)民養(yǎng)老金高不了多少,實際刺激效果,只能說聊勝于無
可能聽到消息時,房奴一家會高興地出去搓一頓,花了200多,但只要就業(yè)形勢沒好轉(zhuǎn),理財伐善可陳,還是會傾向捂緊錢包過緊日子
畢竟,月供下降儲戶買單,很多人既是房奴,也是儲戶
這次救市組合拳,不能說不給力,哐哐哐一起打出來,還挺出乎市場意料,救市技巧也值得肯定,但因為政府沒出血,市場信心能不能持續(xù)激發(fā),很難說
鼓勵金融機構(gòu)和上市公司低息借錢買股票,人家也要看這筆買賣劃不劃算
什么第一期5000億不夠可以再來5000億,甚至可以搞第三個5000億……說得好像這錢白送一樣……
股票持續(xù)漲,當然劃算,沒兩天又陽痿,就算股息率再高,也不夠我本金虧的,誰敢借?
老百姓也一樣,現(xiàn)在不是房價上升期,晚一年上車=三年白干,加足杠桿賺更多,而是晚一年上車,嘿,還多賺一年收入,萬一上車早了,杠桿越大虧越多
更何況現(xiàn)在潛在購房者主要擔心的不是首付,而是對未來收入預期悲觀,擔心月供還不上,甚至躺平不想背債,首付降到15%的刺激作用有限
這也不能怪央媽,它能操控的只有貨幣政策,要政府出血,得在財政和稅收政策上做文章
未來一個月,如果沒有政府放血的更大力度政策跟上,光靠央媽一人頂在前面,剛探出頭的信心,很快又會縮回去
還是那句話, 同樣這些政策,放一年前出臺,效果會好很多……
如果股市真能起死回生,當然有利消費回暖,畢竟看著賬戶上錢多了,消費起來更有底氣,但消費信心的全面扭轉(zhuǎn),還得看房地產(chǎn),那才是中國老百姓最主要的家當
改開40多年來,一線一直是消費增速最快的排頭兵,因為中國富人和大量中產(chǎn)都集中在一線,消費欲望最大,消費能力最強,消費場景最豐富,但口罩后,發(fā)生了史無前例的倒轉(zhuǎn):一線消費增速普遍落后于二三線,甚至出現(xiàn)負增長
1-8月全國消費品零售總額+2.1%,但上海-3.3%,北京-0.9%,廣州-0.3%,深圳8月還沒公布,1-7月+1.2%,統(tǒng)統(tǒng)低于全國增速
京滬跌幅大于廣深,且逐月跌幅增大,上海尤為夸張
這種事從沒遇到過,原因眾說紛紜
高善文覺得主要原因是疫情后遺癥
病毒人際傳播,農(nóng)村小鎮(zhèn)人員不怎么流動,防疫壓力相對小,但大城市魚龍混雜,受疫情防控影響更大,特別是22年,導致一線居民收入受沖擊更大,這就能解釋為何上海下降特厲害
但23年這么說沒問題,都24年了,再拿疫情說事有點矯情
另外一線人口是多,但很多二線也是千萬級超級大都會,受疫情影響也不小
重慶+3.4%、成都1.9%,天津-3.2%、武漢5.6%、西安3.5%、蘇州6.2%、鄭州4%、杭州1%、南京3.4%
拋開衰弱多年沒人關(guān)注的天津,真正低于全國增速的只有成都和杭州,特別是杭州
這給了我另一個思路:
這幾年行業(yè)整治,最受傷的是互聯(lián)網(wǎng)、金融、房地產(chǎn)等過去的高收入行業(yè),從業(yè)者大量集中在一線,杭州則有特別多的互聯(lián)網(wǎng)相關(guān)行業(yè)從業(yè)者,現(xiàn)在未來科技城一帶房價跌得可慘了,空置率超高,消費自然受較大沖擊
另一個可能是這兩年因種種原因,不少外資企業(yè)悄然撤退,外資在中國的總部集中在一線,特別是上海
地區(qū)總部base在上海的跨國公司有將近1000家,第二名北京200+,上海斷崖式領(lǐng)先
另外經(jīng)濟下滑也導致可有可無的奢侈品消費大跌,我國奢侈品消費斷崖式領(lǐng)先的就是北上,2021年見頂后,過去兩年都是負增長,今年料定降幅更大
另外也不只一線,從單月數(shù)據(jù)看,二線消費數(shù)據(jù)也在整體下滑,這和房價下跌關(guān)系很大
一二線房價全國最高,這輪下跌,資產(chǎn)縮水絕對值也最大,一邊看著不斷縮水的資產(chǎn)(甚至已資不抵債),一邊還著雷打不動的月供,很多人只能節(jié)衣縮食
一線房價又普遍高出二線一大截,受沖擊更明顯
二線中,只有杭州和廣州差距不大,也符合二線中消費增速墊底的數(shù)據(jù)
可見,一線破天荒不行了的原因,主要是收入和消費彈性最大,但等市場回暖后,反彈也會來得更快
只是市場信心的恢復,可能是個漫長的過程
貨幣政策先行,財政政策跟進
先救相對最容易下手的股市,重新產(chǎn)生賺錢效應(yīng),看到證券賬戶里的錢一天比一天多,很多人就會從當下的極度悲觀轉(zhuǎn)為樂觀,貪心再起,一邊加碼投資,一邊敢于消費
再努力托住困難重重的樓市,盡管要花更長時間,難度大得多
與此同時,配套產(chǎn)業(yè)和就業(yè)扶持政策跟上,尤其對互聯(lián)網(wǎng)、金融等過去平均薪酬很高,這兩年被打得最慘的行業(yè),不能再普發(fā)“均富卡”,這些原本就有較強消費能力和意愿的群體,才會恢復消費信心
還要向2020年疫情剛爆發(fā)時總理采取的正確、明智、果斷的救市措施學習,中小企業(yè)增值稅最低階段性降到0,社保可以停繳/緩交,給企業(yè)快速減負,結(jié)果經(jīng)濟快速企穩(wěn)回暖
另外提高個稅免征額/專項附加扣除額度,降低房屋交易契稅/增值稅,加大限時消費券發(fā)放力度……只要你肯讓利于民,而非與民爭利,就都是恢復信心的好辦法
最重要的是,醫(yī)療教育這些托底保障要進一步強化,才能讓那些奮斗多年,有點儲蓄,但并不富裕的絕大多數(shù)民眾,花錢時沒有后顧之憂
在教育上的砸錢,還能鼓勵生育,比如推行12年義務(wù)教育
財政沒錢就發(fā)債,相當于債務(wù)全國人民一起擔,分三五十年慢慢還,好處只有生娃的家庭能享受,實質(zhì)是單身/丁克補貼愿意生娃的
單身/丁克聽了別不開心哈,我知道大部分都是窮才不愿生,你們也是弱勢群體,但這是大勢所趨,全人類都沒更好法子,只能委屈你們了~
一周前的一文最后,我說了這么一段——
我的預感還是挺準的~
接下去,就看上頭有沒有決心,出血本,放大招,雖遲必到,力挽狂瀾~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