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新周刊》在大理辦了個“大理,讓人變小”的專題首發式。第二天,因為一瓶蜂蜜,雜志創始人封新城就去了一個與世隔絕的壩子——鳳羽。蒼山的后面,洱海的源頭,400年前的驢友徐霞客也來過。
看到鳳羽的第一眼,他就被打動了。這種偏遠和孤獨,恰恰顯得特別質樸。
2015年,他從《新周刊》裸辭。后來的生活變化也挺大,原來永遠都是公務艙和五星級酒店,現在只能坐經濟艙,來來回回跑山里。
他后來選擇在鳳羽長住下來。從蓋房子開始,到研究村落的歷史與物產。他發現這里山干凈、水干凈、風土人情干凈,居然還有古村落。
鳳羽在唐代就存在,是南詔大理國的重鎮,距今已超千年。
古村落里的住戶早就被遷了出去,當地的農民都將其視為廢墟,凡是能夠支撐房子的東西都被拆光了。但封新城把這些爛石頭、爛泥巴全都要了:
全部進行改造。
一點點地,把現代元素加進去。
他覺得,這就是一個天然的露天藝術館。這是受日本的啟發,藝術介入是特別好的四兩撥千斤式的撬動,會快速改變一個鄉村的氣質,而不是傳統的開發模式。
鄉村越來越熱鬧,來的名人也多了起來,楊麗萍、李健、黎瑞剛、于丹、葉永青等等。
現在,那邊比較著名的地標有好幾個,比如本地手藝人周正昌用鋼筋扎成的戶外雕塑《改變世界的三個蘋果》,和濕地上的八匹馬《白駒過隙》。
但最近兩年最紅的是,最能代表大理的建筑師八旬所做的:
古梨園·空中稻田劇場。
被改造之前,這里原本是一個設計師工作室的爛尾工程。當時框架倒是建好了,后面設計師不知道該怎么繼續走下去。后來,封新城就接了手,請八旬來做。
八旬決定向偶像安藤忠雄致敬,做一個下沉式建筑。上層舞臺種上水稻,感覺整個劇場是融在地面的,兩個大天窗則讓古梨樹能繼續向陽地野性生長。最后就變成了下面這樣:
圖源千宿文旅
就這模樣,是個年輕人都愛。它也成為不少文青的圣地,大大小小的文藝活動也舉辦不少。
這不,9月29日又有一場。
當天,“云南美好生活·2024風吹稻浪”網絡主題音樂暨直播帶貨活動,將在藍天為幕、蒼山為影、稻浪為席的時空里呈現。主會場就在這里。
到時候,會邀請全國全省知名音樂人、歌手演出,并全程網絡直播。
國慶快到了,還不趕緊翹班沖過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