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解套的好時期,但不是接盤的好時期。很多人真覺得從ICU到夜店只要三天就夠了,感覺經濟規律就是擺設。
這兩天不只一個中介瘋狂給我發微信,各種截圖,各種利好,各種新聞上大佬們力挺房市的言論,有些甚至就是無中生有,都在傳,大放水來了,大通脹來了,爆發來了,房價又要上漲了。
我對此持謹慎樂觀的態度,謹慎在前,樂觀在后。最近節前幾天,股市的普漲甚至暴漲情緒有種大家從ICU出來直接去蹦迪的感覺,并且把這種情緒也傳導到了房市。
但問題是房市并不是股市,股市來個機構互換資產5000億,再加一個大股東回購低息貸款3000億,還不到一萬億就可以亢奮起來了。房市這么點資金量砸進去能看到點水花么,可能看不到。
也不是潑冷水,可以給大家提供另外一些視角的數據,以便在這種亢奮情緒中更冷靜地看待現實世界。
2015年的時候,我記得我們居民的住房貸款余額是大概14萬億左右,到了2019年末,飆升到了30萬億,直接翻倍。
三年半時間大家房貸的余額直接翻倍了,各位知道這意味著什么嗎?這意味著那一輪暴漲行情再正常不過了,什么全球漲幅第一,都是正常的,因為短時間內(短短三年半)光住戶買房這一環就有天量的資金從銀行涌出。
這個數值的最高峰出現在2022年左右,高達38.8萬億,是2015年的2.7倍。然后開始下降,下降的原因當然是不僅買房的人少了,很多人都開始大把大把提前還房貸。
我查了一下最新的數據,2024年第二季度個人房貸余額為37.79萬億。其實也就少了1萬億,但你看樓市都難成什么樣子了。
房價上漲的基礎條件,一定是居民債務(也就是通俗的居民杠桿)的增加,比如2015年到2019年,三年半,債務翻了一番,15萬億的天量資金流入樓市,短時間內這么多的增量貨幣進來,資產自然漲,這很容易理解。
其實我們怎么理解手上的錢,在現代貨幣體系下,貨幣本質上就是欠條,鈔票就是欠條,你手上拿了100塊錢,本質上就是社會欠了你價值100塊錢的產品和服務,當然,計價是基于當下實時的計價體系。
所以,簡單粗暴一點理解,每一塊錢,都有對應一塊錢的債務,都有人需要為這一塊錢的債務去勞動,提供產品和服務。也只有債務才能約束大家去勞動,為社會提供商品和服務,如果沒有債務約束,那就相當于直接給你錢,你工作與否沒關系,錢多了,但商品和服務沒跟上來,錢就不值錢,就是津巴布韋幣,買個雞蛋一個億。
邏輯就很容易捋順,房地產作為一種資產,價格要再次上漲甚至像很多中介說的暴漲,就需要像之前那一撥那樣巨量的貨幣資金進入,這背后就需要大規模的債務增量,問題來了,我們社會還有哪個部門有這么強悍的實力,能夠完成如此大幅度的上杠桿。
環顧四周,居民杠桿率差不多拉滿了,除了上學的、老了的,基本上年輕人有點上進心的都背上債務了,企業和地方自然不必說,至于上面雖然也發行了大規模的國債,但大多是千億萬億級別的,和3年半時間光居民部門直接就16萬億的債務規模(年均差不多5萬億左右),差距有點大。而且需要考慮到一點就是,這么多年的債務累積帶來了巨大的利息負擔,很多借來的錢先去填利息的口子,剩下的才能去投資。
所以,坦白講,我看不到房市啟動上漲的動力在哪里,當然我是樂觀的,但謹慎樂觀吧,經濟規律和邏輯畢竟不是擺設。
不過肯定有人會被當下的情緒感染,然后沖進去,正好,這是解套的好時機,你手里如果有多余的又不那么核心的資產,趁著大家都開心,可以拋出去,他開心你也開心,都有美好的未來。
如果你閱讀我的文章,我仍然建議在樂觀之前加入謹慎是有必要的,控制好債務率,不要拉太高。與其像賭徒一項去投資,不如花點錢扎扎實實地學一些新技能。
-END-2024年9月26日-
*本文封面圖來自《北平無戰事》
*全平臺賬號:挪威TALK(B站,小紅書)
*歡迎左側一鍵轉發至朋友圈,同時右側在看與點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