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暫不入手買房,3年后是無力承擔,還是能隨心挑揀?答案已初顯!
2025年的房地產市場,就像站在一個微妙的路口。一邊是中介朋友們聲嘶力竭地喊著“快買啊再不買就沒機會了”,另一邊卻是不斷下跌的房價數據和多到嚇人的待售房屋。對于想買房的咱們普通人來說,面對這些完全矛盾的信息,到底該咬咬牙現在沖進去,還是再等等看三年再說?也許答案比你想象中要更清楚。
看看最新公布的數據2025年3月份,全國70個大城市里,有53個城市的新房價格比上個月跌了,其中23個跌幅還不小。跟去年同期比,全國房價指數整體跌了4.2%,這是近八年來跌得最厲害的一年。
與此同時到今年一季度末,全國賣不出去的商品房堆了6.73億平方米,比去年多了12.7%,照現在的賣房速度算,要把這些房子賣完得花28個月,遠超過國際上認為比較健康的12-18個月。
這些看著有點“冷冰冰”的數字背后,其實藏著中國樓市正在經歷的大變化。
現在決定房價漲跌和咱們要不要買房已經不能光看以前那種“越漲越買”的邏輯了。
要做出靠譜的決定得看看未來三年里影響樓市的幾個關鍵因素:人口變化、房子多了還是少了、政府政策怎么變,還有整體經濟情況怎么樣。
首先,人口變化是影響房地產最根本的事兒。想想看,如果年輕人越來越少,結婚生孩子的人也少了,那新需要買房子的人自然就少了。國家衛健委說了,中國總人口大概在2025年到2027年達到頂峰,之后就要開始慢慢減少了。這意味著過去幾十年樓市靠的“人多力量大”這個優勢正在消失。而且,中國現在大部分家庭已經有自己的房子了,住房擁有率很高,所以未來幾年想再增加很多買房的需求,是很難的。
再來看房子的供應和需求。現在中國樓市已經不是開發商說什么是什么的賣方市場了,而是慢慢變成了咱們買家說了算的買方市場。國家的數據顯示,到今年一季度,全國光是賣不出去的商品房就有6.73億平方米,要是按一套房子90平米算,差不多就是747萬套!就算開發商現在一套新房都不建,光這些庫存房子都夠賣個七八個月的。雖然最近開發商拿地建房的速度確實慢下來了,但這主要的問題是市場上已經有的房子實在太多了,不是說新房不夠。有專家分析,中國城鎮里的空房子可能已經超過6500萬套,空置率挺高的,這些大量空著的房子,會長期壓制房價上漲的勢頭。
政府的政策走向也是個重要的點。政府多次強調“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這個定位沒變,同時也在推行“一城一策”,讓樓市保持穩定。
跟以前不同的是,現在的政策不僅想刺激買房,也在調整供應端。
各地政府確實放寬了一些買房的限制,比如降低首付比例、降低房貸利率,想讓大家更容易買房。
政府也在大力建設保障房,比如計劃未來幾年要籌集大量的保障性住房,覆蓋很多居民。
以后大家住房子不只有買商品房這一條路了,政府提供的租賃房、共有產權房會越來越多。這些政策變化會深刻影響樓市格局,商品房不再是唯一選擇,房價也會慢慢回到它本來應該有的、只是用來居住的那個合理水平。
至于經濟情況雖然中國經濟增速沒以前那么快了,但總體還是在穩步增長,老百姓的收入也在增加。按理說,收入增加是支撐房價的。但問題是,現在很多大城市的房價跟居民收入比起來,還是太高了。在北京這樣的地方,一套房子的價格可能是普通家庭年收入的二十多倍,這遠超國際上認為比較合理的水平。所以,即使收入繼續漲,房價可能也需要繼續調整,才能達到一個大家更容易負擔得起的水平。
所謂“有漲有跌”是指不同類型的房子價格表現會不一樣。像好學校旁邊的房子、地鐵邊的房子、配套齊全適合老人住的房子,這些“硬通貨”可能價格會比較穩,甚至在一些城市還會漲。但那些位置偏遠、配套不好、或者質量一般的普通住宅,價格下跌的壓力會更大。專家們說,未來的二手房市場會越來越“挑剔”,同一小區里,朝向、樓層、裝修好壞都會對價格影響很大,買家也會越來越理性,更看重房子的“性價比”。
“區域不同”就是指大城市和中小城市的情況不一樣。像北京、上海、深圳這樣的一線城市,房價雖然也在跌,但跌幅相對小一些。而很多三四線城市,因為年輕人往外走、工作機會少、老人多等原因,房子賣不動的情況更嚴重。有研究預測,未來幾年不少中小城市的房價可能會比現在再降10%以上,一些人口流出特別厲害的地方,甚至可能跌得更多。
“總的來說會慢慢往下走”這是基于人口和供需關系這個大趨勢的判斷。跟以前那種突然暴漲不同,這次調整更像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國家也說了,要防止樓市出現“斷崖式下跌”,會通過市場和政策結合,讓樓市慢慢調整到位。
回過頭來看最初的問題:今年不買房,三年后是買不起還是隨便挑?根據咱們剛才的分析,答案其實挺明顯了——對于大多數人來說,三年后買房,可能會面臨更多的選擇,而且價格也可能比現在更便宜。
從歷史上看中國樓市之前也經歷過幾次調整。每次調整中,那些急著在下跌早期“抄底”的人,往往都得等很長時間才能解套,甚至虧錢。這提醒我們,在房價下跌的時候急著進場,風險還是不小的。
房子不僅僅是個商品,它也是咱們長期的家。對于真正需要房子住的人來說,只要這房子自己喜歡,經濟上也負擔得起,那就是好房子,不用太糾結短期的價格波動。但如果只是想投資,那現在來看,跟股票、債券等其他投資方式比起來,房子可能已經沒那么大的優勢了。
要判斷未來三年房價怎么走,關鍵還是看人口數量和房子數量這兩大因素,它們決定的方向已經很清楚了。現在的政策更多是為了讓市場調整得沒那么急,而不是要硬把價格拉回去。從長遠看,房價終究要回到大家普遍能買得起的水平,咱們買家討價還價的能力也會越來越強。
我身邊就有活生生的例子。去年底我在北京朝陽區看一套二手房,房東開價1180萬,最后談到1020萬成交,比開價低了100多萬,比前幾年高點時更是跌了不少。而在一些三四線城市,房價跌得更厲害,一套房子兩年時間跌個二三十萬都很常見。
通過這些情況和數據的分析未來三年樓市的基本情況已經很清晰了:房價整體趨勢是下行的,買房的選擇會更多,討價還價的空間也會更大。這并非危言聳聽,而是基于人口變化、房子數量等硬指標做出的判斷。
樓市調整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正常現象也是讓房子回歸“住”的本質的必經之路。對想買房的你來說,理性看待,結合自己的實際需求和經濟能力做決定,才是最聰明的做法。耐心等待,也許三年后你會發現,選擇更多,價格更合適。
本文章由齊家小編整理發布,部分作品來自互聯網,無法核實真實出處,如涉及侵權,請直接聯系小編刪除,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