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網(wǎng)友問:
“我都已經(jīng) 24 歲了,但遇到事情委屈的時候還是選擇哭泣,啥時候才能成熟?”
從生物學(xué)反應(yīng)來說,遇到委屈的時候哭泣和遇到開心的事情歡笑性質(zhì)類似。
可是,由于忌諱和回避痛苦的傾向幾乎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故而,當(dāng)委屈和痛苦來臨的時候,人們習(xí)慣進行防御,希望把自己打扮得泰然自若點,有時可能達到自欺欺人的程度。
遇到事情委屈的時候哭泣又經(jīng)常帶有性別角色偏見,人們可能接受一個女人經(jīng)常在遇到委屈時哭泣,而不愿意看見一個男人這樣,否則就感覺這個男人不夠男人。
可是,我們不要忘記,不論性別,每個人呱呱墜地時,都因離開母親溫暖的子宮體驗到痛苦而大哭!
遇到事情感到委屈時哭泣和一個人對情感的反應(yīng)方式高度相關(guān),而和一個人的年齡沒有必然聯(lián)系,更不是判斷一個人是否成熟的標(biāo)準(zhǔn)。
你說你選擇哭泣,我不太確定這是你的一種有意識選擇,抑或是條件反射。
如果是前者我則傾向相信你已經(jīng)摸索出了適合你的情緒宣泄方式,反而超越了慣于情感壓制和情感隔離的人。
如果是后者則屬于你的個人特色,這種情緒反應(yīng)是中性的,談不上幼稚或者成熟。
人們經(jīng)常說“哭出來是悲傷,哭不出來是抑郁”。
當(dāng)你遇到事情委屈時哭泣,這恰恰可能是情緒反應(yīng)鮮活的特征,不至于痛苦到抑制了情緒宣泄功能,這是從情緒激活到完全平復(fù)的必要過程,沒有這個過程反而不能完成對事情或者喪失的哀悼過程。
最后,我想送給你一句話:“真正的勇士不是不哭泣,而是流著淚依然要前進。”
只要你不因哭泣而忘了腳下的路,那你就不用太在意遇到事情委屈就哭泣的個人特色。
——袁老師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