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學校,教師考核結果和績效工資以及職稱評定密切相關,有的學校甚至把它當作評職稱的硬件,比如鄉鎮表揚可評中級、縣級表揚可評高級,或者考核優秀可以評級,而考核不是優秀則暫時不能評級,等等。
不過,不同地區或者學校對于教師考核結果在職稱評定中的具體要求和所占的權重可能會有所不同。不管考核結果與評定職稱有沒有關系,相信老師們都希望這個考核是公平、公正、公開的。
教師考核,通常指的是對教師在一定時期內的教學成果、教學表現、師德師風、考勤等方面進行的一個綜合評價。在評職稱時,這個考核往往會是比較重要的一個參考依據,有時甚至會直接影響最后的結果。
考核結果如何,可以反映教師在平時工作中各方面的表現,像“優秀”“良好”則可以說明教師在各方面的表現都很出色,那么這些教師在職稱評定中就有了一定的優勢,可能會脫穎而出,而考核結果“一般”或者“較差”,大概率會不利于這些教師的職稱評定。
一般情況下,大家會真誠恭喜能評上的人,而沒有評上的老師會再接再厲,爭取下次有機會參評或者評上。
但有時候沒評上的老師可能會心有不甘,這是為什么呢?我們看一看一鄉鎮小學的教師考核結果就可以了解大致的原因。
這所學校除去校長之后共有教職工20人,其中不帶任何職務的教師只有7人,在編人員18人。
該學校公布了2024年第三季度的教職工考核結果。從表中可以看出,考核分四個等級,即“好”“較好”“一般”“較差”。其中被評為“好”這個等級的共8人,這8人除了一個報賬員不是領導外,其余的7個都是領導,像副校長、辦公室主任、總務主任等。
有意思的是,7個教師無一人優秀,全部都屬于“較好”等級。
真讓人大跌眼鏡,難道沒有一個無任何職務的教師達不到“好”的標準嗎?還是說,這個評定的標準就不一般?這不得不讓人心生疑慮,一線教師都不優秀,這個學校的教學成績應該不咋樣吧?
據知情人說,這個考核確實與職稱評定有關。從考核結果來看,這個學校的一線教師可能很難評上相關職稱。
假如,我們說假如,要是這個結果跟教學工作、師德師風等關系不大,那一定會有很多教師心浮氣躁,從而把心思放到教學之外,這顯然是不利于教育教學工作的,也不利于學校的良性發展。
這個學校應該不是個例。
福建有這樣一所學校,在給教師核定工作量時,規定普通教師每20節課算1個課時,而領導1個講座算4個課時,結果最后有幾位領導分別得了80、120個課時,而普通教師只有十幾個課時。這差距也太大了吧!老師們大概也覺得很奇怪吧。
這樣會導致什么局面?可能一心一意為孩子著想、為教育教學殫精竭慮的教師很難評上相應的職稱,或者會延遲評上。我們不禁要問:這樣真的不會讓一線老師寒心嗎?不會影響真正的教育嗎?
教育無小事。希望與教育有關的事情,都能在公正、公平、公開的范疇內進行,都能被慎重對待。
大家怎么看?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