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很多老年人遭遇以下詐騙
一是冒充客服詐騙(取消百萬保險)
二是冒充公檢法詐騙
老年人被騙情況增多
為什么?
一是詐騙劇本又升級了
二是騙子利用了“視頻會議”、“共享屏幕”
不需要老年人操作轉賬
銀行卡的錢就被轉走了
老年人存在的“六大被騙風險隱患”
01
“冒充客服”詐騙套路,風險指數*****
詐騙分子冒充客服,以老年人辦理了“某某會員”、或者“百萬保險”為由,如不取消,需要每個月扣除固定費用。接到此類電話的老年人非常焦急,急于取消該“業務”,完全按照騙子所說,下載“視頻會議”軟件,打開“共享屏幕”,讓騙子指導取消“業務”。此時,手機信息、銀行信息騙子一覽無余,不知不覺中,騙子就將老人的錢款轉走。
02
“冒充公檢法”詐騙套路,風險指數*****
詐騙分子通過偽造證件和文件,冒充公檢法等單位工作人員,聲稱要對其或其子女執行逮捕等強制措施,利用老人薄弱的法律意識、恐慌的心理以及對子女的關心,以需要資金核查為由騙取老年人的錢財。
03
“中獎”詐騙套路,風險指數****
詐騙分子群發虛假中獎信息或郵件,以退休老人群體為主要目標,待受害人與詐騙分子取得聯系后,對方就以“個人所得稅”“公證費”“轉賬手續費”等各種名目要求受害人匯錢。
04
“虛假投資”詐騙套路,風險指數*****
詐騙分子冒充投資導師、理財專家,發布“專家內幕”虛假消息,并以小額投資返利作為誘餌,誘導老人在虛假詐騙平臺進行投資。
05
“高價保健品”購買陷阱,風險指數*****
詐騙分子打著“保健品”的旗號,利用小恩小惠或者通過贈送禮品、專家講座、義診以及高新科技為噱頭進行促銷,過分夸大保健品功效,混淆保健品和正規藥品及醫療器械產品的區別,甚至安排“托”在臺下協助宣傳,利用老人信息閉塞、渴望健康、認知較弱的特點和從眾心理,誘騙老人花高價購買保健品,不僅導致老人財產損失,甚至威脅生命健康。
06
“養老服務”詐騙套路,風險指數****
詐騙分子通過預售養老床位,虛構養老服務項目等方式,以售后定期返利、高額分紅為由,誘騙老年人大額預存消費或投資開辦養老院,詐騙老年人錢財。
如何增強老年人防騙意識
提升老年人反詐能力
以下十點要牢記
1.不輕信陌生電話及短信。遇到能夠說出自己姓名、身份證號碼、家庭住址等個人信息的電話、短信,要提高警惕,保持謹慎,遇到問題多和子女溝通,如有疑問及時聯系公安機關核實。
2.不點擊陌生鏈接。不要輕易點擊陌生短信、郵件、社交軟件中的鏈接,更不要隨便安裝陌生軟件。
3.不輕易泄露個人信息。不在陌生、不正規的機構、網站填寫資料,妥善保護好自己的銀行密碼、身份證號碼等關鍵信息。
4.不貪圖便宜。牢記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打消“用小錢賺大錢”“吃小虧賺大便宜”的念頭,看好自己的“錢袋子”,凡是涉及錢財,當自己拿不定主意時,一定要找兒女或家人通報情況、征求意見,必要時選擇報警。
5.警惕上門推銷。遇到可疑、陌生的人經常觀望、敲門等情況,要保持警惕。對上門維修、送貨、送禮物等身份不能確定的人員,盡量等子女回家后再接待。
6.保持警戒心理。有些詐騙分子會主動與老年人打招呼、套近乎,表現得很熱情,注意不要和“陌生人”過于接近,以免上當受騙。另外,獨自外出時盡量不帶貴重物品。
7.端正保健理念。要從正規的渠道獲取科學的保健常識,到正規的醫療機構就醫,不輕信所謂的特效藥、神藥、進口藥,以防陷入“藥托”的騙局。
8.警惕各種“講座”。不要參加免費講座、免費旅游、免費茶話會、免費參觀公司等活動,不要盲目相信高額回報的宣傳和所謂“公司實力”,防止陷入詐騙分子的圈套。
9.安裝國家反詐中心軟件。該軟件能有效識別和攔截詐騙電話、詐騙短信。此外,老年人平時要多關注新聞媒體、社區宣傳欄等,提高警惕,加強對詐騙伎倆的識別能力。
10.子女們要多與老年人溝通。向老年人宣傳防范詐騙知識,了解他們的生活尤其是財務狀況,與父母約定大額支出多與子女商量等。
NEXT
天上不會掉餡餅
一夜暴富是陷阱
老年朋友請注意
遇到可疑人員或事情
一定要保持冷靜
多與家人、周圍人員溝通
切勿貪圖小便宜
守護好“錢袋子”
(來源:“南寧市反詐騙”微信公眾號)
(審核:曾慶泉 責編:勞運榮 編輯:蘇發成 校對:農智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