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半年,吉利銀河E5(參數丨圖片)第一次公開的產品分享會上,吉利汽車集團副總裁、吉利設計掌門人陳政首次提到中國品牌也要做全球車,也要做穿越周期的產品。產品上市后,銀河E5訂單大幅度超過預期,這是今年難得破“內卷“的產品。大家開始研究吉利提出的”設計即戰略“概念,復盤吉利銀河誕生至今的整套打法。
A級現象級產品:銀河E5
A級車是世界最難的產品類別。這個象限中有大眾高爾夫、豐田卡羅拉、本田CR-V、豐田RAV4、日產逍客……我們經常談的經典國民車就是這個級別能夠在全球走量的產品。
A級市場的競爭有點類似奧運體操團體賽,在任何一個單項中不能有短板。這一級別汽車產品的購車決策常常是全家集體完成,所以產品可能看似沒有特別之處,但卻能均衡家庭成員每個人的訴求。
吉利的A級電動車銀河E5上市67天,截至10月9日,累計交付量已突破3萬+臺。銀河E5的出現進一步加速A級SUV市場“油電轉化”的速度。同時,海外媒體也開始關注E5。A級產品是最適合全球市場的產品類型——中國很多電動車產品對海外來說體量過大。這個市場已經在全球征戰的是比亞迪元Plus(Atto 3)。在我看來,E5挑起的戰火不只是國內,而且是全球。
2023-2025頻繁踏空的汽車市場需要設計戰略
從2023到2025年的時間周期里,也許會有大量汽車型的產品定義與產品設計出現誤判。這背后最重要的變動數據是電動車市場的滲透率。
全球各市場滲透率差異太大,比如日本不到5%,中國超過50%。
中國研究人員對自己國家的滲透率估計也不準。國家最初預判在2035年實現滲透率超過50%,但事實上2024年已經多月超過50%。
這導致2-3年前市場規劃了過多激進瞄準嘗鮮用戶的產品踏空,市場也有燃油感的產品被迫回爐重置。
2023-2025年汽車市場處于亂戰,需要企業戰略堅定、戰術靈活。吉利將設計置于戰略地位,陳政也提出設計即戰略的打法——即設計團隊需要有經營者的思維模式,在合適的時間、面對合適的市場、推出準確的產品。
設計戰略有點像打仗。2023-2025幾乎是整個2000-2025這1/4個世紀的濃縮——競爭性質沒變,但是烈度強化。用戶極速變化,他們從完全沒有汽車文化進化到電動智能體驗的引領者。年產銷3000萬的市場雖然夠大,但架不住但凡有所追求的汽車品牌全都殺入了這個市場。
吉利設計負責人陳政是過去10年來設計行業的“亂戰高手”。陳政在設計戰略上內盯主流用戶需求的變化,外盯對手的出手策略。他一手用新設計吸引用戶,一手控制新設計進化速度帶亂競爭對手的節奏。
中國品牌的設計對抗最初是按照德國邏輯來的。自主品牌找到家族特征后,先“套娃“然后勻速進化。陳政的打法比較“詭異”,他的設計進化邏輯是突變與漸變結合,同時并不完全追求“套娃”打法。畢竟陳政的老師是Chris Bangle——前寶馬設計負責人。2000年左右,Chris Bangle因為“火焰車身”這種突變設計樹立了寶馬設計的歷史性地位。
銀河獨特的節奏感和吉利的設計突變。
隱身:2022年2月,Autocarweekly撰寫了文章《吉利新能源的布局真的慢了嗎》。內容大概是行業過去預測的2025年電動車轉折點大幅度提前,吉利汽車集團CEO淦家閱在新年致辭吹響戰斗號角。陳政這一年加入了吉利。
突然換擋:2021年12月電動車滲透率是20%,22年12月已經達到了30%。滲透率增長的曲線從平緩變得陡峭。在非常短的時間內,吉利迅速在2023年2月推出了采用智能電動感設計風格的銀河L7和代表吉利電動轉型的銀河之光原型車。陳政帶領設計團隊進入突變期。盡管因此獲得了“上海灘新卷王”的稱號,但這一輪突進,在行業看來成功幫助吉利抓住了市場變化的先機。滲透率過30%是非常重要的信號,電動車不是激進用戶的選擇,普通用戶也開始相信電動車的先進的用戶體驗。最終,電動智能前臉與參數化的燃油臉在2023年4月上海車展完成了分水嶺的交接。而事實上,參數化前臉、無邊界格柵這套燃油打法也是陳政在中國搞起來的。
決戰前的鋪墊:如果一個品牌成功有一場決定性的勝利,那么對吉利銀河而言是A級純電SUV E5。E5并不是銀河第一款產品。2023 年6月銀河L7交付到2024年8月銀河E5開始交付期間,銀河完善了供應鏈、完善了渠道建設,完善了軟件能力。在這一周期中,吉利還提出了“中國設計新范式”,聯合中國美院發布《中國汽車設計話語體系白皮書》,一系列組合拳讓E5在產品力上無瑕疵,在品牌上有溢價。
克制、克制、克制
吉利汽車集團副總裁陳政在2024年上半年E5設計分享會結束后在臺上盯著自己的車,自言自語了三遍“克制”。這幾個詞背后代表了怎樣的邏輯?
現在復盤來看“克制”有幾個層面的思考。
配置合理。用戶需要的配置拉滿,但并不是堆滿用戶不需要的功能,否則產品價格無法控制。
風格不能走極端,設計師不能炫技,不能有太多華而不實的表現欲。
據他介紹,銀河E5的風格設定策略不是少數10%的人極端喜歡,而是滿足市場60%的用戶比較喜歡。這也是為什么早期的時候,少數媒體反饋沒有覺得銀河E5很驚艷,但在推出后這臺車卻大受好評。
中國設計,全球審美,“最大公約數”
吉利設計團隊有一個“最大公約數”的概念。
這套理念與我在歐洲聽到的“50%人特別喜歡、50%人特別討厭才是好設計”似乎不太一樣。
我覺得這可能是中國人與歐洲人骨子里不一樣的地方。歐洲為了表達獨特個性,他們會產生一些高度原創性,但是前臉偏極端的產品;或者為了個性而輸出“冷淡風”的做法。
吉利設計團隊從瓷器中尋找靈感。這種設定克制、簡潔。它的美感跨越了時間、地域、文化、審美的隔閡。至今中國瓷器衍生出的日本瓷器、德國梅森瓷器、荷蘭代爾夫特瓷器還是全球暢銷品。
吉利通過瓷器的靈感表達“氣韻生動”的視覺感受。中國消費者喜歡光滑流動的表面。但如果這種光滑感是蘋果手機那種沒有起伏的平滑感,看久了會乏味,畢竟汽車的體量是如此巨大。銀河E5的側面由9個不同曲率的折面組成,4個高光面,5個陰影面,沒有明顯的線條與折面。我們的審美邏輯不喜歡莫名其妙的凸起凹陷,不喜歡毫無邏輯的線頭……吉利的設計團隊需要不斷微調,讓這種充滿變化的氣韻合理、不冒昧。
總結來說,中國審美最國際化的部分是我們喜歡生動但不極端的氣韻,我們的審美不會為了識別性,而追求極端比例、曲面和符號——這其實是海外設計公司、國外設計師來中國特別不適應的地方。
好的設計不是設計師之間、專業老師之間的相互恭賀與羨慕,好的設計至少要服務大眾消費需求——即“最大公約數”。
只有快一種武功嗎?
陳政的打法看似可以簡單理解為快可以解決一切問題。
事實上,快確實可以解決相當多問題,但除了快,吉利的底層還有一套能力的平衡——品質、成本、速度。
速度不是想快就快,不改變工作流程和工作方法想獲得不同的產出是不可能的。比如一些緊迫的工作是意大利團隊與國內團隊接力完成。
控制成本,消費者是否會不樂意?我曾經和法拉利Enzo超級跑車的設計師奧山清行溝通過什么是好的設計。奧山作為亞洲知名度最高的設計師之一,他的觀點是:超過用戶需求,但不能超過太多——因為你無法交付客戶合理的價格。對于銀河E5而言,產品設計基于成本做創新,不僅是創造美,更多的是在既定環境和條件約束下的最優商業解。
生產制造的品質是好理解的,它有客觀標準。設計的品質是企業決策者的集體審美傾向與設計團隊設計能力共同決定的。陳政認為,企業的決策者決定了審美點上限,設計團隊需要確保下限。汽車設計無論企業是CEO決策、還是集體委員會決策模式,設計團隊都應該至少確保產品不丑。而任何新增的評審意見、任何新的需求滿足,都意味著設計風險。多人決策、求新求變,對于設計穩定性要求很高。他的觀點:經驗能夠提高品質。
但經驗是什么呢?
大力出奇跡,設計師的祛魅
偉大的產品來自于“神之一手”,這是媒體喜歡的故事。
但設計與很多行業一樣,數量是質量與品質的基礎。
陳政的觀念是:大力出奇跡。一次1:1模型都沒做過的,一下子就可以把設計做好是不可能的。中國古代有句話,“無他,但手熟爾”。
在甘迪尼活躍的時代,設計師負責人是每天蹲在油泥制作間和泥打交道的。他們有時候也像五金師傅,用各種實用招數解決設計制造問題。現在行業有一種趨勢,尤其西方設計師喜歡包裝各種華麗的形容詞來描述自己的產品和想法。穿著精心選擇的花色西裝、端著咖啡好像藝術家,信手拈來在A4紙上畫上草圖送給媒體。雖然我很喜歡收到這樣的草圖,因為我畫不出來,但是設計師的禮貌并無法讓我真正理解設計師的深刻洞察。
汽車設計師這個行業有被過度藝術化包裝的傾向。
2024年9月最后一周,我有機會與前豐田全球設計總監御園秀一聊“經驗”。1969年加入豐田的御園秀一親歷了豐田崛起的全過程。他也承認他做過失敗的案例遠遠多于成功的。他也覺得失敗的產品比成功的產品更值得研究。以實事求是的態度真心面對每個項目案例,就是經驗的累積。
被過度包裝的品牌已經不再受歡迎。這個過程是祛魅。
藝術化設計師,也不再是受歡迎的做法。中國的消費者和中國的媒體開始不再相信一個設計大師,某個靈光一現的瞬間在餐巾紙上畫了幾筆就成就了爆款產品。那是60年前Alec Issigonis的故事。團隊過去反復試錯的經驗,對新產品細節反復打磨的投入,決定了最終產品成功的概率。注意,只是概率,并不能保證100%爆款。
這樣的故事不酷,但這就是設計師真實的一面。
全華班還是多國部隊,孤膽英雄還是人民英雄?
陳政第一次提出“中國設計新范式”時,我第一反應是他是不是要玩全中國籍設計師的打法?事實上相反,2023年,他暗度陳倉成立了吉利意大利設計中心。陳政說:敦煌是中華文化的代表,但它吸收了全世界文化的精華。中華文化并不是封閉的,歐洲在塑形方面、在新創意方面有特長,中國理應吸收。關于怎樣的團隊更適合中國的競爭?陳政有這些看法:經過幾十年的競爭,已經不再會出現喬治亞羅、甘迪尼這樣改變設計歷史走向的全能型宗師。汽車設計進化到人民英雄史觀, 設計是一群英雄的并肩作戰,而不是孤膽英雄獨行。沒有人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必須一起協同解決問題。整個設計團隊需要保持多樣性,避免近親繁殖。
要管好多元化的人才,需要靠文化、流程和一定的方法。他的方法是讓大家都清楚別人的特長和自己的短板,彼此尊重,雙方才能協作。
總結
銀河E5成功了,但如果只盯著E5研究,得不出什么有價值的結論。
不能只關注車,要關注背后的人是怎么想的(Design Thinking)。
行業真正值得關注的是吉利銀河的整體戰略布局。在重視設計的頂層框架下和公司創新文化的土壤上,吉利管理團隊對速度與節奏的追求;在強行軍下,速度、成本與品質之間微妙的平衡;針對一款全球車,在審美上的克制,吉利設計團隊利用中國設計思想兼容不同國家偏好……這些幕后的思考與打法讓我們更加深刻理解銀河E5。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