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學”是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提出的一個學術觀點。其核心內涵是:國學不是“漢學”“儒學”等狹隘的國學概念,而是集全中國56個民族文化財富于一身的廣義國學。具體來說:
1. 從創造主體角度:國學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綿延生息過程中,各民族共同創造的文化整體,每一個民族都參與了中華文化的創造。
2. 從內容涵蓋角度:
- 國內各地域文化都包含在“國學”范圍內。比如齊魯文化、荊楚文化、三晉文化、青藏文化、新疆文化、草原文化等,它們共同構成了豐富多彩的中國地域文化體系,都是大國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 除了漢族文化,56個民族的文化也都屬于國學范疇。各民族有著獨特的語言、文字、宗教信仰、風俗習慣、藝術形式等,如藏族的藏傳佛教文化、蒙古族的草原文化、維吾爾族的伊斯蘭文化等,這些都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珍貴財富。
- 歷史上被中國同化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外來文化也可納入國學。例如,佛教傳入中國后,經過長期的發展和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佛教文化,如禪宗等,成為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3. 從學術研究范疇角度:包括了傳統國學所涉及的經、史、子、集等內容,還涵蓋了如敦煌學、西夏學、藏學、回鶻學、佛學等專門的學術領域。
“大國學”概念的提出,打破了傳統對國學的狹隘理解,強調了中國文化的多元性、統一性和包容性,對于增強民族凝聚力、促進民族團結、推動中華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