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上映了電影《我本是高山》,今年上映了電視劇《山花爛漫時》。
電視劇版本豆瓣評分9.4,網上好評如潮;電影版本雖然沒有開分,但是就網上的反饋來說,最多也就4 5分的樣子。
同樣都是改編自張桂梅校長的故事,同樣的故事脈絡,為何有如此大的區別?
只要是認真看過兩部作品的人,不用說全部看完,僅僅看前面一部分就能清晰的看出兩則的差距。
《山花爛漫時》被夸很合理,《我本是高山》被罵也一點也不冤!
群像精彩&個人獨角戲
電視劇版本里有這樣一個劇情:為了學校的經費,張桂梅校長來到城里到處化緣,被企業家戲弄白眼都是習以為常了。
有天張桂梅忙累了,來到一個豆花攤點了一碗豆花吃。
在等豆花的空擋打電話說女校捐款的事情,恰巧被賣豆花的女人聽到了,女人不僅僅故意給她加了很多豆花,怕她吃不飽,還偷偷在豆花碗下面墊了30元。
遞完錢女人就推著車走了,沒說一句話,留下張桂梅校長對著豆花和30塊錢面面相覷。
可能30元不算什么,放現在就夠兩杯奶茶。
可那個年代,這30元可能就是女人一整天的收入。
起早貪黑賣豆花,就賺了幾十塊,她卻沒有一絲的猶豫,就捐給了張桂梅校長。
整場戲女人一句臺詞也沒有,但是將她對女高孩子的關系與體諒張桂梅校長的不易通通表現了出來!
對比那些表面光鮮亮麗,說著捐幾萬好話的企業家,她的人格不知道高尚多少!
建立一所學校,還是這種不收學費的學校,光光是靠張桂梅校長的熱情和信念,怎么可能夠呢?
光是經費就需要教育局的撥款、企業家的捐款、還有賣豆花女人的幫助....
而教學,光靠張桂梅校長也不夠,她也需要丁笑笑、陳四海這樣無私奉獻的老師...
現在的網絡非常喜歡造神,將所有的功勞都攬到一個人身上,忽視了其他奉獻的人,也讓當事人壓力很大。
電視劇版本完美規避了這點,在劇里張桂梅校長無疑是偉大的,但同時其他人的貢獻付出也很好的展示了出來。
電視劇版本是一場精彩的群像戲,每個人都是主角。
而電影版本變成了張桂梅校長一個人的獨角戲,通篇都圍繞著張校長如何努力,著重塑造她的苦難,對其他人甚少著墨,有也是比較負面的描寫。
這樣是設計一點也不合理,不僅讓其他人寒心,也毀壞了張桂梅校長的形象。
真實塑造&刻板塑造
電影版本里的張桂梅校長老是兇巴巴,甚至讓我感覺有股爹味。
用著嚴厲的手段,口口聲聲說著為學生好,但是做事情非常的武斷,強迫學生剪掉長發,強迫她們學習...
初衷是很好的,作為校長也確實需要威嚴,才鎮得住下面的人。
可是電影版本整體感覺側重在嚴上了,讓人覺得有些不近人情了。
現實了解過張桂梅校長的人,是不會這樣刻板印象的。
她雖然嚴厲,但也是真真的關心學生,帶著慈愛。
這點電視劇版本演繹的很好,在谷雨不愿意讀書的時候,她苦口婆心的勸導,愿意為谷雨花3萬擺脫父親的糾纏,帶她去醫院縫針,多次叮囑醫生不要留疤時。
在學生生病去醫院時,被不知情醫生罵對孩子不上心時,她沒有辯駁,滿腦子想的都是孩子的病。
在喝到奶茶后,花了幾千給每個孩子都買一杯奶茶,讓她們見識新事物,鼓勵她們努力學習區獲得自己想要的。
等等例子數不勝數在劇中,電視劇版本所呈現的張桂梅校長并不存在刻板印象,她是嚴厲的,但她也是慈愛的。
若她真的電影版本塑造的那樣,也不會讓那么多學生喜歡了,只會遠遠的敬重她。
真實設定&污名化設定
“山村里家暴酗酒的母親”、“害怕吃苦離開的女友和堅守的男友”、“為了亡夫而創辦女校”,這些有些脫離現實的設定,就來自于電影《我本是高山》。
山里比較封建,沒有接受太多的新思想,所以一直有著嚴重的男尊女卑思維。
在大山里,常常可以看見整日酗酒賭博的父親,和為了操持家而累彎了腰的母親。
家暴酗酒的母親,真的是聞所未聞。
電視劇版本的設計就很好,劇里不僅僅有喪妻酗酒的父親,也有愛女但是家暴妻子的父親,也有想要丈夫回家的妻子,基本都是現在大家比較常見到的。
在貧困山區支教本身就很辛苦,會離開也很正常。
電視劇版本里面,也有老師受不了離開,但是也設計的合情合理。
蔡虹老師等人剛開始也是被“好待遇”哄騙進來的,雖然進來后發現貨不對板,但剛開始也是認真干活,沒有拖后腿。
后面離開也是因為待遇實在太差,承諾的不知道猴年馬月能實現,加上和學生的矛盾。
看電視劇版本非常能共情老師們的離開,實屬人之常情。
但看電影卻只能看出導演對女老師不能吃苦臨陣脫逃的滿滿惡意,和對男老師高貴的認可。
這些都還好,導演的私心罷了,最讓我接受不了的是對張桂梅校長辦校信仰的踐踏污蔑。
電影版本通過不斷閃回亡夫的鏡頭,來突顯出張桂梅校長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繼承亡夫的信念。
真的很惡心!
現實的張桂梅校長確實喪夫,不過她辦校更多的是為了自己對黨的信仰,想要山里的女孩子們走出去,就想劇里說的那樣:“我創辦了女高,收了這些女孩子,我希望她們提高的不只是成績,還應該有眼界 心氣。”
電視劇版本吊打10個電影版本,在我看來它最妙的就是打破了張老師在大多數人心中的傳統印象。
多數人在看過她的很多事跡報道后,會以為她是一個她高尚、傳統、極具奉獻精神的人,同時也伴隨著一些悲情的色。
這就是電影版本所塑造的!
但電視劇版本卻把張老師這個人物演繹得鮮活可愛,她有中國傳統女性的堅韌與堅定亦有現代女性的新潮與開放。
有身上自帶一些東北人與生俱來的直爽與幽默,在荊棘叢中閃耀著人性的光輝照亮了一百個窮苦女孩的人生!
故事主人公塑造的差距,能很大程度影響故事好壞的差距。
你怎么看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