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為2024瓶行宇宙 現場分享
在中國,「性教育」一直是以“野蠻生長”的形式存在的。
從對「月經」、「遺精」、「陰道」、「睪丸」等詞的羞于啟齒,到「媽媽,我是從哪里來的」這一問題的習慣性回避,一直以來,兒童時期的我們很難通過熟悉的教育途徑習得與性有關的知識。但于此同時,「霸總文學」、「廁所小卡片」,在無形中塑造了我們對性的理解。
隨著自媒體傳播的興盛,陸續開始有博主邊防著被平臺刪除,邊一點點努力科普性知識。遺憾的是,受限于平臺的審核,對于一些科學詞匯,常需通過打碼或隱晦描述才能讓內容得以發出。
性不是只有性行為,還有人和人之間的關系、性別平等的意識;有怎樣去保護自己、怎樣拒絕不喜歡的身體接觸,還有怎樣做出負責任的選擇。
缺少系統化、常規化的性教育開展環境和場景,完整的性教育也就難以發生。
過去,或許很多人會認為阻礙中國性教育發展的核心因素是不重視。事實上,我們已經邁過了“意識到性教育重要”這一階段。在很多中西部的農村地區,絕大多數家長都會認為性教育是必要的、是要教的。
那在今天,性教育在中國面臨的阻礙究竟是什么?我們還有著怎樣的解法呢?
「你我伙伴」是一個專門為 6-18 歲兒童和青少年提供優質性教育服務的公益項目。該項目伙伴長期在一線和學校、家長打交道,在真實的課堂中和同學們交流對性的認知,并由此積攢了一套創新的系統化、常規化性教育課程開展方式。
在 2024 年瓶行宇宙社會創新節上,項目發起人張耀華分享了他和項目伙伴們對中國性教育現狀的最新觀察,以及分享了 Ta 們的項目如何回應當下中國性教育面臨的困境。
下文是耀華的分享記錄。
關注視頻號,收獲更多分享
互動游戲:月經和遺精
各位伙伴大家好,我是耀華,來自「你我伙伴」。
首先我想先花三四分鐘時間跟大家做個小游戲。
接下來我會把大家當成小學三年級的小朋友,我們一起來做一個在小學三年級的性教育課上會做的活動。需要大家兩人一組面對面就坐,伸出雙手交錯放置,以確保伸出的雙手能夠拍到對方的手。
在這個環節當中一個小朋友來扮演「月經」,另一個小朋友則扮演「遺精」。等一會兒老師會講的故事里面包含「月經」和「遺經」這兩個關鍵詞。當老師說到「月經」的時候,扮演月經的人就要去拍對方的手,另一個人就要躲開;同樣當提到「遺經」的時候,扮演遺精的人就要去拍,另一個人就要躲,就是一個考驗大家反應力的游戲。
好,小朋友們都準備好了,老師要開始講這個故事啦。
現場游戲過程
有一個女同學,她叫陳英俊,上初中一年級,一天清晨她到了學校,她發現自己來...得太早了?。ㄓ^眾笑)
就在這個時候她發現,自己來了...「月經」。
由于她在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就上過一節性教育課,知道來...「月經」應該怎么辦,所以她非常鎮定地從書包里面拿出衛生巾換上,順利地度過了她的第一次...「月經」。
可是她有一個男同學,叫張楠楠,他就沒有這么順利了。早上起來的時候他發現自己的內褲上有一些白色的...液體,還以為是前一天晚上喝的牛奶尿了出來。好在這個時候,他的爸爸發現了,跟他說,你這是...「遺精」了,所以應該換掉自己的內褲,并且換上干凈的床單。就這樣,陳英俊和張楠楠都度過了 Ta 們青春期最重要的兩個現象:「月經」,和「遺精」。
好,結束了。我們今天要一起來學習的是青春期這一節課的知識。
回到我們今天的分享:我們是一家專門給 6 - 18 歲的孩子做性教育的公益組織,今天跟大家分享的主題是——讓性教育和說話一樣簡單,和吃飯一樣重要。這也是我們機構希望達到的目標。
性教育何時開始?
我想先請大家分享一下,你會在什么時候覺得應該給孩子開展性教育?
觀眾1:懷孕的時候。
觀眾2:孩子會說話的時候。
觀眾3:孩子發現男生女生有區別的時候。孩子會問為什么他有「小雞雞」,而我(作為媽媽)沒有。或者他為什么是蹲著尿尿,我是站著尿尿。
觀眾4:孩子 3 歲的時候就應該給 Ta 開展性教育。
觀眾5:孩子會有「性別」這個問題的時候。
事實上并不是所有的家長和老師都會像剛才大家的回答一樣,覺得應該在 3 歲的時候、在孩子剛出生的時候、會說話的時候、會有性別意識的時候,就要開展性教育。
在性教育這方面有很多遺憾的故事,例如有一個小學三年級的女孩的家長曾經跟我們講過這樣一個事情:
有次學校開家長會,她的孩子考得很差,家長會結束后她帶著孩子回家,一路上都忍著怒氣沒發火,但是等回到家開始吃飯的時候,她終于忍不住了,把飯碗放在桌上,指著孩子的鼻子罵道:”你怎么這么笨,像頭豬一樣”。
她三年級的女兒也不甘示弱,迅速地把飯碗往桌上一扔,指著她媽媽的鼻子說:“你既然這么討厭我,你為什么不用安全套?你還要把我生下來!”
女兒的話震驚了所有人,整個家庭的注意力瞬間從她的孩子考得很差,轉移到了三年級的孩子是怎么知道安全套的。
很多家長都在騙自己,說我們的孩子還很小, Ta 們什么都不懂, Ta 們怎么會知道這些呢?但是在真實的課堂當中,孩子所了解的比我們想象要多得多。
這是一個來自成都的 9 歲的小學三年級的男孩兒在語文課上創作的小說作品,名字叫《霸總狂歡之夜》:
大家可以看到這篇小說其實描寫得非常的細致,但其中有非常多錯誤。無論是對于性別的,還是性行為的錯誤的理解,這其實已經可以算一篇色情作品了。
我們發現孩子對性的了解程度跟家長和老師以為的有很大差異。事實上 Ta 們不止知道,而且 Ta 們有非常多的途徑去知道。很多孩子對于網絡設備、對于使用手機的掌握比成年人要多得多得多,而且 Ta 們有大量的可以獲取這些途徑的渠道、有很多的途徑去了解很多關于性的知識,但是很可能 Ta 們了解到的信息當中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是正確的。
再來看一張圖片,這是甘肅一個村級中學的初一班級的孩子們,在 Ta 們的老師進行第一堂課性教育課的時候問看到性會想到什么的時候,所給出的回答:
從孩子們的回答可以看到, Ta 們對于性的了解是非常多的。但是不知道大家觀察到沒有,這里面絕大多數的詞都是關于性行為的。
但是性不是只有性行為,還有人和人之間的關系、性別平等的意識,有怎樣去保護自己、怎樣拒絕不喜歡的身體接觸,還有怎樣做出負責任的選擇,好讓自己的身體不至于陷入到一次又一次的意外懷孕,或者是無休止的生育當中去。
除了普通的孩子,殘障孩子的生活一樣會因為性教育的缺失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一個心智障礙的女孩兒,由于沒有接受過性教育,她不知道如何在每一次來月經的時候換衛生巾。如果大家了解過心智障礙,可能就會明白換衛生巾對于她們來說是多么復雜的步驟。
在我們的教學當中,一個心智障礙的女孩要通過 6 節課、要上 5 個周才能掌握換衛生巾的 12 個步驟,連洗手都是其中需要單獨拎出來的一個步驟。對于她來說這么重要的課如果沒有學習過,就只能在每一次來月經的時候都待在家里面,不能去上學,因為她在學校沒有辦法換衛生巾,會弄臟褲子,這個時候又要涉及到換褲子,而且她有可能把衛生巾拿在手里面轉,弄得教室里面到處都是血。
性教育缺失帶給孩子們的挑戰
所以接受性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性教育缺失可能會給孩子們帶來方方面面的挑戰。除了非常顯性的、我們在新聞當中看到過很多的故事,性教育缺失還可能會帶來:
第一,非意愿妊娠(就是常說的意外懷孕)和高發的重復流產。中國每年有超過 50% 的流產手術都是給 24 歲以下的未婚女性。而且很多都是不安全的流產,因為她們找的可能不是正規的機構。
第二,艾滋病的傳播逐漸低齡化,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孩子年齡越來越低。其中,性傳播占到了艾滋病傳染途徑的近 98.6%??墒且粋€很搞笑的事情是,我們學校的性教育在談到艾滋病預防的時候對性閉口不談。仿佛艾滋病是從天而降似的,是不需要通過性行為的。
有一個職業學校的校長每年都會請我們去講艾滋病防治,因為這是一個對學校的考核指標。我們問校長能否在講座里面講一些跟懷孕和避孕相關的內容,這位校長說:“不用老師,我們的孩子都很乖的,Ta 們都是從農村來的,什么都不懂,你們不講 Ta 們還不懂,你們一講反而什么都懂了”。
結果幾個星期之后這位校長就給我打電話說:“老師不得了,快來呀,我們的孩子在操場上把孩子生下來了”。
到學校之后,我問為什么整個懷孕的過程都沒有一個老師或同學發現。Ta 們說這個孩子平常就非常的能吃,然后她在那段時間的食欲非常好,Ta 們以為她只是吃胖了。我說這孩子自己也不知道嗎?其實月經推遲 7 - 10 天就要考慮懷孕的可能了,可惜很多孩子是不知道這個基本的知識的。她們只知道通過惡心、嘔吐的癥狀判斷可能懷孕,但是每個人體質是不一樣的,懷孕的癥狀也不盡相同。
第三,大家可能會發現從 2017 年開始,媒體平均每天都報道至少一起性侵案件,特別是這一兩年,校園欺凌案件的曝光也越來越頻繁了。例如河北的校園欺凌案件、山西大同的校園欺凌案件,在這些案件當中,性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表現權力關系的形式。一些孩子在想要向其他人表達他的力量、表現他的強大的時候,會使用性來表達,例如強迫其他人舔他的生殖器、甚至有生殖器的插入行為。沒有接受過性教育的孩子可能會錯誤的使用性,或者說把性作為他彰顯權力的一種不正當的手段。
第四,除了這些以外,在青春期還會產生大量的身心困惑。例如身體變化,由于不了解青春期會出現的身體變化,Ta 們可能會恐懼、會害怕。
第五,還有網絡的發展在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色情信息的泛濫。直接影響就是孩子們有可能沉迷于此,前面看到的那名小學生創作的作品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
最后,第六,陌生社交帶來的不安全性行為。網絡的發展帶來了更便捷的社交可能,但它很有可能會轉化為線下的面對面的社交,當中就有很多是不安全的、被迫的性行為。
國內性教育現狀
既然性教育這么重要、這么緊迫,我們都知道缺少性教育會帶來各種各樣的問題。請大家判斷一下,如果給中國的性教育打分,滿分 10 分,當下的狀況是幾分?
現場好幾位朋友打了 0 分、2 分、3分,還有 0.5 分的。好像幾乎沒有打超過 6 分?基本上都是 1 到 2 分。
事實上,中國性教育雖然算不上做得很好,但也不至于完全空白。而和大家的刻板認知相反的是,由于宗教的影響,美洲一些國家的性教育,是做得相當差的。與之相反,歐洲國家的性教育做得比較好。而中國的性教育做得不好也不差,但是中國的很多實踐在全世界都是處于比較領先的。
但從研究數據來看,在中國,只有 40% 的 15 歲到 24 歲的青少年表示 Ta 們曾經接受過性教育。15 - 24 歲這個年齡段都只有 40%,那我們猜測在更低的年齡段接受過性教育的比例是比這還要低的。
那 Ta 們接受的內容好不好呢?也不太好。Ta 們學習的內容更多地集中在禁欲或對艾滋病的了解,也就是讓孩子不要發生性行為。我走訪過一個甘肅農村的學校,這個學校的老師很離譜,但是我知道絕大多數的老師上性教育課都是這樣的。
他要初二一個班的所有女生,簽署不發生婚前性行為的承諾書,然后貼在教室后面一個專門的板報上,大家覺得有用嗎?我們都知道,沒用的。但這樣的禁欲性教育在性教育當中非常普遍。
性教育的門檻
剛才問大家會在什么時候覺得孩子應該接受性教育,有很多家長老師都認為性教育很重要、很緊迫,應該盡早去做。那為什么只有這么少的孩子能接受到性教育呢?
首先我們可以排除觀念的影響。大家可能會覺得是因為這個場域里面的人都是年輕人,所以才會有這樣的答案,要是換到一個都是中老年人的場子,Ta 們可能就會覺得性教育不那么重要、不那么緊迫了。
但其實不是這樣的,在我們去過的很多的中西部的農村地區,絕大多數家長都會認為性教育的重要性如果滿分是 10 分,就打 10 分, Ta 們都覺得應該做。
問題在于門檻太高了。
家長不知道該怎么講,怕講錯、講的尺度不對。學校沒有專門的課程,老師也不知道該怎么講。根源問題在于,性教育是一個很專業的事情,涉及到很多學科的知識;再就是有些詞語大家很難說出口。
很多家長至今還在用「小雞雞」、「小妹妹」、「娃娃」來代稱孩子的生殖器,但是其實如果我們去做性教育,就會知道說出「陰莖」、「陰道」、「子宮」、「卵巢」其實是一件很普通的事。可是對于很多老師來說做性教育最難的就是講這些科學名詞。
在我們機構開發的針對中小學的 28 節性教育課里面,生殖系統這一節課至今為止依然是上課概率最低的,是最少被老師選擇的主題。這在相當程度上表明,老師們在把這些名詞說出口這件事上還是有障礙。還有就是尺度很難把握,老師很難知道講到什么程度,無法把握講到這里和講到那里之間的微妙的關系,擔心講了學生就會去做。
我們關注到了這個問題,而且我們發現門檻太高造成的結果是,一直只有少數的專家和專業人士在做性教育。可是中國地域非常大,中國光是在學校就讀的 6 - 18 歲的青少年就有一億九千萬,可是中國能夠做性教育的專業機構,一只手就數的過來。當然如果把那些服務機構全都算進來,數量就相當多了,但是專業機構還是非常非常少的。
這么少的機構怎么能去面對這么龐大的人群規模呢?
你我伙伴的行動
因此,我們的核心工作就是把門檻降下來,其中最關鍵的一件事就是把每節 40 到 45 分鐘的課設置成了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用 1~2 個動畫視頻代替原來老師需要講的專業的、說不出口的、尺度把握不好的知識,把原本需要一兩年、兩三年的性教育培訓變簡短,快速地利用一些工具來代替。
當然老師也不是完全不講,課程還設置了另一個部分,是 2~3 個參與式活動。老師經過培訓以后,Ta 需要通過這些參與式活動帶領學生去引入、討論、分享、鞏固、練習、總結。
在這兩個部分的共同作用下,課程能夠在保證深入性、參與性、趣味性的同時,還保持知識的準確性和一致性,這樣一來無論在任何地方上課都沒有差異了。
這么做有很多好處:
第一個是課程的標準化使后期控制質量的難度和要求降低了。
第二個是降低了專業門檻、培訓難度、心理壓力和時間投入,使得所有人都有機會成為性教育老師,以前只有很專業的人才能做,但是有了這樣的工具之后,每個人都能做。學校里能上性教育課的就不再只是心理老師,學校的會計、校醫、體育老師、團委老師、少先隊輔導員等等,都可以成為性教育老師。
第三個是門檻的降低擴大了動員的范圍,大家可以快速上手參與。
課程研發完成之后,我們在推廣的過程中跟清華大學合作做了國內的性教育領域的第一個隨機對照實驗。
實驗結果表明,與對照組相比,學習了你我伙伴性教育課程的學生在知識、態度、行為各個方面都有非常顯著的提升。在知識層面,初中組的學生實現了 100% 的增長,這里的 100% 不是說原來是 0,現在增長了100%,而是說所有學生的知識都有增長;高中組的學生實現了 75% 的增長,而且經過了一年后增長幅度依然保持在 50% 左右。
此外在行為上, Ta 們對于性別的刻板印象,對于性暴力、性的負面消極態度也有所降低。即孩子提前發生性行為,或者是在性行為中采取不安全的措施的比例。
雖然我們機構很小,但是通過這樣的課程推廣,從 2017 年年底到現在,我們已經在全國的 29 個省的 581 個縣,支持全國各地的組織利用這套技術和培訓開展了課程。目前為止,已經在 3724 所學校,培養了一萬五千名講師,服務了 458 萬名學生,雖然相較于一億九千萬還很遠,但是我們意識到如果課程本身有效,那通過不斷的社會動員和復制,服務到所有的孩子也是有可能的。
愿景
如果我們有這樣的性教育,那小孩子可以從課程當中學習到,我們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都是源于精子和卵子形成的受精卵。
殘障的孩子,會因為知道這一點而感受到 Ta 們其實和其他人沒有什么不一樣,沒有必要因為身體上的障礙讓別人低看一等。
等孩子們到青春期的時候,Ta 們知道怎樣去更加輕松地應對身體的變化,學習如何跟人相處,包容身邊的差異, Ta 們可能就不會成為校園欺凌的施暴者或旁觀者,甚至可能會在被欺凌者遭受欺凌的時候勇敢地站出來。
到他長大的時候,他可以尊重不同人的選擇,知道怎樣做出對自己的健康和行為負責任的決定。我們希望每個孩子都能通過性教育獲得全面的信息、建立自己的判斷能力,最終能夠做出對自己和他人負責任的決定。
這就是我們這一個小小的公益項目,它正在不斷復制的過程當中。我們看到它能對未來社會的多元、平等、包容和尊重出一點點力。如果未來整個社會的包容度和互相尊重的程度提高了,我們可以驕傲地說曾經為此努力過。
所以如果大家有任何可能向周圍的孩子、周圍的學校、周圍的老師家長推廣性教育的機會,都可以向 Ta 們推薦你我伙伴的課程,我們可以去到 Ta 們的身邊,給 Ta 們送去針對小學和中學的 28 節專業的性教育課程,這就是我今天的分享,非常感謝大家。
更多提問??
提問1:在我們的基礎課程之外,好奇會有學校需要個性化的課程嗎?
個性化需求是肯定會有的,或者說根據每一次教學的對象不同,每次性教育課程都應該有其側重點上的調整。課程更多的還是知識和信息的傳遞,好的性教育課程還會涉及價值觀的討論和澄清,除了課程以外,兒童青少年還會有各種各樣的個體需求和困惑需要解決,例如關于身體意象、性傾向、關系的困惑等等。
提問2:老師有提到性教育對各個年齡段的孩子、不同的群體以及所有人長大之后的影響,那我們是否有對成年人的性教育課呢?
目前你我伙伴的服務對象是聚焦在6-18歲這個群體,這是根據性教育目前待回應的社會問題規模、優先級和成本效益等因素綜合考慮的,所以我們目前還沒有涉及對成年人的課程。不過,市場上有非常多針對成年人的性教育產品,包括課程、書籍、體驗工作坊等等,針對成年人的性教育也會更多聚焦于親密關系、性愉悅等話題。
提問3:如果有學校、個人想要學習我們的課程,需要如何引進或者加入,費用情況如何呢?(想了解是否會是一個門檻)
目前你我伙伴正在尋找中小學和殘障兩個領域的性教育課程合作伙伴,我們的課程授權本身是不收取費用的,會對合作伙伴的講師參與培訓和考試有要求,只要合作伙伴是正式登記成立的社會組織、學校等組織機構都可以申請。詳細合作方案可以關注你我伙伴公眾號獲取。
瓶行對話分享者
張耀華
「你我伙伴」性教育公益項目發起人,中國性學會家庭性教育分會副秘書長,人民衛生出版社中小學性教育系列叢書副主編,廣東省學校健康教育課程專家組成員。2020年福布斯中國30歲以下精英,2022年博鰲青年領袖,2023 屆銀杏伙伴。
延展閱讀
張耀華:為性教育發光發熱,是一件很酷的事
張耀華:邊走邊唱,從志愿者到組織負責人的10年歷程
編輯&排版志愿者
真真
Let's make change!
此次系列內容由志愿者協助完成,
謝謝大家的投入
論壇召集人 | 治霖、Angel
策劃 | 阿菜 麒麟
講者對接 | Amy
活動執行 | 綿綿
設計 | ali 蓁蓁
校對 | 海琳
編輯 | 短短
關于 2024 年瓶行宇宙社會創新節:
更多瓶行對話內容:
景斯陽:在中國,一個邊研究食物,邊回應氣候變化的大學專業
扎瓊巴讓:20 年,關于一位牧民如何「回家」的故事
評論尸:錢多事少離家近,中國人幾十年來的一場幸福終局幻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