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英雄多,蜀漢有張飛、關羽、馬超、黃忠和趙云等“五虎上將”,曹魏更厲害,不僅有韋典和許褚“虎賁雙雄”,還有張遼、張郃、于禁、樂進和徐晃等“五子良將”。而東吳那邊,猛將也不少,大名鼎鼎的“江東十二虎臣”,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程普、黃蓋、韓當、蔣欽、周泰、陳武、董襲、甘寧、凌統、徐盛、潘璋和丁奉十二將,個個皆是勇冠三軍之輩!
而在《三國演義》中,鼎鼎有名的猛將就更多了。據說有人統計過,就《三國演義》一書,有名有姓的猛將達到了436個!而在這些人中,最受大家喜愛的無疑是白馬銀槍、曾單槍匹馬勇闖百萬曹營成功救出小主阿斗的趙云。
趙云是《三國演義》中的常勝將軍,他憑借手中一桿亮銀槍,屢立戰功。高覽在他的槍下,被一合挑殺,“大名鼎鼎”的邢道榮,被他一槍刺死。即便是古稀之年,于鳳鳴山巔,他仍能以一己之力,斬將奪旗,一戰挫五雄,其英勇之姿,猶如不老青松,傲立風霜!
趙云之威,不僅在于其力戰群雄未嘗一敗,更在于那份超凡脫俗的武勇與智慧并存的將才風范。他仿佛是沙場上的戰神,畢生歷經四十多戰,單挑從無敗績!正是這份近乎完美的戰績,讓人不禁遐想,在《三國演義》中,趙云是不是真的沒有敵手?
當然不是!因為《三國演義》高手實在太多了,趙云雖勇,亦非孤峰獨聳。縱觀全書,能戰勝趙云的,大概有6人,他們就是“1呂2兀3張飛,4關5馬6顏良!”中所指的呂布、兀突骨、張飛、關羽、馬超和顏良。
有人問:那這六位能戰勝趙云的高手,他們的排名情況是怎么樣的呢?還有,為何這樣排名?兀突骨,為何能?排?第二名這么前?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1呂:指排名第一的是呂布
呂布,呂溫侯,三國演義中的“飛將”。大家應該都知道王昌齡有詩贊李廣“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而俠哥在看過《三國演義》后,也作一詩贊夸呂布,詩曰“虎牢關前飛將猛,一騎當千震九州!”俠哥并不是亂夸,憶當時,虎牢關前,呂溫侯簡直就是孤膽英雄,只憑一己之力,力撼劉、關、張三英,最終雖然敗走,但能同時面對關羽和張飛兩位“萬人敵”的聯手而不敗,甚至在劉備加入進來后,以一敵三,還激戰了良久,才退走,其武藝之高強,令人嘆為觀止。
除了在虎牢關前“以一敵三”之外,呂布還有“以一敵六”的戰績,讓人直嘆戰神也不過如此!
那是在濮陽之戰,呂布獨斗曹操麾下六大猛將,赤兔如龍躍戰場,方天畫戟寒光閃。
曹操這邊首先出戰的是許褚,他才與呂布戰了二十回合左右,旁觀的曹操就已經看出呂布“非一人能勝”,于是又叫典韋出去助陣。
許褚和典韋,人稱“虎賁雙雄”,乃是曹操麾下最厲害的兩位猛將。他們隨便一人,皆能力撼山河,二人聯手,想想就知道有多恐怖。然而,二人聯手,卻還是拿不下呂布。
曹操見狀,趕緊又命夏侯惇、夏侯淵、李典和樂進四將齊出,與“虎賁雙雄”一起,六將圍攻呂布。這一來,好比六大派圍攻光明頂,明教雖然厲害,但六大派人多啊,同理,呂布雖勇,但雙拳難敵四手,何況對方是十二手。最終,呂布選擇退走。這一戰,呂布雖敗,但與虎牢關之戰相似,可謂雖敗猶榮。這不,從他這兩戰之后,聲望更加如日中天,便可見一斑。
呂布雖然沒有與趙云有過直接的交手,但從呂布的戰績可以看出,有“人中呂布,馬中赤兔”美譽的他,確實是夜空中最閃亮的星。他手中的那桿方天畫戟,舞動間風云變色,簡直就是《三國演義》中武勇的巔峰象征!再結合,我們都很熟悉的順口溜——不管是“一呂二馬三典韋”,還是“一呂二趙三典韋”,呂布的第一之位,一直無人能夠撼動!因此,如果呂布與手使龍膽槍的趙云有一戰的話,那肯定是非常驚心動魄的!
趙云,槍出如龍,其槍法之精妙,身法之靈動,堪稱《三國演義》中的一段傳奇。然而,當他面對的是被譽為“非一人可勝”的呂布時,勝負的天平似乎早已在冥冥中有所傾斜。呂布,不僅力大過人,更兼武藝超群,方天畫戟一揮,猶如九天神雷,勢不可擋。他的每一次沖鋒,都仿佛能撕裂空氣,震顫大地,讓人不由自主地心生敬畏。
趙云或許會展現出他無與倫比的槍法與身法,如游龍戲水,靈活多變,試圖尋找呂布的破綻。但呂布,這位戰場上的不敗神話,卻總能以他那驚人的力量與敏銳的直覺,將趙云的攻勢一一化解。所以,我們不得不承認,趙云雖強,但在呂布戰神一般的“天花板級別”的武力值面前,仍顯得稍遜一籌。所以,兩人如果有一戰,最后勝出的一定是呂布。
還有,因為呂布是《三國演義》中的武力天花板,所以,在能戰勝趙云的6大高手中,他排第一,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了。
2兀:指排名第二的是兀突骨
兀突骨,烏戈國的國王,他身有鱗甲,不僅箭射不入、刀槍不入,還長得像個巨人一般,何以見得呢?書中說他身長丈二啊。不說別的,就說他刀槍不入這一項就老厲害了,趙云槍法是堪稱天下一絕,但人家“刀槍不入”啊,你長槍刺他不進,再厲害也是枉然。
“那我打不敗他,他也不見得就能打敗我啊?”有人這樣問。
兄弟,他是個巨人啊,電視中的巨人看過吧,那身材,高大得好像一座山一般,讓人望而生畏。而巨人,往往力氣也是大得超乎想象。所以,像兀突骨這樣,不僅擁銅墻鐵壁般的身軀,他的力量甚至能撼動山河,輕輕一揮手,便是風卷殘云之勢。
再加上,他騎的不是馬,而是大象,大象的力氣也是非常大的。我們聽評書,經常聽說書人說李存孝、李元霸“兩臂有四象不過之力”。本來他人就特別大,座騎又比馬大,在戰場上,他每走一步,便如同移動的山岳。所以,趙云如果與他交手,在龍膽槍傷不了對方的情況下,即便有心抵抗,也只能被其巨力輕易掀翻,難以近身。而他要攻擊趙云的話,卻能居高臨下,憑借巨人的身份,隨意揮動手臂,便給人一種壓迫感!而只要給他掃到,就會讓人大受傷。
因此,不說趙云,就連呂布都有人懷疑——不知道他能否戰勝兀突骨?這既是兀突骨能在一眾高手中排名第二的原因,也是諸葛亮沒有派趙云出戰兀突骨的緣故吧。
最后,深知對付兀突骨這樣的奇人,硬碰硬絕非良策的諸葛亮施展奇謀,利用天時地利,最終尋得了破解兀突骨“刀槍不入”之法——采用火攻之計。
在熊熊的大火之中,兀突骨雖勇猛無畏,卻也無法抵擋自然的威力,一代巨人終在熊熊烈火中隕落。
3張飛:指排名第三的是張飛
張飛,劉備和關羽的結義兄弟,蜀漢五虎上將之一。他擅使一桿丈八蛇矛,殺曹豹、刺紀靈,多次挑戰呂布,勇猛無比。長坂橋上,單騎斷后,大喝一聲:““燕人張翼德在此!誰敢與我決一死戰?”嚇得夏侯杰當場落馬而亡,百萬曹軍連忙掉轉馬頭撤退而去。其氣場之強,甚至超過呂布!
張飛和關羽是三國中少有的“萬人敵”,兩人是結義大哥劉備的左膀右臂,他們的武藝不相伯仲,到底誰更厲害一些,大家眾說紛紜。不過,從關羽在被曹操夸贊的時候,他曾說過“某何足道哉!吾弟張翼德于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頭,如探囊取物耳。”這樣的話,從中可以看出,天生狂傲自負的關羽自己也認為,結義兄弟張飛的本事更在他之上。因此,張飛力壓關羽,排在第三,也就不難理解了。
此外,宋代詩人祖龍圖也曾說過:“蜀之諸將,惟飛最雄”。這話什么意思呢?就是說蜀國的猛將啊,就屬張飛最勇猛,最厲害!既然如此,那他的本事肯定是在同為蜀將的趙云之上的。這一點,從張飛多次與呂布交手,并且每次都有進步便能看出。所以,如果張飛與趙云一戰的話,勝出的應該是張飛。
4關:指排名第四的是關羽
關羽,蜀漢五虎上將之首。有人說,既然關羽是五虎上將之首,那他為什么排在張飛之后呢?那是因為五虎上將之首,不是單純看武力值評出的。再說張飛雖然武力值高過關羽,但高的并不多,而關羽又是張飛的“二哥”,不管怎么說,五虎上將之首給關羽總比給張飛更合適。
關羽是《三國演義》中斬殺超一流高手最多的一個,他一刀殺顏良,溫酒斬華雄,不四合誅文丑,等等。作為蜀國猛將中,排名僅次于張飛的關羽,本事肯定是要高于趙云的。這一點,從趙云與文丑大戰五六十個回合不分上下,而關羽只用幾個回合便殺了文丑便可以看出。因此,如果關羽與趙云一戰的話,勝出的自然應該是關羽。
5馬:指排名第五的是馬超
馬超,蜀漢五虎上將之一,武藝超群,槍出如龍。他是西涼的第一高手,比西涼第二高手龐德威望高很多,西涼人都尊他為“神威天將軍”。他十七歲便在戰場上一鳴驚人,不數合刺死王方,一個照面生擒李蒙。
馬超在《三國演義》中最亮眼的戰績是他為父報仇時,不十合打敗于禁,二十合打跑張郃——這速度,比趙云用了三十多個回合才打跑張郃的戰績,明顯要厲害很多。當然啦,趙云那會兒連軸轉打了好幾場硬仗,體力條都快見底了,所以,這個對比,參考價值不大,權當看看熱鬧得了。
那從哪里可以看出他能戰勝趙云呢?便是馬超與張飛之間的交手戰績。兩人之間的大戰,仿佛一場持久戰,共分了三場,大戰超過兩百多個回合,愣是沒分出個高低上下來。
張飛勇猛得連武圣關羽見了都得豎大拇指,自愧弗如,可馬超呢,愣是跟老張纏斗了許久,而且一直不相上下。這說明什么啊,這說明馬超的實力就算不如張飛,但也絕對不會差太多。
再瞧瞧,連文丑那種在關關羽面前顯得非常遜色的角色,都能讓趙云頭疼一陣子,那錦馬超,被曹操稱為“呂布再世”的錦袍勇士,想要在和趙云的較量中脫穎而出,豈不是易如反掌?所以說,馬超能戰勝趙云,那可不是吹的,是實力使然也。
至于馬超為何排在顏良之前嘛,這一點,由于馬超和顏良也沒有直接的交手記錄,所以,大家見仁見智吧。俠歌綜合馬超在《三國演義》中的所有戰績以及曹操對他的超高的評價,覺得馬超的實力應該略強一些。
6顏良:指排名第六的是顏良
顏良,“河北四庭柱”之首,他與文丑并稱“河北雙雄”,兩人是袁紹麾下的左右先鋒。袁紹對他們二人非常倚重,甚至將他們視為自己手中的兩張王炸。想當年,華雄在戰場上橫行霸道,十八路諸侯的猛將們跟割韭菜似的被他一茬茬撂倒,諸侯們嚇得臉跟調色盤似的。這時候,袁紹悠悠來了一句:“哎,要不是我的兩員上將顏良、文丑皆不在此,何以至此?他們兩人,只要有一人在此,何懼區區華雄!”這話一出,大家都心知肚明了,顏良、文丑在老袁的心中啊,那可是戰功赫赫,金光閃閃的存在!
不過,雖然說顏良和文丑,并稱“雙雄”,但顏良那身手,絕對是哥哥級別的。不信?你瞅瞅白馬之戰和延津之戰,顏良和文丑的表現,差別還是挺大的。
白馬之戰中的顏良,那是碾壓式的存在,他一出馬,宋憲、魏續秒變背景板,能與許禇大戰五十多個回合不分勝負的徐晃,只堅持了二十回合就敗下了陣去。面對戰場上叫囂的老顏,曹營眾將一個個跟鵪鶉似的,縮著脖子不敢吭聲。
反觀文丑在延津之戰中的表現,就差點意思了。雖然文丑也賣力揮舞著手中的大刀,但當曹操一大聲問“誰敢去料理文丑?”時,張遼、徐晃立馬跟打了雞血似的搶著上。最終,文丑雖然憑借超強的本事,擊退了他們,但他完全達不到顏良的那種碾壓氣勢。所以,顏良的本事肯定是要比文丑厲害許多的。
因此,回想一下,趙云與文丑大戰五六十個回合不分勝負的情景,如果趙云對上的不是文丑而是顏良的話,嘿,那場面,我猜啊,顏良大概會笑瞇瞇地說:“趙云老弟,咱倆來比劃比劃,讓我看看你的槍法是不是跟傳說中一樣快如閃電?”然后,嗯,你懂的,勝出的一方嘛,不錯,就是“河北四庭柱”之首有顏良。總之,顏良是很有實力的,只因為他在最終死在了關羽的一刀之下,被許多人嚴重低估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