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淵已經拿下大興城,推楊侑為傀儡皇帝之時,李密和王世充還在洛陽附近鏖戰。之后瓦崗寨內部發生內訌,李密誅殺了翟讓,將單雄信等人收歸自己麾下。在取得了瓦崗軍的統治權之后,李密確實也帶領瓦崗軍打出了一個小高潮,一方面在洛南之戰中大敗了王世充,進而又攻占了金墉城,洛陽似乎已經唾手可得。那么李密是如何打敗王世充的?李密攻占金墉城是否意味著李密的形勢在日趨好轉呢?我們今天就來讀一讀《資治通鑒》里面記載的瓦崗軍洛南之戰大敗王世充的這段歷史。
01
《資治通鑒》原文
(原文和譯文的文字版本可以參看本公號同步發布的原文和譯文文章,文字版本可以按自己設置放大觀看,本文囿于篇幅限制,僅放置圖片
原文文字版本請點擊以下鏈接閱讀
02
譯文
03
收獲與反思
在李淵已經奪取了大興城,扶持了傀儡楊侑之時,李密依然在洛陽附近在和王世充周旋。
從當時來看,李密的形勢表面上看還是不錯的,李密攻取了洛口倉,拿下天下第一糧倉讓李密成為土財主,讓軍隊不會因為吃飯發愁,而且還斷了洛陽的糧草。這就使得東都洛陽缺糧造成饑荒,書上記載有百分之二三十的百姓被餓死。
而瓦崗軍的強大使得河南周邊的郡縣紛紛歸附了瓦崗,使得瓦崗的風頭更盛。
但這時李密依然遇到了幾個嚴重的問題。
一個是洛陽城的地理位置太重要了,是大興城和江都之間的重要連接點。所以當時楊廣對于洛陽的修建的規格是非常高的。而且洛陽的守衛是非常森嚴的,當時隋朝在洛陽屯駐的軍隊很多。所以李密想要短時間內攻取洛陽,是不大現實的。
而也正是因為洛陽如此獨特的位置,處于交通要道上四通八達,也就意味著隋朝支援洛陽是非常方便,當時李密進攻洛陽,楊廣就從關中,華北和江都分別派兵支援洛陽。所以李密只要失了先機,再想強攻洛陽就變得更為困難。
而李密遇到的另外一個嚴重問題就是瓦崗內部的分裂。當時翟讓統帥的舊瓦崗軍和李密的意見并不一致,導致瓦崗軍實際上并不完全聽命于李密。所以才有了后來李密誅殺翟讓的事件。
但是李密誅殺了翟讓,雖然表面上瓦崗軍的政令統一,但其這種行為卻讓很多以前跟隨翟讓的人心生不滿,這也為后來李密的悲劇奠定了基礎。
當然短時間內,李密顯得兵強馬壯,于是在與王世充的周旋中憑借人數的優勢占據了上風。
而這時李密猜到了東都缺糧,王世充的部隊也缺糧,王世充肯定要來搶糧,所以就在洛口倉周邊布下伏兵。果然王世充趁黑夜來搶糧。李密的伏兵四起,最終王世充大敗,其驍將費青奴被殺,其部下士卒戰死淹死的有一千余人。
這一戰后,王世充的軍力更顯得捉襟見肘,而當時駐守洛陽的越王楊侗還要指望王世充,所以就給他派去七萬援軍補充王世充的力量。
得到了七萬援軍,王世充的實力大增,這時就變成了王世充壓著瓦崗軍打,當然史料中寫得很簡略,說王世充最終駐軍鞏縣北,但我們由地圖上就可以看到,當時李密定都洛口,鞏縣已經是洛口城下了,相當于將瓦崗軍壓制在了洛口。
而接下來王世充只要渡過洛河,就兵臨洛口城下了,所以這一仗對于瓦崗軍而言就是生死之戰。
當時王世充在洛河上搭建了浮橋,然后率軍隊渡河進攻瓦崗軍。從史書記載來看,當時虎賁郎將王辯已經突破李密軍外層營墻,李密的軍隊馬上就要潰敗了,但不知道什么原因王世充突然收兵,然后李密率軍反擊,反而反殺王世充,王世充的軍隊落水淹死的就有一萬多人,連虎賁郎將王辯也戰死沙場。虎賁郎將相當于現在軍隊里旅級干部了,隋軍這次的損失非常慘重。
失敗了的王世充不敢回東都洛陽,渡黃河北上去了河陽,而當時正是正月,天寒地凍,王世充的軍隊饑寒交迫,路上被凍死的就有上萬人。
到了河陽之后,王世充負荊請罪,越王楊侗把他召回洛陽赦免了他,還給了他很多賞賜拉攏王世充。畢竟當時越王楊侗也沒有別人可以指望了。王世充在當時還是算能打的。
而李密趁王世充兵敗,帶兵向西直接拿下了金墉城。金墉城就是老的洛陽城的西北角。拿下了金墉城,李密相當于就兵臨洛陽城下了。這時瓦崗軍的兵力也達到了三十多萬人,達到了頂點。
當時越王楊侗派金紫光祿大夫段達、民部尚書韋津領兵進攻李密,結果這兩個人看李密的兵多將廣,知道不是對手就率軍回撤,李密率軍隊追擊,結果隋軍潰敗,段達一見李密軍勢強盛,心中害怕,率先回逃,李密縱兵追擊,隋軍潰敗,民部尚書韋津戰死沙場。
所以由這一點也可以看出,當時越王楊侗能指望的敢于對李密作戰的就是王世充了,所以王世充才成為了洛陽的實際話事人。
而這時李淵早就穩定了關內的局勢,看到李密的軍隊聲勢越來越大,知道如果任由李密做大,那么就會形成對關中的威脅,于是李淵就派兒子李建成和李世民統帥十萬大軍出潼關支援洛陽。
所以這時的情勢就悄然發生了變化,變成了李淵,李密和王世充都要爭奪洛陽的控制權,三方之間形成了微妙的關系。李密不能快速拿下洛陽,而等到李淵做大,就變成了自己要同時對抗李淵和王世充。而這時江都又發生了變故,再次讓李密陷入了危機。
所以說李密當時沒有直接入關中,讓李淵占了先機,還是呈現了其戰略短視的缺陷。
而江都發生了什么變故讓中原的局勢驟變呢?那就是江都政變,楊廣被殺。我們在下一篇中再繼續聊這段歷史。
關注《讀史學文》,解碼更多王朝興衰密碼
點擊收藏,防止失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