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7日,住建部部長倪虹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將通過貨幣化安置房方式新增實施100萬套城中村改造、危舊房改造,主要是考慮有些條件成熟、群眾改造意愿迫切、前期工作比較扎實,貨幣化安置可以更好滿足群眾自主選擇房型、地點,又無需等待過渡期。
我看完整場發布會,除了百萬規模的貨幣化安置外,其余的政策不難預測,主要是以前都有預熱,或者說本身就在實施中,包括:
- “”四個取消”:的限購政策,限售,限價(可能需要看后續各地規則,現在少數是取消限低,也有取消限高而不取消限低的,比如昨天的天津政策),普通和非普通住宅標準(主要涉及稅收政策)。
- “四個降低”:各類新增貸款利率,首付比例,存量房貸利率,置換稅收。
- “兩個增加”:白名單擴大信貸也好預測,之前就是萬億規模,現在增加到4萬億,而不是新增4萬億,這可能是今天金融房地產領域響應平平的原因吧,應進盡進、應貸盡貸,滿足項目合理融資需求,不是什么新東西。
要說意外的就是“兩個增加”中的貨幣化安置,以前的貨幣流轉是相對清晰的,地方政府舉債先貨幣化安置,然后房地產上行周期,大量持幣且沒有房子的拆遷戶,是具有剛性需求且非常有錢的群體,結合之前的土地供給有限,一時間涌入需求市場,點燃供需關系,這時政策再適時地放開限購政策,需求一時間涌入市場,造就2015年的漲價去庫存盛況。那么,這次“貨幣化安置”等改造的100萬套,又是什么概念呢?
- 按照住建的口徑,35個大中城市中,就有170萬套危舊房需要改造。這次100萬套應該是比較急需,同時也相對好操作的那些。100萬套住宅,我無法正確知道多少面積。如果簡單地按一套50m2估計,得要有5000萬m2需要改造。貨幣化安置,按平均1w元/m2進行安置,那也得要5000億的投入。
當然,其中肯定有一部分是流入商品房的庫存。從統計上看,1到5月份,全國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36642萬平方米,同比下降20.3%;新建商品房銷售額35665億元。幾千億的資金,如果算上一定的杠桿,基本上能夠達到全國商品房一年銷售的10%多一點,也算一項穩定房產的措施吧。
那么,這次100萬套貨幣化安置房能帶來哪些影響呢?其實可以跟早前的政策做個對比如下:
- 我們要知道,2016年棚戶區改造606萬套,貨幣化安置率50%,貨幣化安置面積占當年商品房銷售面積的18.2%;2017年棚戶區改造609萬套,貨幣化安置率60%,貨幣化安置面積占當年商品房銷售面積的23%。
2023年商品房銷售面積11.17億平方米,2024年基本上是要同比下降20%,就按8.9億平方米暫估。假設100萬套城中村危舊房改造有80%通過貨幣化安置,那么就是80萬套,按平均110平方米算是0.88億平(實際上2016-2017年貨幣化棚改的平均每套面積遠小于此),也就是說,這次只能占到當年商品房銷售面積的10%。
我們再來說去下庫存效應。上一次貨幣化棚改的2014年底,全國新建商品房庫存量是4.07億平方米,算上未竣工的庫存則達到29.8億平方米;十年后的今年8月,全國新建商品住宅庫存量達到3.81億平方米,算上未竣工的庫存則達到25.2億平方米。
- 從絕對量看,現在的庫存數量依然保持在高位,基本等同2014年底;2015去庫存的效果已經被消化殆盡。2016-2017年單是三四線城市通過貨幣化棚改就消化了3.2億平方米的庫存,達到廣義庫存的10.7%,而現在0.88億平方米的去庫存計劃只能占到當前廣義庫存的3.5%。
并且,我們還要考慮現在去庫存的潛力已經大幅下降,因為2014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是54.8%,2023年底則達到了66.7%。更不要說,現在8.7億勞動年齡人口中,有一半都在參與人口流動,即使沒有買房也是在租房,租房市場事實上也已經相對基本飽和。
- 也就是說,無論是從絕對套數上看,還是從占到商品住宅銷售面積的比重看,還是從去庫存的效應和潛力看,本次發布會唯一的“亮點”,即所謂的百萬套貨幣化安置,比起上一次2015貨幣化實際上差不多對等的舉措。
再從需要資金大平衡、避免造成新增地方債務風險的額外要求來看,這與其說是救市,不如說是定向釋放一部分資金用于解決開發商資金鏈斷裂問題,并且依然強調愛惜羽毛,要求地方與風險劃清界限,實際上就意味著這些措施僅能維持開發商不出現規模性風險。但一定要記住,這僅能維持穩定,而不是活得更好。
- 最后,我想說,鋼混結構是人類建筑目前采用的最可靠堅固的結構,妥善維護后的壽命可達150-200年左右。在七普時點國內城鎮70%以上的住宅已經采用鋼混結構,并且已經出臺了能確保它們得到妥善維護的制度安排,如住房養老金。
- 所以,對于目前我們這些人來說,房地產高企的時代可以說是永久性地結束了,大家對此一定不要有任何幻想。當然,只有讓住房回歸剛需,回歸理性市場,我們才能輕松上陣,迎接新經濟結構轉型的發展機遇與挑戰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