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活不留痕,等于沒干活。
這是早先起,就在體制內尤其在基層流行的一句話。既是金玉良言,也是自保秘籍,更是無可奈何。
有基層一線干部抱怨,現在我們工作20%的時間是在干活,80%的時間是在做材料證明我們干了活。
是的,論起基層一線的工作留痕這件事來,一方面,好處的確有很多。
有利于復盤總結,也有利于追溯,又有利于規范工作,更有利于厘清責任。當然,最用處的是用于考核或迎檢。
但另一方面,負面作用已然凸顯,甚至反噬好處。
隨著工作要求和標準的提高,以及工作量的增加,你基層一線干部實在沒有時間精力去留痕,蘿卜快了不洗泥嘛。
而部分上級單位部門和領導偏又對書面資料迷之喜愛,在他們認識中,不論什么工作唯有落到紙面上才算是踏實到位,否則就認定“你拿不出東西來,就是沒干”。
在如此“偏執”思維的陰霾下,有關考核或監督檢查又往往以看書面資料為主,甚至于僅看書面資料。當然,他們也不愿意深入到田間地頭,不親臨街頭巷尾,不走近群眾體察民情。
于是,很多考核或檢查的標準,也就逐漸地脫離實際、浮于表面工作。就變成了,誰的資料盒多、筆記厚、圖文詳細,就說明誰的工作推動有力誰的工作質效高,然后就能在考核或檢查中獲得高分或好評。
再加上這些年追責問責的多,問題擺到臺面上時,你基層一線干部空口無憑便難以辯白。有時候,拿不出可以證明履職盡責到位的痕跡,而有關領導又不主動擔責反而推諉扯皮,基層一線干部就不得不咽下自釀的苦酒。
所以,為迎檢也好,為自保也罷,本就腳不沾地的基層一線干部們不得不在留痕上大費周章,得專門擠出或增加時間和精力去搞留痕的“表面工作”,而且還得“面面俱到”。
因為雖然上級及有關部門就考核方式科學化做了大量工作,雖然就留痕的重點和內容作了進一步規范細化,但是考核、監督檢查和追責問責時又有了新的問題。
由于并不互通有無、統一尺度,考核組、檢查組和問責組執行的標準并不一致,有時甚至互相“打架”(矛盾)。可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有的要方案,有的要會議記錄,有的要臺賬,有的要照片,有的要總結……有的要求有資料即可,有的得前后一整套。這便是少則只要其一,多則全都要。而有的認為這個資料不行,有的覺得那個資料不夠。
何況,官大一級壓死人。你基層一線干部沒有話語權,還不能跟那些組的領導爭執,萬一他們不滿意就可能吃不了兜著走,或者生出新的麻煩。倒不如趕緊應付過去了事,少給自己惹點是非,畢竟活還多著呢。
這么看,基層一線的干部那些抱怨一點也不假,而這也是基層“增負”的重要原因。
要改變這樣的局面,首先要做的就是整治好官僚主義,堅決糾治某些上級單位部門和領導的“偏執”思維,實現實事求是走好群眾路線。當然,不換思想就換人也不是不可以。
然后,將基層一線干部從形式主義的泥潭中拉出,確保其有足夠時間精力去投入到實事實干上,既要注重在考核科學化和留痕規范上著墨,更要注意以往被忽視的各類考核、檢查和問責尺度不一的問題。
所謂一把尺子量到底。這個考核采取這個標準,你那個檢查就不要另搞一套,他那個問責就完全可以采信考核或檢查結果。
以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