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外號叫“邱小姐”? 有網友發帖問。“小姐”這個擬人化的稱謂,總是讓人浮想聯翩,覺得它背后一定隱藏了一段不為人知的趣事。
然而,中核集團官方賬號的回復卻顯得相當務實。原來,真實的答案是因原子的形狀像“球”,于是科學家就用諧音給它起名為“老邱”。后來,不知道怎么地,這個名字就演變成了“邱小姐”。
官方回答說,當年中國自主研發原子彈屬于高度機密。美蘇等國曾經試圖阻撓中國的核試驗,于是長達數年不間斷地派出高空偵察機和間諜衛星,對中國的核試驗基地進行監聽和拍照。
為了應對敵人的偵察,我們的科學家在傳送信息時,采用了“隱語”加密的方式,因此給原子彈起了個“邱小姐”的外號。
據說,當年的核試驗通訊因為使用了“隱語”,所以后來還誕生了一則非常有名的童謠《馬蘭開花二十一》。
這則童謠很多中國小朋友都聽過,甚至在小時候踢皮球、跳皮筋的時候還親口唱過。它在不同的地區流傳,版本稍有不同,大致內容如下:
小皮球,架腳踢,馬蘭開花二十一;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八三五六,三八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
根據《央視軍事》在2023年10月16日發表的文章《這首人盡皆知的童謠,竟是我國首顆原子彈的密語!》報道,這首童謠的內容與中國的第一個核試驗基地“馬蘭基地”以及原子彈的試驗有關。
其中的“小皮球”指的就是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架腳踢”代表的是原子彈上的試驗架,“馬蘭”指的是位于羅布泊的核試驗基地。
“二十一”則是指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第21試驗訓練基地,“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是馬蘭基地的兩個專用箱號,即28號信箱的256號、257號分箱。
《馬蘭開花二十一》這首童謠出現的時間非常早,根據很多人的記憶,其出現的時間,大約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對于這首童謠的解讀,大約從2021年前后開始興起。
2022年9月,河南衛視《梨園春》演出了以鄧稼先事跡為題材的現代黃梅戲《堅守》。節目后面,又專門請了幾個嘉賓來聊自己知道的與《馬蘭開花二十一》童謠相關的故事。
結果,在場有一位河南大學的程教授,親口指出這則童謠與中國的原子彈試驗有關。 自此,多家大媒體也都采納了這位教授的說法。
在中國歷史上,確實有以童謠作為“民間隱語”的事件發生。有一些事情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例如秦末陳勝吳廣起義中的“大楚興,陳勝王”。
隋唐之際的“楊花落,李花開”;元末農民起義時的“石人一只眼,挑動黃河天下反”。這些童謠的傳播,其實是為了煽動民眾推翻當權者。
然而,《馬蘭開花二十一》顯然不具備這樣的特征。它也不像《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這類提醒小朋友注意天黑要關門的童謠,而更像四川童謠《城門城門幾丈高》:
城門城門幾丈高,三十六丈高。騎白馬,坐轎轎,走進城門遭一刀。
據說這則童謠講的是關公走麥城的故事,編寫童謠的人是為了讓人記住這一段歷史。所以,《馬蘭開花二十一》童謠的編寫者,可能也懷有相同的目的。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實爆成功,的確是一件值得紀念的大事。然而,羅布泊馬蘭灘的中國第一個核試驗基地一直是國家級機密單位。
其地點事關國家安全,科學家們根本不可能主動向社會普及。更何況,按照“解密”者的說法,他們還在這則童謠里面透露了好幾處本來不必透露的關鍵信息。
堅持認為《馬開蘭花二十一》與第一次原子彈爆炸成功相關的人士說,1996年7月30日以后,國家正式停止了核試驗,所以這些東西就不再是機密了。
于是有人為紀念第一次核試驗成功,編寫了這則童謠并進行傳播。紀念這一事件,留下“小皮球”的外號、提及“二十一所”可以理解,但是故意記錄并傳播專用信箱號碼,真的有必要嗎?
另一個疑點是,社會上有很多人表示,自己在八十年代還是小孩子的時候就聽過這則童謠。它出現的時間明顯早于中國正式宣布停止核試驗的時間。那么,這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有學者專門研究了這個問題,發現與“小皮球,架腳踢”版本并行的,還有另一個童謠版本,也就是前面我們提過的“小皮球,香蕉梨”。
后面這個版本除了“香蕉梨”三個字,其余和前一個版本沒有區別。關于這個版本的童謠,主要是一部分水果商人在傳唱。
水果商人的解釋是:“小皮球”原來是一種味道不怎么樣的蘋果,后來農科院的專家把它和梨子、香蕉等水果進行了嫁接,弄出了一種味道不錯的“香蕉梨”。
這個新品種誕生于5月21日,也正是馬蘭花盛開的時候,于是就有人專門編了這一則童謠來紀念這件事。這件事情發生在上世紀80年代,與很多人的童年記憶在時間上是吻合的。
但是這個關于水果的故事傳播范圍,并不如后面那個關于原子彈的故事廣泛。主要是因為后者相當于一個“紅色故事”,具有歷史紀念的意義。
所以我們可以推測得出結論:《馬蘭開花二十一》這則童謠最早誕生于上世紀80年代,最初很有可能是為了紀念“香蕉梨”新品種的誕生而編出來的。
但是因為一些巧合,它當中的一些文字又和“馬蘭基地”的核試驗可以聯系得上。于是到了九十年代,有人結合多個版本的童謠,對《馬蘭開花二十一》進行了小幅度的“改造”。
最終,就得到了那個“小皮球,架腳踢”的新版本。除此以外,有些地方還有“小汽車,滴滴滴,馬蘭開花二十一”等版本。但是,最近幾年影響力最大的,還是涉及原子彈試驗的這一版。
五十年代,中國決定研制原子彈,這一決策美蘇均已知曉。他們深恐中國擁有原子彈后會改變世界政治格局,因此曾謀劃對中國的核試驗基地進行軍事打擊,但終因種種原因未能付諸實施。
在此過程中,美國最先進的間諜衛星持續二十四小時監視中國,不斷拍照,并通過先進手段竊聽馬蘭基地與北京的通訊信號。
鑒于此,我們非常有必要創造出一套通信專用的“暗語”。第一枚原子彈“邱小姐”的外號,便是因此而來。
根據中核官方所述,當時除了給原子彈命名為“老邱”和“邱小姐”外,科學家們還給“實彈裝配”起了個外號叫“穿衣”,又給“雷管”起了個外號叫“辮子”,將原子彈上插接雷管的行動稱為“梳辮子”等。
這些“暗語”確保了信息傳輸的安全性,不過它們僅僅是用一個名詞替代另一個名詞,并無特別復雜的“花樣”。因此,這些“暗語”的創造者們,并不是后來《馬蘭開花二十一》的編寫者。
有人稱,《馬蘭開花二十一》是馬蘭基地停用后,基地內的人員所編。但是曾有雜志編輯專門訪問當年在馬蘭基地生活過的人,對方表示小時候確實唱過這首童謠,但并不知它與原子彈有關。
《馬蘭開花二十一》與中國第一枚原子彈爆炸成功的故事緊密相連,不可分割。同時,因為原子彈爆炸成功,美蘇等國家再也不敢輕視中國。
這無疑是一件大好事,因為它通過童謠的方式,讓祖國的下一代在上學前就能銘記這段重要的歷史,從小就對科學家產生崇敬之情,并認識到國防科技對國家安全的重要性。
- 參考資料:
- 《這首人盡皆知的童謠,竟是我國首顆原子彈的密語!》——《央視軍事》,2013.10.16;
- 《傳統歌謠的紅色化:“馬蘭歌謠”傳說的生產與競勝》——《民族藝術》,作者:朱家鈺,2023.09.15;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