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學者作家藍錫麟
圖文/武輝夏
巴渝詩歌是巴渝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從先秦至于近代,巴渝先人和過境文士探驪得珠,逸興聯翩,創作了難以盡數的,膾炙人口的詩詞歌謠,給當今重慶留傳了一份極為珍貴的文化遺產。置諸中華詩歌發展史,也是一份獨具風神,不可多得的精神成果。
巴山,巴地,巴國,巴郡,概稱巴,長江最大支流嘉陵江,名為渝水,山水地域合稱巴渝。巴山渝水,鐘靈毓秀,地域歷史,煙云浩然,千余年來,其文化現象,成為巴渝文化,其中詩歌更是獨具民物風情,成為奇葩!
昨日,我和馮玉祥嫡孫馮文中應著名畫家高濟民之邀,帶領馮玉祥詩書畫院十幾位書畫家赴陜北佳縣朱官寨采風五日。返渝,便立即去龍泉小居拜訪重慶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重慶市文聯原黨組書記藍錫麟先生,他非常高興地告訴我,在病魔纏身的情況下,在酷暑之中,朝九晚五,無視節假日,歷經半年,得競全功,已將《巴渝詩歌三百首》付梓出書,并最先贈我。我拿到這本有538千字的煌煌巨制的詩歌選注,深感此書文史的厚重,也被錫麟兄恣意巴渝歷史文化的一種情懷所感動。他稱這本書是半年辛勞之所得。我當然知道,這半年時間之前的“積跬步”,“積小流”,必須有數十載春夏秋冬時日之學養方可“至千里”,“成江海”,這其中的辛勞甘苦,從他瘦削病體和蒼老的容顏可窺其一二。
在重慶文人學士、作家友朋中,我總是認為錫麟兄是一位學者型的作家。他的人品、學養皆心立高標,已成公論。可謂嗟爾君子,必象其德,以美其身,幾十年筆耕不輟,學以貫之,思而通之,立世處之,然后能定,是一位君子貴其全的學者。我對錫麟兄非常敬重!
武輝夏,藍錫麟
《巴渝詩歌三百首》是他繼《巴渝詩話》的一次跨越,是狹義巴渝文化到廣義巴渝文化的突破。他認為歷年來,多數存在偏重唐宋而忽視明清,偏重夔州,渝州而忽視其它地區。古籍中都有對渝東南長期被冷落、忽視的傾向,既有的注釋則是水平參差不齊,簡注居多,誤注、漏注亦復不少。如果聽諸文史遺誤存在下去,將不利于巴渝詩歌乃至巴渝文化的傳承,因而認為有責任補正。為此,三年前撰成《巴渝詩話》介紹了七百余首巴渝詩歌,并對幾首被非巴渝詩誤讀為巴渝詩,雖作過辨識,仍然存在許多誤說、誤讀的現象,遠未消歇。便決定在《巴渝詩話》的基礎上另外寫一本選注本,精選三百首,注釋更為詳細在兩個角度有所作為。
巴蜀之間山共脈,水同文,毋庸置疑。然而“小重慶”變為“大重慶”后,巴楚之關聯,“其人半楚”的民物風情必然注入巴渝文化,也必然影響巴渝詩歌,大巫山,襟帶三峽,鐘靈毓秀,產生了《漢鼓吹饒歌十八曲》之“巫山高”,教坊曲子詞牌《巫山一段云》,三峽謠《女兒子》,《峽中行者歌》,特別是《竹枝詞》更是舉世無雙的奇葩,六朝時期的樂府歌謠《滟預堆歌》,隨唐以降更有楊素,陳子昂,李白,杜甫,白居易,劉禹錫,蘇軾,蘇轍,黃庭堅,馮時行,王十朋,陸游,范成大,王廷相,楊稹,王士禎,張向陶等全國性的巨擘名流在重慶名山大川中激情抒懷,留下了很多含英咀華,超群絕倫的詩作,所以巫山可謂“詩山”。
長江流向重慶境內,江岸沿途,大小城鎮又彼此串聯,山川形勝,人世變遷,古跡遺址,神話傳說,生活習俗,生產勞動,男歡女愛,友朋寄懷,形成了唐宋詩人流連詠詩的“詩廊”,更加豐贍多彩,在詩城奉節形成唐宋華彩樂章的高峰。名揚四海,穿越古今,風騷千秋。
錫麟兄有感于此,對巴渝詩歌廣采博收三百首,同時精心選注,編寫了《巴渝詩歌三百首》,是對大重慶文化的傳承發揚做了一件了不起的功德。
《巴渝詩歌三百首》在編寫注釋時,藍錫麟兄又特別將抗戰時期,重慶作為陪都,當時人文薈萃,盛況空前,客籍詩人和本籍詩人相互酬唱應和,以“飲河詩社”為其中堅,傳統詩詞和時代新詩同榮共茂,蔚為髙峰,為重慶巴渝詩歌促進大成。所以,在選注本中加入,形成更為全面且有深度的《巴渝詩歌三百首》,為《唐詩三百首》之側,將地域詩歌補其全,添磚加瓦。
從《巴渝詩歌三百首》選注本中,我看到錫麟兄學識之豐厚,治學之嚴謹,山城情懷,殊非一般。
第一,正本清源,拾遺補闕,選取標準,著重在詩人的代表性和詩作的代表性,為此,收編常璩所撰《華陽國志》,曹學佺所撰《蜀中名勝記》,沈德潛所編《古詩源》,彭伯通所編《重慶題詠錄》,熊憲光所撰《巴渝詩詞歌賦》,熊篤主編的《巴渝古代近代詩歌史》,段庸生、王亞培的《歷代巴渝詞曲選注》,以至重慶出版社出版的《夔州詩全集》等文獻詩作,力求更為全面集成巴渝詩歌發展史的總體風貌可略見一斑。旁搜博取,不厭其煩。
第二,注釋期求應注必注,釋疑有據。始終采取詳注體例,做到注字,釋詞,解句外,對篇章詩作進行點評鑒賞,對凡能見到的古今評述和注解,都盡可能比較和篩選,如遇前賢時彥的見解相左,也盡量擇善而從,另作檠詁,或個人勉力詮箋。可謂畢其心力而為之!
第三,選編精注,既有大局觀,在詩山,詩廊,詩城的格局中將歷代名家詩作盡可能收齊納入,又注意微觀精準,不求多而求精。
第四,敢于立一家之言,依據自己的學術研究選詩作注,將歷代忽視的屈原,楊素,沈佺期,韋處厚,張先,劉道開,陶澍,秦嵩,柯堯放,許伯建等人都破冰似的有詩入選。
第五,編注時不唯書,只唯實;不從眾,不媚俗,堅持求真務實。
錫麟兄選注《巴渝詩歌三百首》,是他第二十本個人著述之后的又一本著作。因身體不佳,上患昡暈,下患痛風,視力微弱,神態迷昏,便說自己已心有余而力不足,完成此書,殊為不易,現已八秩之年,可能是他此生最后一本著作了。這本書能有助于傳播巴渝文化詩歌,弘揚巴渝文化,如此,也心滿意足矣!言難盡意,詩以結之。
絕頂涂山紀禹功,爭門眾水永朝東。蘭苕擁翠幾多媚,碧海掣鯨誰競雄?望月八千疑躓踣,尋芳三百信從容。殷勤寄語擊流手,好趁云天萬里風。
藍先生詩中寄情抒懷,讓我感佩不巳。
祝錫麟仁兄健康長壽,心向遠方,更行征程,繼續著書立說,再創佳績!
武輝夏作品《迥立風塵上》
武輝夏寫于重慶寰宇天下放鶴樓畫室
2024.10.18圖文/武輝夏
巴渝詩歌是巴渝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從先秦至于近代,巴渝先人和過境文士探驪得珠,逸興聯翩,創作了難以盡數的,膾炙人口的詩詞歌謠,給當今重慶留傳了一份極為珍貴的文化遺產。置諸中華詩歌發展史,也是一份獨具風神,不可多得的精神成果。
巴山,巴地,巴國,巴郡,概稱巴,長江最大支流嘉陵江,名為渝水,山水地域合稱巴渝。巴山渝水,鐘靈毓秀,地域歷史,煙云浩然,千余年來,其文化現象,成為巴渝文化,其中詩歌更是獨具民物風情,成為奇葩!
圖一:武輝夏、藍錫麟
昨日,我和馮玉祥嫡孫馮文中應著名畫家高濟民之邀,帶領馮玉祥詩書畫院十幾位書畫家赴陝北佳縣朱官寨采風五日,返渝,便立即去龍泉小居拜訪重慶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重慶市文聯原黨組書記藍錫麟先生,他非常高興地告訴我,在病魔纏身的情況下,在酷暑之中,朝九晚五,無視節假日,歷經半年,得競全功,已將《巴渝詩歌三百首》付梓出書,並最先贈我。我拿到這本有538千字的煌煌巨制的詩歌選注,深感此書文史的厚重,也被錫麟兄恣意巴渝歷史文化的一種情懷所感動,他稱這本書是半年辛勞之所得,我當然知道,這半年時間之前的“積硅步”,“積小流,”必須有數十載春夏秋冬時日之學養方可“至千里”,“”成江海”,這其中的辛勞甘苦,從他瘦削病體和蒼老的容顏可窺其一二。在重慶文人學士,作家友朋中,我總是認為錫麟兄是一位學者型的作家。他的人品,學養皆心立高標,已成公論。可謂嗟爾君子,必象其德,以美其身,幾十年筆耕不綴,學以貫之,思而通之,立世處之,然后能定,是一位君子貴其全的學者。我對錫麟兄非常敬重!
《巴渝詩歌三百首》是他繼《巴渝詩話》的一次跨越,是狹義巴渝文化到廣義巴渝文化的突破。他認為歷年來,多數存在偏重唐宋而忽視明清,偏重夔州,渝州而忽視其它地區,古藉中都有對渝東南長期被冷落忽視的傾向,既有的注釋則是水平參差不齊,簡注居多,誤注,漏注亦復不少,如果聽諸文史遺誤存在下去,將不利于巴渝詩歌乃至巴渝文化的傳承,因而認為有責任補正。為此,三年前撰成《巴渝詩話》介紹了七百余首巴渝詩歌,並對幾首被非巴渝詩誤讀為巴渝詩,雖作過辨識,仍然存在許多誤說,誤讀的現象,遠未消歇。便決定在《巴渝詩話》的基礎上另外寫一本選注本,精選三百首,注釋更為詳細在兩個角度有所作為。巴蜀之間山共脈,水同文,毋庸置疑,然而“小重慶”變為“大重慶”后,巴楚之關聯,“其人半楚”的民物風情必然注入巴渝文化,也必然影響巴渝詩歌,大巫山,襟帶三峽,鐘靈毓秀,產生了《漢鼓吹饒歌十八曲》之“巫山高”,教坊曲子詞牌“巫山一段云”,三峽謠“女兒子”,“峽中行者歌,”特別是“竹枝詞”更是舉世無雙的奇葩,六朝時期的樂府歌謠《滟預堆歌》,隨唐以降更有楊素,陳子昂,李白,杜甫,白居星,劉禹錫,蘇軾,蘇轍,黃庭堅,馮時行,王十朋,陸游,范成大,王廷相,楊稹,王士禎,張向陶等全國性的巨擘名流在重慶名山大川中激情抒懷,留下了很多含英咀華,超群絕倫的詩作,所以巫山可謂“詩山”。長江流向重慶境內,江岸沿途,大小城鎮又彼此串聯,山川形勝,人世變遷,古跡遺址,神話傳說,生活習俗,生產勞動,另歡女愛,友朋寄懷,形成了唐宋詩人流連詠詩的“詩廊”,更加豐贍多彩,在詩城奉節形成唐宋華彩樂章的高峰。名揚四海,穿越古今,風騷千秋。
錫麟兄有感于此,對巴渝詩歌廣采博收三百首,同時精心選注,編寫了《巴蜀詩歌三百首》,是對大重慶文化的傳承發揚做了一件了不起的功德。
《巴渝詩歌三百首》在編寫注釋時,藍錫麟兄又特別將抗戰時期,重慶作為陪都,當時人文薈萃,盛況空前,客藉詩人和本藉詩人相互酬唱應和,以“飲河詩社”為其中堅,傳統詩詞和時代新詩同榮共茂,蔚為髙峰,為重慶巴渝詩歌促進大成。所以,在選注本中加入。形成更為全面且有深度的《巴渝詩歌三百首》,為《唐詩三百首》之側,將地域詩歌補其全,添磚加瓦。
從《巴渝詩歌三百首》選注本中,我看到錫麟兄學識之豐厚,治學之嚴謹,山城情懷,殊非一般。
第一,正本清源,拾遺補闞,選取標準,著重在詩人的代表姓和詩作的代表性,為此,收遍常璩所撰《華陽國志》,曹學佺所撰《蜀中名勝記》,沈德潛所編《古詩源》,彭伯通所編《重慶題詠錄》,熊憲光所撰《巴渝詩詞歌賦》,熊篤主編的《巴渝古代近代詩歌史》,段庸生,王亞培的《歷代巴渝詞曲選注》,以至重慶出版社出版的《夔州詩全集》等文獻詩作,力求更為全面集成巴渝詩歌發展史的總體風貌可略見一斑。旁搜博取,不厭其煩。
第二,注釋期求應注必注,釋疑有據。始終采取詳注體例,做到注字,釋詞,解句外,對篇章詩作進行點評鑒賞,對凡能見到的古今評述和注解,都盡可能比較和篩選,如遇前賢時彥的見解相左,也盡量擇善而從,另作檠詁,或個人勉力詮箋。可謂畢其心力而為之!
第三,選編精注,既有大局觀,在詩山,詩廊,詩城的格局中將歷代名家詩作盡可能收齊納入,又注意微觀精準,不求多而求精。
第四,敢于立一家之言,依據自己的學術研究選詩作注,將歷代忽視的屈原,楊素,沉佺期,韋處厚,張先,劉道開,陶澍,秦嵩,柯堯放,許伯建等人都破冰似的有詩入選。
第五,編注時不唯書,只唯實,不從眾,不媚俗,堅持求真務實。
錫麟兄選注《巴渝詩歌三百首》,是他第二十本個人著述之后的又一本著作。因身體不佳,上患昡暈,下患痛風,視力微弱,神態迷昏,便說自己巳心有余而力不足,完成此書,殊為不易,現已八秩之年,可能是他此生最后一本著作了。這本書能有助于傳播巴渝文化詩歌,弘揚巴渝文化,如此,也心滿意足矣!言難盡意,詩以結之。
圖二:武輝夏作品《迥立于風塵之上》
絕頂涂山紀禹功,爭門眾水永朝東。
蘭苕擁翠幾多媚,碧海掣鯨誰競雄?
望月八千疑躓踣,尋芳三百信從容。
殷勤寄語擊流手,好趁云天萬里風。
藍先生詩中寄情抒懷,讓我感佩不巳。
祝錫麟仁兄健康長壽,心向遠方,更行征程,繼續著書立說,再創佳績!
武輝夏寫于重慶寰宇天下放鶴樓畫室
2024.10.18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